待查发热100例临床分析

待查发热100例临床分析

一、发热原因待查10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情情[1](2021)在《成人经典型发热待查116例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典型发热待查成人患者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情况,为发热待查的诊疗思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6例成人(≥1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明确发热待查患者确诊和转归情况;2)明确具体病因分布情况;3)比较不同病因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4)明确不同病因患者的临床特征情况。结果:(1)116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终明确病因患者94例,确诊率81.03%,116例发热待查患者中,经治疗好转患者80例,占比68.97%;要求自动出院或外院就诊的患者29例,占比25.00%;维持性化疗5例,占比4.31%;死亡2例,占比1.72%。(2)明确病因的94例患者中,具体包括感染性疾病61例,风湿性疾病15例;肿瘤性疾病11例;其他疾病7例。(3)各组在性别、年龄和热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和确诊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发热待查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降钙素原和血沉在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和铁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2)通过炎性指标可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一定的鉴别。(3)发热待查患者出院时转归情况良好,明确病因后经积极的针对性治疗患者症状能够得到良好控制。

吕昆来,辛小娟,李春华[2](2020)在《548例发热待查患者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近年来重庆地区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FUO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符合发热待查标准的54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对FUO患者病因进行分类。结果 548例患者经各种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最终确诊371例患者,确诊率67.8%。感染性疾病285例(52.0%),肿瘤性疾病14例(2.6%),结缔组织疾病47例(8.6%),其他疾病25例(4.6%),出院时仍未确诊者177例(32.2%)。结论发热待查患者病因复杂,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明确发热待查的病因谱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李原,王茜,陈紫薇,陈津川,赵赟赟,高平,邱李恒,郝科技,李河北,岳明纲[3](2020)在《18F-FDG PET/CT在发热待查中的单中心大样本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发热待查(FUO)的病因构成,并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FUO中不同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66例FUO患者[男194例,女272例,年龄3~91(52.7±20.9)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分析FUO患者的病因学分布情况,观察不同类别疾病的PET/CT显像表现;以临床问卷方式评估18F-FDG PET/CT对FUO的鉴别诊断意义。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的构成比差异。结果本组FUO患者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依次为风湿免疫病(48.7%,227/466)、感染(28.5%,133/466)和恶性肿瘤(11.2%,52/466)。PET/CT检查中有95.5%(445/466)的患者表现为阳性,其中70.3%(313/445)发现局灶性病变,另29.7%(132/445)仅表现非特异性异常摄取。不同类型疾病中病变易累及部位、形态学改变及FDG摄取情况有所差异。问卷调查结果示,在FUO诊疗过程中PET/CT检查可使95.9%(447/466)的患者获益。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PET/CT对恶性肿瘤可更多地提示明确诊断(χ2值:14.408~25.466,均P<0.001);对于风湿免疫病,PET/CT帮助或直接提示病因诊断的比例较感染组和不明原因组更高(χ2值:7.922和9.647,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FUO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提供多层面诊断信息。

刘吕梅[4](2020)在《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看全科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社区的常见症状“发热”出发,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以下均简称为FUO)病例116例,探讨适宜全科医生的FUO诊断思路,从而提高全科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FUO收住入院的患者共211例,剔除资料不完整及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最终整理收集符合本次研究目的的病例共116例。将FUO病因分为五组:感染性疾病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组、“其他疾病”组(主要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导致FUO的“其他疾病”)、肿瘤性疾病组和诊断不明组。在资料收集和分组的基础上:(1)描述116例FUO病例的一般资料、FUO病因的整体分布、FUO病因与性别、年龄、热程、发热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间的关系;(2)结合FUO病例分析的结果,从病因入手,探讨适宜全科医生的FUO临床诊断思路。结果:116例FUO患者中有104例明确诊断(89.66%),12例诊断不明(10.34%)。明确诊断的FUO患者的病因依次为感染性疾病64例(55.17%)、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20例(17.24%)、“其他疾病”11例(9.49%)和肿瘤性疾病9例(7.76%)。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最为多见;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中成人still病最常见;肿瘤性疾病中实体肿瘤呈减少趋势,相反,血液系统肿瘤有增加趋势,且以淋巴瘤为主;“其他疾病”组中以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最常见。116例FUO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大于女性。性别不同FUO病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FUO青年男性与FUO青年女性的病因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是各个年龄组中的最常见病因,其中青少年组中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80%)。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在青少年组中无分布;感染性疾病主要分布在老年组中。年龄不同FUO病因分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FUO青年女性与FUO老年女性的病因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在各发热程度组中均为首要病因,随着发热程度的提高所占比例增加;肿瘤性疾病随着发热程度的提高所占比例降低。不同发热程度组中的FUO病因分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FUO患者的热程<1月时,感染性疾病的占比增加,而热程>1月时,非感染性疾病的占比增加。热程不同FUO病因分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明确诊断的FUO患者中有12例合并糖尿病(11.54%)。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在是否合并糖尿病中的分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UO患者的病因众多,其中感染性疾病仍为最常见的病因。2.综合分析FUO病因构成及与性别、年龄、热程、发热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间的关系,对于FUO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3.适宜全科医生的FUO诊断思路为定性-定位-定因分析,即:(1)熟知FUO的病因,定性分析;(2)结合主要伴随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定位分析;(3)综合动态评估,定因分析。

吕昆来[5](2020)在《发热待查548例病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近年来重庆地区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17年-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符合发热待查标准的548例住院患者资料。结果:548例患者经各种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最终确诊371例患者,确诊率67.8%。感染性疾病285(52%)例,肿瘤性疾病占14例(2.6%),结缔组织疾病占47例(8.6%),其他疾病25例(4.6%),出院时仍未确诊者177例(32.2%)。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明确发热待查的病因谱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思路。

阎诗[6](2020)在《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目的:探讨在非高危人群中家族性地中海热的诊断要点及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的中国西南地区患儿的基因检测报告及临床表现,结合国内外FMF相关文献,对家族性地中海热的诊断要点及其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结果:10例患儿中共发现5个MEFV基因变异,分别为G304R、E148Q、L110P、P369S、R408Q,其中纯合变异4例(40%),杂合变异2例(20%),复杂变异4例(40%)。本组10例患儿若根据Tel Hashomer标准,有1例患儿明确诊断FMF,有3例患儿疑似诊断FMF;若根据Turkish标准,则10例患儿中有8例可诊断FMF。结论:FMF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基因检测可支持诊断但不一定排除。携带M694V纯合型突变的FMF患者比其他突变的患者起病年龄更早,临床表现很可能更严重;而E148Q的致病性存在争议,其作为唯一变异时不支持FMF诊断。中国儿童中FMF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尚需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目的:探讨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免疫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精细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以“BCL11B突变”、“免疫缺陷49型”、“BCL11B mutation”、“immunodeficiency 49”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9年1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3岁11月龄,因发现发育迟缓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有特殊面容(眉毛稀疏且细、小下颌、眼距增宽、双眼球习惯性内聚),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基本正常(Ig G 12.90 g/L,Ig A 1.02 g/L,Ig M 1.15 g/L,Ig E 532000 U/L),精细免疫分型:T细胞所占的比例(0.828)以及绝对数(4.415×10-3/L)升高,B细胞所占比例(0.108)相对降低,但其绝对数(0.574×10-3/L)正常。T细胞受体剪切环含量(228)较健康同龄儿稍低。T、B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正常。基因检测示BCL11B基因杂合突变,第4外显子c.1887c.1893del CGGCGGG(p.Gly629Glyfs*92)杂合移码突变。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2篇,共有14例因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患儿(信息完整的13例),共发现13个突变位点,包括7个移码突变、2个无义突变、2个错义突变及2个染色体重排,均为杂合突变。所有患儿均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以眼距增宽、眉毛稀疏和小下颌多见,部分患儿有牙釉质缺损、屈光不正及过敏相关疾病,少数患儿合并免疫系统受损,仅1例患儿有多系统受损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结论:BCL11B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其免疫功能受损程度轻重不一。本例患儿BCL11B基因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

吕昆来,辛小娟[7](2019)在《发热待查疾病谱及变迁》文中认为发热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是很多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却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无法找到确切病因。发热待查也称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own origin,FUO),是指持续发热在3周以上,多次检测体温在38.3℃以上,且有1周以上的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然不能明确病因的疾病。发热待查概念的提出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思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的变迁使得发热性疾病的疾病谱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探讨总结发热待查的病种组成,疾病谱的分布及变迁趋势,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思路。

孟银梅[8](2019)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288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分布、确诊方法以及临床特点,为FUO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病因分析,探讨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病因分布288例FUO患者中最终确诊者236例(81.9%),出院仍未确诊者52例(18.1%)。病因分类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D)146例(50.7%),其中肺部感染占23.3%(34/146),败血症占20.5%(30/146),结核病占17.1%(25/146);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36例(12.5%),其中成人still病占38.9%(14/36);肿瘤性疾病22例(7.6%),以淋巴瘤为主31.8%(7/22);其他疾病32例(11.1%),以药物热最为多见56.2%(18/32)。2.确诊方法分布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为明确FUO病因最主要的方法,有93例(39.4%);其他依次是临床经过或治疗反应59例(25.0%);影像学检查54例(22.9%);组织活检30例(12.7%)。3.性别分布收集的288例FUO患者中,男性140例,女性148例;男性感染性疾病75例,男性结缔组织病11例,男性肿瘤性疾病15例,男性其他疾病11例,男性未确诊者28例;女性感染性疾病71例,女性结缔组织病25例,女性肿瘤性疾病7例,女性其他疾病21例,女性未确诊者24例。女性结缔组织病CTD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肿瘤性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分布在明确诊断的病例中,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阶段中均为首要病因,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疾病,但以6085岁年龄组较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较多见,肿瘤性疾病以6085岁组多见;FUO的病因构成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9,P=0.036)。5.热程分布288例患者中,热程≤1月者有177例(61.4%),1-2月者63例(21.9%),>2月者48例(16.7%)。感染性疾病在各热程组中均最为多见,但≤1月热程组所占比例最高。随着热程的延长,感染性疾病占的比例有所下降,非感染性疾病占的比例有所上升。不同热程组FUO病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23.938,P=0.002)。结论1.引起FUO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CTD)、其他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2.感染性疾病仍是FUO首要病因,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肺部感染、败血症、结核感染。3.在FUO诊断中,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排在首位,然后依次为临床经过或治疗反应、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4.FUO患者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段、热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FUO患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利用各种诊查手段及诊断性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明确诊断。

张文苑[9](2019)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近3年收治的286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探讨其病因分布、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FUO患者,分析其病因、性别、年龄、热程、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结果:286例FUO患者中248例得到确诊,确诊率为86.7%,感染性疾病191例(66.8%),其中细菌感染119例(62.3%);结缔组织疾病24例(8.4%),其中成人still病15例(62.5%);肿瘤类疾病18例(6.3%),其中淋巴瘤10例(55.6%);其他病因15例(5.2%),原因不明38例(13.3%)。在不同时期分布中,感染性疾病均为首要病因,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6.3%)较2011-2013年(13.2%)有所下降(P=0.003)。在性别分布中,男性164例(57.3%),女性122例(42.7%),男女比例1.34:1,不同病因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分布中,FUO患者平均年龄为51.0岁(14-88岁),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均为最主要病因,并随着年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热程分布中,热程在1个月以内142例(49.6%),热程在1-3个月间114例(39.9%),热程大于3个月30例(10.5%),其中热程在1-3月组与大于3月组之间的病因构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8例诊断明确的病例在诊断方法上,临床综合诊断35.5%,影像学检查20.2%,病理学检查17.7%、诊断性治疗16.1%及实验室检查10.5%,结缔组织病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肿瘤学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其他原因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与其他原因疾病在诊断方法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特点中,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在各类不明原因发热疾病都较为常见,14.0%病人有淋巴结肿大,13.6%病人出现皮疹,结缔组织病分别与感染性疾病、其他原因疾病在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验室检查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感染性疾病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感染性疾病仍是FUO的最主要病因,不同时间段FUO的病因构成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可明确病因,性别、年龄、热程及临床特点对FUO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病理学检查如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对于明确病因有重要作用。PCT、CRP、WBC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王艺[10](2019)在《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组成、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1.12018.6.30之间儿内科各病区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的病例,分成<3岁(新生儿及婴幼儿)、37岁(学龄前期)、>7岁(学龄期)这三个组,对它们的病例资料等做回顾分析。结果:(1)搜集病例共493例,其中确诊病例443例(89.9%),感染性疾病349例(70.8%),结缔组织性疾病52例(10.5%),恶性肿瘤16例(3.2%),其他疾病26例(5.3%),诊断未明确者50例(10.1%)。(1)<3岁组儿童共125例,其中感染性疾病103例(82.3%),结缔组织性疾病4例(3.2%),恶性肿瘤4例(3.2%),其他疾病5例(4%),9例(7.2%)诊断不明。(2)37岁组儿童共124例,其中感染性疾病82例(66.1%),结缔组织性疾病16例(12.9%),恶性肿瘤5例(4.0%),其他疾病6例(4.8%),诊断未明确者15例(12%)。(3)>7岁组共244例,包括了感染性疾病164例(67.2%),结缔组织性疾病32例(13.1%),恶性肿瘤7例(2.9%),其他疾病15例(5.1%),诊断未明确者26例(10.7%)。且<3岁组与37岁组、>7岁组这2组对比,有明显差异,而37岁组与>7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在349例感染性疾病中,热程<4周者204例(58.5%),热程48周者89例(25.5%),热程>8周者56例(16%);52例结缔组织性疾病中,热程<4周者16例(30.8%),热程48周者30例(57.7%),热程>8周者6例(11.5%);16例恶性肿瘤中,热程<4周者5例(31.3%),热程48周者7例(43.8%),热程>8周者4例(25%)。且感染性疾病热程与结缔组织性疾病对比二者差异十分明显。(3)检测的265例感染性疾病中,血沉(ESR)增快者79例(29.7%),其中轻度增快20例(7.5%),中度增快28例(10.5%),重度增快31例(11.7%);检查的54例结缔组织疾病中,血沉增快者43例(79.6%),其中轻度增快3例(5.6%),中度增快14例(25.9%),重度增快26例(48.1%)。两组疾病血沉增快比例有明显不同。(4)血沉及C反应蛋白(CRP)均检测者共373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60例,血沉与CRP均升高者71例(27.3%),仅血沉升高者14例(5.4%),仅CRP升高者37例(14.2%),均正常者138例(53.1%);结缔组织性疾病51例,血沉与CRP均升高者32例(62.7%),仅血沉升高者9例(17.6%),仅CRP升高者4例(7.8%),均正常者6例(11.8%)。且结缔组织性疾病血沉及CRP均升高者明显多于感染性疾病,差异十分明显。(5)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CRP分别为16.8±30.9mg/L、30.1±30.9mg/L,两者秩和检验Z值为-3.64,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血沉分别为19.9±22.7mm/h、56.9±27.9mm/h,两者秩和检验Z值为-6.452,P=0.00,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1)发热待查的各年龄段儿童的主要病因均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2)在FUO患儿病因的组成比方面存在显着不同:学龄期前期、学龄期儿童较婴幼儿比较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明显降低,结缔组织性疾病构成比明显升高。(3)热程越长,患结缔组织性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越大。(4)血沉增快程度越高,提示患结缔组织性疾病较感染性疾病可能性更大;血沉及CRP均升高者提示结缔组织性疾病可能性更大;结缔组织性疾病血沉升高的水平较感染性疾病高。

二、发热原因待查10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热原因待查1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经典型发热待查116例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检查方法
    2.5 诊断方法
    2.6 诊断及分组标准
    2.7 研究方法
    2.8 统计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发热待查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548例发热待查患者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诊断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看全科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116例FUO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116例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和疾病谱
    2.3 病因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
    2.4 病因与发热程度间的关系
    2.5 病因与热程间的关系
    2.6 病因与糖尿病间的关系
3 讨论
    3.1 熟知FUO的病因,定性分析
    3.2 结合主要伴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定位分析
    3.3 综合动态评估,定因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发热待查548例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发热待查疾病谱及变迁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MEFV基因突变及家族性地中海热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发热待查疾病谱及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 感染性疾病
2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3 肿瘤性疾病
4 其他疾病
5 仍未明确原因

(8)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 综述
    参考文献

(9)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诊断及诊断方法
        2.2.2 基本信息
        2.2.3 检查资料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FUO的病因分布
        3.1.1 总体病因分布
        3.1.2 FUO患者的疾病谱
        3.1.3 FUO的病因分布趋势
    3.2 FUO患者的基本资料
        3.2.1 FUO患者的性别分布
        3.2.2 FUO患者的年龄分布
        3.2.3 FUO患者的热程
    3.3 FUO患者的诊断方法
    3.4 FUO患者的临床特点
    3.5 FUO患者的实验室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FUO病因分布
        4.1.1 感染性疾病
        4.1.2 结缔组织疾病
        4.1.3 肿瘤性疾病
        4.1.4 其他疾病
        4.1.5 原因不明
    4.2 不同时期FUO病因构成的变化
    4.3 FUO病因构成与基本资料的关系
        4.3.1 FUO病因构成与性别的关系
        4.3.2 FUO病因构成与年龄的关系
        4.3.3 FUO病因构成与热程的关系
    4.4 FUO的诊断方法分布
    4.5 FUO的临床表现分布
    4.6 FUO的实验室结果分布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治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发热原因待查10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经典型发热待查116例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D]. 李情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548例发热待查患者病因分析[J]. 吕昆来,辛小娟,李春华.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04)
  • [3]18F-FDG PET/CT在发热待查中的单中心大样本临床应用研究[J]. 李原,王茜,陈紫薇,陈津川,赵赟赟,高平,邱李恒,郝科技,李河北,岳明纲.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08)
  • [4]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看全科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D]. 刘吕梅. 苏州大学, 2020(02)
  • [5]发热待查548例病因分析[D]. 吕昆来.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D]. 阎诗.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发热待查疾病谱及变迁[J]. 吕昆来,辛小娟.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04)
  • [8]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D]. 孟银梅.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9]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D]. 张文苑. 南昌大学, 2019(01)
  • [10]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D]. 王艺.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待查发热10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