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与净化技术研究

规模化养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与净化技术研究

一、规模化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及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焦秋林[1](2020)在《山东省规模猪场支原体肺炎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 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炎,又称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fica,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两病均为难以治愈的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猪场严重流行,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调查了解山东省大多数规模猪场仅14日龄进行了一次MPS灭活疫苗免疫,AR未免疫。为了解当前两病在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流行状况,评价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为两病免疫程序调整优化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对山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各阶段猪群喉头黏液拭子和鼻拭子,检测MPS、AR的病原感染情况;抽检部分屠宰生猪的肺脏进行眼观及镜检病变评分;抽检部分猪场病死猪的鼻腔病变,评估AR感染状态;对Mhp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确定Mhp流行菌株的敏感药物。2019年选择试验猪场分别对MPS、AR的免疫程序调整优化,对试验场两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上述调查并与2018年调查试验猪场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显示,20182019年分阶段采集的不同日龄的猪喉头黏液拭子,qPCR检测发现,从保育转育肥猪群后Mhp感染率升高幅度较大,25月份Mhp感染风险最高。以此为依据2019年对临沂某试验猪场的MPS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优化,仔猪7日龄活苗喷鼻,21日龄灭活苗注射;后备母猪前期免疫参照仔猪免疫程序,配种前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一次;生产母猪在分娩前3周5周灭活苗肌肉注射。检测结果显示各阶段猪群Mhp抗体水平均维持较高水平,整体感染率下降,与调整前相比感染率平均降低72.23%,化解了保育猪群转育肥圈后的感染风险。检测试验场各阶段Mhp疫苗免疫猪群的血清中CSFV、PRRSV、PRV gE、PCV2的抗体,结果发现,与试验猪场免疫程序调整前相比各阶段猪群的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着,说明MPS免疫未影响病毒病的疫苗免疫效果。2018年抽查试验猪场屠宰猪的肺脏实变较为严重,以尖叶、心叶实变居多,肺脏实变检出率高达87.27%(48/55);出血、淤血肺脏占67.27%(37/55);气肿病变肺脏占12.73%(7/55)。2019年抽查试验猪场MPS免疫程序后屠宰猪的肺脏实变检出率为12.70%(8/63),主要表现尖叶、心叶小面积实变,呈轻度间质性肺炎病变。药敏试验证明近两年流行的Mhp菌株对环丙沙星已产生了耐药性;对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高敏,对四环素、林可霉素中度敏感。20182019年对山东莱芜、淄博、济宁、临沂、潍坊、德州的部分猪场进行AR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猪场未进行AR疫苗免疫,通过剖检猪场病死猪并采集鼻腔图像进行分析,发现病死猪存在较高比例的AR感染病变,病变等级主要为1级,约占5.52%(28/507)。济宁地区猪场临床病例AR感染比例高达11.83%(11/93)。2018年对山东济宁、临沂、莱芜试验猪场猪鼻腔拭子PCR检测,结果发现2周龄仔猪感染比例较高,其中莱芜部分猪场2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达40%(12/30)。2019年对三个地区试验猪场实施1周龄仔猪Bb+Pm二联灭活苗喷鼻免疫1次;母猪产前4周肌肉注射二联苗1次后,三个试验猪场2周龄仔猪AR感染率平均减少23%;莱芜免疫效果较好,2、3、4周龄仔猪阳性率分别降低26.67%、28.57%和9.33%。综上所述,猪场执行MPS免疫程序:仔猪于7日龄活苗喷鼻,21日龄灭活苗肌肉注射;后备母猪配种前灭活苗肌肉注射;生产母猪在分娩前3周5周灭活苗肌肉注射,公猪每年2次普免。MPS药物预防程序:猪群转入育肥圈后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按治疗剂量预防2个疗程。AR免疫程序:仔猪7日龄Bb+Pm二联灭活油喷鼻;母猪产仔前4周二联苗肌肉注射。可显着降低MPS、AR感染发病率及肺脏的病变程度。

杨雷[2](2018)在《一点式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综合征的检测与防控》文中研究说明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环境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PRDC涉及多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和继发性感染疾病,如原发性疾病有肺炎支原体、萎缩性鼻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伪狂犬病、猪肺疫、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蛔虫幼虫感染;继发性疾病常见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环境管理因素与猪群密度、昼夜温差、环境空气质量、风速等密切相关。本病的危害是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推迟上市、猪肉的品质下降、严重病例可直接导致死亡等多方面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养猪业的水平提高,各大猪场均高度重视PRDC的防控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是其带来的损失仍然是不可估量的。现在规模化猪场的饲养模式主要有一点式自繁自养、两点式饲养及三点式饲养。一点式自繁自养猪场受商品猪病毒循环的影响在疾病防控和净化方面更加困难。本人所在猪场为一点式大型规模化猪场,能繁母猪3600头,年出栏8万头育肥猪,于2016年底各阶段育肥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PRDC症状,超过10%猪发生咳嗽,20周龄左右的育肥后期猪有急性死亡发生。发病死亡猪只以口鼻流血为主要症状,剖检可见:猝死病猪表现出血性大叶性肺炎,膈叶病变明显,红肿,稍硬,胸腔内有红色液体。急性死亡病猪肺呈暗紫色,坚实,覆有纤维素渗出物。慢性死亡病猪表现明显的纤维性胸膜肺炎病变,肺与胸壁粘连,心包积液或发生纤维素性粘连。初步怀疑传染性胸膜肺炎(APP),从肺脏、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器官取病料送实验室进行PRDC相关病原检测。通过现场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由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引起的猪群急性发病,同时对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猪流感(SI)、圆环病毒病(PCVD)、支原体肺炎(MPS)、萎缩性鼻炎(AR)等呼吸道常见疾病进行跟踪检测。发现引起该场育肥猪PRDC问题的直接因素是APP的发生流行,并且发病源于环境变化导致的严重应激反应。另外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流行极大的助长了APP的发病,进而使该场PRDC问题突出。研究表明药物防控能够有效降低PRDC的发病死淘率,但在环境因素管理不当的情况下,药物防控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加之食品安全因素的考虑,不是解决PRDC问题的根本出路。通风、密度、饲养方式对该场PRDC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猪舍环境控制和设备操作规范、生产方式调整是现代化规模猪场PRDC防控的重要举措。

曲向阳[3](2018)在《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重要病毒性疫病。尽管采取了生物安全、疫苗免疫、封群管理及猪群驯化等控制策略,但在全球范围内PRRS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依旧。因此,探讨和分析实际生产中各种控制策略对PRRS的防控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RT-PCR对山东省某大型养猪企业周围的96个规模化猪场的PRRSV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及PRRSVORF5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序列测定的122条ORF5基因主要存在4个谱系(Lineage)的毒株,其中谱系1的检出率最高(46.7%)。对分离自某养猪企业的7个PRRSV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7个分离株均属于基因2型,全基因组同源性为81.7%-99.1%;7个分离株分属于lineagel、3、5、8。除毒株SDwh1701外,其它毒株的Nsp2呈现不同模式的氨基酸缺失,SDqd1501的Nsp2有35个氨基酸插入。7个毒株分别演化于TJM、JXA1-P80、NADC30、QYYZ等毒株,且存在不同模式的重组。对4个发病猪场的PRRSV的传染来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后备猪引种与周边猪场是猪场PRRSV的主要传染来源。猪场暴发PRRS后,后备种猪的利用率平均下降8.56%,配种分娩率平均下降8.57%,妊娠母猪产活仔数平均下降0.73头/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平均上升2.74%,断奶后死亡率平均上升4.97%,断奶后动保费用平均上升10.40元/头。PRRSV感染造成母猪平均总损失1493.81元/头。对PRRS暴发前后的672头上市屠宰场猪的肺脏病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PRRSV感染前后,上市猪疑似病毒性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1.22%和10.42%(p<0.01);支原体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26.83%和55.00%(p<0.01);胸膜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1.22%和7.94%(p<0.01),山此表明猪场感染PRRSV后,育肥猪肺炎支原体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易感性显着增高。分析了不同后备猪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PRRSV减毒活疫苗(MLV)驯化的安全性优于活病毒接种(FVI);FVI的适宜驯化日龄是80-120 日日龄。评价了稳定母猪群的保育和育肥猪PRRSV抗体动态与感染状态。结果显示,当母猪群稳定且断奶仔猪不进行MLV免疫,仔猪受到PRRSV野毒感染风险较低。分析了 PRRS暴发猪场断奶仔猪实施MLV免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对已感染PRRSV仔猪MLV免疫反而会增加死淘率,提示PRRSV感染仔猪群不适宜免疫 PRRSVMLV。对暴发PRRS的4个母猪群实施封群管理策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群恢复稳定(TTS)平均需26.92施封群管理策略,猪群周断奶总数恢复正常(TTBP)平均需17.00奶总数恢复正。对450头健康进口后备猪免疫两次PRRSV MLV后进行采用封群管理。结果显示,至58w仍然有13.04%的样品呈现抗体阳性,采用淘汰阳性猪的方案,净化了 PRRS。

张秀[4](2017)在《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猪圆环病毒病广泛流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当前养猪业影响仔猪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疫苗免疫是防控猪圆环病毒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基于圆环病毒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和全病毒灭活疫苗可以对圆环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保护。本试验的目的是调查泸州地区圆环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和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泸州地区规模化猪场筛选出性价比最佳的圆环病毒疫苗奠定基础,取得如下成果:1.泸州市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采集泸州市6个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期、猪瘟一免前、猪瘟二免前、120日龄、180日龄等阶段共480份血清。使用PCR方法和商品化PCV-2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PCV-2病原和PCV-2抗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病原平均阳性率为45%,未免疫圆环病毒疫苗猪场阳性率高于免疫猪场20%以上,从各个阶段来看,种猪哺乳期阳性率最高43%,仔猪在120日龄检出率最高为70%。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总体PCV-2抗体阳性率为89%,后备母猪阳性率为100%,经产母猪各个阶段阳性率均高于85%。仔猪随着日龄增长阳性率先下降后快速上升,180日龄阳性率均100%。综上所述:泸州市规模化养猪场为PCV-2严重感染区域。2.圆环病毒疫苗的效益分析目前市面上主要销售的猪圆环疫苗种类为:进口基因工程圆环疫苗(V1)、国产基因工程圆环疫苗(V2)、国产全病毒灭活圆环疫苗(V3)。本研究在感染严重和无感染压力的猪场选择同日出生,体重接近的仔猪各400头,100头/组,21日龄13组分别肌肉注射V1、V2、V3疫苗,1头份/头,第四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4)。分别记录免疫后副反应,测定血清学变化规律,日增重,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免疫后均无严重副反应,血清抗体阳性率均在180日龄到达100%,V1疫苗组日增重显着高于其他组2030g/d(P<0.05),免疫V1疫苗组投入产出比最高。3.圆环病毒疫苗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择后备母猪和第三胎母猪各120头,30头/组,13组肌肉注射V1、V2、V3疫苗,1头份/头,第四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窝均总仔,健仔,无效仔,初生重等数据。结果表明:V1疫苗对后备母猪窝均总仔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V1疫苗组窝均健仔数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初生重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二胎母猪淘汰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经产母猪三种疫苗与对照组窝均总仔差异不显着(P>0.05),窝均健仔免疫圆环疫苗组和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窝均健仔平均高1头以上,对照组窝均无效仔极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1),对照组窝均无效仔高1头以上,初生重差异不显着(P>0.05)。V1疫苗能有效提高种猪的窝均健仔数,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

张莉[5](2017)在《圆环病毒2型和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不同组合方式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引起的多系统感染的疾病,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yo)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PCVD和MPS均能引发机体免疫抑制,诱发混合及继发感染,造成呼吸系疾病,使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控PCVD和MPS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为评估四川省某公司生产的PCV-2灭活疫苗和M.hyo灭活疫苗不同组合免疫方式的免疫效果差异,为PCV-2和M.hyo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14日龄PCV-2、M.hyo抗原、抗体双阴性的仔猪50头,随机平均分成5组(Ⅰ,Ⅱ,Ⅲ,Ⅳ,Ⅴ),Ⅰ组作对照,Ⅱ组仅免疫该公司PCV-2灭活疫苗,Ⅲ组仅免疫该公司M.hyo灭活疫苗,Ⅳ组分点同时免疫该公司PCV-2灭活疫苗和M.hyo灭活疫苗(联合免疫),Ⅴ组混合免疫该公司PCV-2灭活疫苗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免疫),于14、28日龄对各组仔猪进行首免和二免。免疫后0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采用ELISA对5组试验仔猪血清中PCV-2和M.hyo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各组仔猪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抗体水平变化及体重变化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某公司PCV-2和M.hyo灭活疫苗单独、联合和混合免疫的效果差异。为进一步评估该厂家PCV-2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免疫的临床应用效果,将某养殖场每头母猪生产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A、B组,A组共1311头仔猪,进行该公司PCV-2和M.hyo灭活疫苗的混合免疫,B组共1252头仔猪,采用其他厂家生产的PCV-2和M.hyo疫苗进行联合免疫,当仔猪75日龄时,从两组中各随机抽查仔猪检测其PCV-2和M.hyo的抗体水平,并分批次评估A、B两组猪群从断奶至保育、断奶至出栏两阶段的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等生产成绩,综合比较该公司PCV-2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免疫与其他厂家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该公司的PCV-2和M.hyo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各组免疫后均无异常反应和免疫副反应,猪群进食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体重称量结果显示各种猪群的增重正常,分析显示,各组仔猪在实验初期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略有差别,Ⅳ组平均增重最多,达19.02 Kg,比平均增重最少的Ⅰ组高1.24 Kg,Ⅱ、Ⅲ、Ⅴ组平均增重十分接近,总体上五组仔猪体重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抗体监测结果表明,M.hyo抗体产生速度快于PCV-2,联合免疫在首免后28 d时,PCV-2和M.hyo抗体水平达到双100%,而混合免疫则需35 d此两种抗体水平才均达双100%。Ⅱ、Ⅳ、Ⅴ组分别在免疫后28 d、28 d、35 d PCV-2抗体阳性率达到100%,Ⅱ、Ⅳ、Ⅴ组均在免疫后21 d M.hyo抗体阳性率达到100%。单独、联合和混合免疫后,6个时间点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组PCV-2和M.hyo体水平均略高于单独或混合免疫,但整体而言,其抗体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A、B两组疫苗临床应用分析结果显示,在随机抽查血清样本检测中A组抽检猪群PCV-2和M.hyo的抗体双阳性率为90.9%(10/11),而B组的抗体双阳性率仅27.3%(3/11)。断奶至保育阶段生产成绩评估显示A、B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76%(10/1311)、2.40%(30/1252),且转保育时A组猪群比B组猪群的平均体重高0.612 Kg;断奶至出栏阶段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08%(6/557)、2.90%(16/552),A组猪群比B组猪群的出栏平均体重高3.04 Kg。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公司PCV-2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免疫相对于其他厂家生产的PCV-2和M.hyo疫苗联合免疫的优势突出。实验结果显示PCV-2和M.hyo灭活疫苗安全有效,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或混合免疫,其相应抗体产生速度、免疫效果差异均不显着,两种疫苗之间相互干扰程度低。当需要对PCV-2和M.hyo两种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时,推荐采用混合免疫,既安全、高效,又能减少应激,提高动物福利,省时省力,降低劳动成本,且免疫安全有效,为猪群提供有效持久的保护。本文为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PCV-2和M.hyo灭活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伏鹏[6](2016)在《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文中研究指明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多动物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妊娠母猪早期流产、死胎、木乃伊及呼吸系统临诊症状为特征,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猪群感染后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2011年底来,该病在我国一些猪场不断发生和流行,导致母猪大量流产、新生仔猪发生神经症状并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血清流行病学、病原流行病学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对该病在我省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应用于实践,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河南省近部分地区337个猪场的3711份送检血清样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37个猪场中有293个为PRV野毒阳性场,总阳性率为86.89%;其中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五个地区的猪场阳性率分别为81.25%、79.31%、79.31%、85.71%、97.14%;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猪场的阳性率分别为85.45%、90.90%和87.10%;3711份血清样品的总阳性率为60.3%,其中母猪、公猪、商品猪的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60.1%、72.6%、57.09%;结果表明:河南省PRV野毒感染比较严重,尤其是豫北、豫中地区;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PRV野毒感染情况均较严重,尤其是种公猪群。85%、5.26%、15%、5.6%;结果表明:猪场的野毒感染情况随着月份的变化有一定差异。为了解河南部分地区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本试验收集了河南部分地区的9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9株PRV分离株的gE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相应序列具有相对严格的保守性,这些毒株之间的核苷酸之间和与其他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100%和99.1%-99.9%。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9株PRV分离株氨基酸同源性达到100%,与参考株氨基酸同源性在98.1%-99.6%,在1个位点发生了独特性的氨基酸突变,即第2位氨基酸(同ZM-(Henan2013)和Yangshan(Korea-1996)株)由K突变为F,这是国内首次发现gE基因在该位置发生氨基酸突变的毒株。这些新的氨基酸突变与PRV致病性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对我国2005年-2015年近十一年的猪伪狂犬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gE基因变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十一年中涉及的3732个猪场中有2189个为阳性场,阳性率为58.65%,共有272144份血清,其中79754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29.31%。对各阶段猪群野调查得知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商品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29.66%、20.79%、20.62%、32.99%、23.38%、21.83%。各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PR野毒阳性率平均为22.23%、27.74%、34.53%、26.93%、24.89%、23.89%、34.85%。本研究对2005年-2015年我国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本病的研究提供一线临床数据。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提示的相关风险因素:购入种猪无检疫、消毒不严格、无全进全出、未免疫含PR 6种以上猪病、没有驱鸟、灭鼠措施,提出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常规免疫,做好重要疫病防控、定期检测、隔离病猪、淘汰阳性种猪的控制PR策略。防控结果显示本研究的防控方案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为PR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借鉴。

李达[7](2016)在《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m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净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是猪的两种重要疫病,其中猪瘟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伪狂犬病属于我国二类动物疫病,两种疫病在我国大型规模化猪场仍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猪瘟和伪狂犬病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及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技术的成熟,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为进一步探索研究规模化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本研究在利用猪伪狂犬病g E/g B--ELISA抗体检测鉴别伪狂犬病野毒和疫苗毒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疫苗毒和野毒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制定并实施了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技术参考。1、鉴别猪瘟和猪伪狂犬野毒与疫苗毒的单一PCR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对Gen Bank中猪瘟野毒与疫苗毒及近源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对比分析,发现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3’NTR独立存在富含T的插入序列,根据这一特点分别在该插入序列的上下两端设计两对单一RT-PCR引物,并进行条件优化筛选,建立了能鉴别猪瘟野毒和疫苗毒的单一RT-PCR鉴别诊断方法;根据PRV疫苗大多缺失g E基因序列而设计针对该基因的引物,能鉴别PR的野毒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表明:CSFV单一RT-PCR检测中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2pg(单一RT-PCR中的一对引物)和1.7pg(单一RT-PCR中的另外一对引物),两种方法均检测不到PRV、PRRSV、JEV、BVDV、PCV2的DNA/RNA;PRV单一PCR检测中,对贵州分离的野毒株检测出现阳性条带,而对CSFV、PRRSV、JEV和PCV2检测均无条带。采用该方法对146份临床可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SF与PR野毒混合感染率在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中分别为6.3%(3/48)、7.4%(2/27)、8.3%(3/36)、8.6%(3/35)。本研究建立的单一PCR方法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该研究对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的净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针对CSFV野毒、CSFV-C疫苗株、PR Guizhou-DY株、Bartha-K61株和SA215株而建立的单项RT-PCR/PCR方法基础上,参照Gen Bank中CSFV shimen毒株、弱毒疫苗C株等18株基因序列和PRV闽A株等10株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设计2对能鉴别猪瘟野毒和疫苗毒株的特异性多重引物,可区分CSF野毒感染和疫苗毒株;设计3对PRV特异性多重引物,可区分PR野毒感染和疫苗毒株。以阳性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及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CSF强弱毒的二重RT-PCR方法和能同时检测PRV野毒与疫苗毒的三重PCR方法。该方法对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单项PCR结果一致,分别可检测到:CSF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C-株)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4pg和29.8 pg;PRV各株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Guizhou-DY株8.6 pg、弱毒疫苗Bartha-K61株26.3 pg株及3基因缺失疫苗SA215株9.4 pg。3、鉴别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野毒与疫苗毒株五重PCR方法的建立本实验根据已建立的CSFV二重RT-PCR方法与PRV三重PCR方法,通过以这5对引物为基础,逐步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能鉴别猪瘟和猪伪狂犬野毒与疫苗毒株的五重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五重PCR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6.2 pg(CSF野毒株)、21.3 pg(CSFV-C株疫苗毒)、5.8 pg(PR Guizhou-DY)、20.8 pg(Bartha-K61)和8.6 pg(SA215);对PCV2、PRRSV、JEV和BVD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采用该方法对134份可疑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SF和PR疫苗毒与野毒在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中的五重检测率分别为2.6%(1/38)、7.7%(2/26)、8.3%(3/36)和8.8%(3/34),实现了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同步检测。该五重PCR方法的建立为从病原学方面快速鉴别CSF和PR疫苗毒与野毒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规模化猪场实现猪瘟与猪伪狂犬的净化提供一种检测病原的新方法。4、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及其应用的研究本实验根据我国养猪业现状,从免疫、监测、防控及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规模化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及净化方案,应用该方案对贵州4个规模化猪场1118份不同阶段(能繁母猪、保育猪、育肥猪、哺乳仔猪)送检血样进行CSF ELISA抗体监测、PR g E和PR g B-ELISA抗体监测及扁桃体样2、猪瘟二重RT-PCR和猪伪狂犬三重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进行猪瘟病原学PCR检测。首先对送检血样进行猪瘟血清学监测了解猪群猪瘟免疫后的抗体情况,再对扁桃体进行猪瘟PCR检测并淘汰阳性猪群;对于是否有猪伪狂犬病先采用g E-ELISA、g B-ELISA抗体检测后进行初级净化淘汰,再对猪瘟和(或)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可疑猪群用建立的m PCR方法进行辅助鉴别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该净化方案对各规模化猪场进行初次净化检测后,通过淘汰阳性猪和加强免疫相结合,再次检测发现猪场猪瘟与伪狂犬病抗体保护水平均有升高,野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该净化方案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为规模化猪场前期淘汰阳性猪群并为实现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了参考。

熊胜利,龙清孟,龚菲[8](2014)在《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及其感染猪场的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及时掌握规模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贵州省5个规模猪场猪(均没有免疫支原体疫苗)进行抽样采血共460份,制备待检血清样本,用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作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A场与B场所检测的血清抗体均为阴性,而C场、D场、E场的血清中均检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其中D场猪群肺炎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7.17%,其次是E场,阳性检出率为61.96%,最后是C场,阳性检出率为53.26%。说明这3个规模猪场的猪群都不同程度感染了猪支原体肺炎。立即采取疫苗接种、隔离、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防疫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逐步防治及淘汰净化,近5年来没有再发生过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暴发。

李石[9](2014)在《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虽然近年来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机制、药物治疗、疫苗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快速地对猪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断与防控,使该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新疆北疆部分猪场猪支原体肺炎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培养基的筛选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等实验,探明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模化猪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为了解猪支原体肺炎在北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发病情况,于北疆5个地区的1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现场流行情况调查和问卷调查,剖检了具有呼吸道病症状的病猪,观察了临床病理变化、采集病料制作了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于秋、冬季,各年龄段猪匀易感,发病率高(30%~90%),死亡率低(8%~20%);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气喘,明显的腹式呼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停滞,日渐消瘦,被毛粗乱,以慢性病例多见,病程长达数月;病肺呈现大面积肺炎以及不同程度的气肿和实变,呈“肉样变”或“胰变”;肺泡内淋巴样细胞浸润,夹杂有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2、为了解猪支原体肺炎在北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感染情况,于北疆5个地区的16个规模化猪场无菌随机采集了血清456份(均未注射过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利用ELISA方法进行了猪支原体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56份血清样品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0.4%(230/456),16个猪场感染阳性率为68.75%(11/16),母猪抗体阳性率为92.5%(74/80),育肥猪抗体阳性率为54.54%(66/121),断奶仔猪抗体阳性率为35.29%(90/255),说明猪支原体肺炎广泛流行于新疆北疆地区。3、为了解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16个规模化猪场无菌采集214份可疑病变肺脏,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了特异基因P36和毒力基因P97的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与在Genbank已登录的标准菌株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14份病变肺脏中,阳性病料为122份,阳性率为57.01%(122/214),P36基因序列与参考菌株同源性为97.3%~100%,P97基因序列与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8.1%~99.7%。说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且流行株与国际标准菌株有很高的同源性。4、为探索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特性,筛选出猪肺炎支原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采用颜色改变单位(CCU)法和PCR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在四种常用培养基及改良KM2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检测与比较,同时应用该培养基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结果:本实验室改良KM2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培养10天时颜色改变单位可达108CCU/mL。

李学周,唐晓萍[10](2012)在《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文中研究指明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尽管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继发感染也造成严重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猪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易产生耐药性,一般很难彻底治愈而令人十分头疼。世界上绝大多数猪场都一定程度地受到肺炎支原体的困扰。临床上的发生率在25%~93%之间。感染猪的生长速度降低14%~16%[4]。目前,猪支

二、规模化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及净化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模化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及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规模猪场支原体肺炎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猪支原体肺炎
        1.1.1 MPS的流行病学
        1.1.2 MPS的致病机制
        1.1.3 MPS的临床症状
        1.1.4 MPS的病理变化
        1.1.5 MPS的诊断方法
    1.2 Mhp的病原学特征
    1.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
        1.3.1 AR的流行病学
        1.3.2 AR的发病机制
        1.3.3 AR的临床症状
        1.3.4 AR的病理变化
        1.3.5 AR的诊断方法
        1.3.6 AR的病原学特征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验试剂与耗材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
    2.3 试验所用试剂配制方法
    2.4 样品采集
    2.5 PCR检测引物序列及反应体系
    2.6 qPCR反应体系
3 试验方法
    3.1 山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支原体病原学检测
    3.2 屠宰生猪肺脏健康状况评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
        3.2.1 100分制屠宰生猪肺脏病变评估方法
        3.2.2 屠宰生猪肺脏病理学检查方法
    3.3 试验猪场Mhp病原检测
    3.4 试验猪场支原体ELISA抗体检测
    3.5 试验猪场CSFV、PRRSV、PRV、PCV2 血清抗体ELISA检测
    3.6 Mhp培养鉴定
    3.7 Mhp分离菌株药敏试验
    3.8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理学检查
    3.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CR检测
    3.10 试验场AR病原学检测
4 结果
    4.1 山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
    4.2 屠宰生猪肺脏健康状况评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1 试验场屠宰生猪肺脏病变评估结果
        4.2.2 试验场屠宰生猪肺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4.3 试验场Mhp病原检测结果
    4.4 试验场Mhp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4.5 试验场MPS疫苗免疫后对其他疫苗抗体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
    4.6 Mhp培养鉴定
    4.7 Mhp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4.8 AR病理学检查结果
    4.9 试验场AR PCR检测结果
5 讨论
    5.1 山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5.2 MPS疫苗免疫程序调整前后屠宰生猪肺脏健康状况评估
    5.3 猪场MPS疫苗免疫前后病原学检测情况
    5.4 MPS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
    5.5 MPS疫苗免疫后对猪群其他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5.6 Mhp分离菌株药物敏感试验
    5.7 AR疫苗免疫前后病原学检测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一点式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综合征的检测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1.1.1 鼻腔黏膜防卫机能受损
        1.1.2 气管、支气管内壁纤毛系统受损
        1.1.3 肺脏免疫系统受损
    1.2 引起PRDC的原发性与继发性疾病
        1.2.1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2.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
        1.2.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1.2.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1.2.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1.2.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
        1.2.2 猪流感
        1.2.2.1 猪流感的病原学
        1.2.2.2 猪流感的流行病学
        1.2.2.3 猪流感的临床症状
        1.2.2.4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
        1.2.2.5 猪流感的诊断
        1.2.3 猪伪狂犬病
        1.2.3.1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
        1.2.3.2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1.2.3.3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1.2.3.4 猪伪狂犬病的病理变化
        1.2.3.5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1.2.4 猪2型圆环病毒病
        1.2.4.1 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
        1.2.4.2 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1.2.4.3 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1.2.4.4 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病理变化
        1.2.4.5 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1.2.5 猪瘟
        1.2.5.1 猪瘟的病原学
        1.2.5.2 猪瘟的流行病学
        1.2.5.3 猪瘟的临床症状
        1.2.5.4 猪瘟的病理变化
        1.2.5.5 猪瘟的诊断
        1.2.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2.6.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
        1.2.6.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
        1.2.6.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
        1.2.6.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变化
        1.2.6.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1.2.7 猪支原体肺炎
        1.2.7.1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
        1.2.7.2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
        1.2.7.3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1.2.7.4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
        1.2.7.5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1.2.8 猪萎缩性鼻炎(AR)
        1.2.8.1 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学
        1.2.8.2 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
        1.2.8.3 猪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1.2.8.4 猪萎缩性鼻炎的病理变化
        1.2.8.5 猪萎缩性鼻炎的诊断
        1.2.9 猪肺疫
        1.2.9.1 猪肺疫的病原学
        1.2.9.2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
        1.2.9.3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
        1.2.9.4 猪肺疫的病理变化
        1.2.9.5 猪肺疫的诊断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样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猪舍环境监测)
    2.2 方法
        2.2.1 猪群季度血清学抗体检测(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
        2.2.2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2.2.3 圆环病毒载量检测
        2.2.4 猪流感HI抗体检测(HI)
        2.2.5 猪萎缩性鼻炎评分
        2.2.6 支原体肺炎屠宰评分(Madec法)
        2.2.7 胸膜肺炎屠宰评分(SPES评分方法)
        2.2.8 猪舍环境监控
        2.2.9 商品猪出栏数据监控
3 结果
    3.1 猪群季度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3.2 胸膜肺炎检测结果
        3.2.1 胸膜肺炎病例剖检病变
        3.2.2 放线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3.3 圆环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3.4 猪流感HI抗体检测结果
    3.5 猪萎缩性鼻炎评分
    3.6 支原体肺炎屠宰评分
    3.7 胸膜肺炎屠宰评分
    3.8 猪舍环境监控
    3.9 商品猪出栏数据监控
4 讨论
    4.1 影响该场育肥PRDC的疾病因素及控制方案
    4.2 影响该场育肥PRDC的管理因素及控制方案
    4.3 防控效果
    4.4 疾病净化的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某大型养猪企业周边规模化猪场PRRSV感染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PRRSV RT-PCR检测结果
        2.3.2 ORF5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2.3.3 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2.3.4 中和表位与诱骗表位的分析
        2.3.5 N-糖基化位点的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PRRSV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7株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3.3.2 7株分离毒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3.3.3 7株分离毒株Nsp2基因缺失模式分析
        3.3.4 7株分离毒株的来源及重组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PRRSV感染及其对生产成绩与经济效益影响的案例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RRSV入侵途径调查结果
        4.3.2 PRRS暴发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与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
        4.3.3 PRRS暴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3.4 PRRS暴发对上市屠宰猪肺脏病变评分的影响
    4.4 讨论
        4.4.1 PRRSV入侵途径调查
        4.4.2 PRRS暴发对母猪繁殖性能与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4.3 PRRS暴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4.4 PRRS暴发对上市屠宰猪肺脏病变评分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疫苗免疫策略控制PRRSV感染效果的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后备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5.2.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5.2.3 母猪群PRRS暴发时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后备母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5.3.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5.3.3 母猪群PRRS暴发期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5.4 讨论
        5.4.1 后备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5.4.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5.4.3 母猪群PRRS暴发期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封群策略控制PRRSV感染效果的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2014-2017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6.2.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V净化
    6.3 结果与分析
        6.3.1 2014-2017年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6.3.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V净化
    6.4 讨论
        6.4.1 2014-2017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6.4.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净化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第九章 文献综述
    9.1 PRRSV与流行病学
        9.1.1 PRRSV及其遗传变异
        9.1.2 流行病学
    9.2 主要临床症状与经济损失
        9.2.1 主要临床症状
        9.2.2 经济损失
    9.3 预防措施
        9.3.1 猪群状态分类
        9.3.2 猪群状态监测
        9.3.3 生物安全
        9.3.4 免疫措施
        9.3.5 其他预防措施
    9.4 暴发后的控制技术
        9.4.1 诊断
        9.4.2 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控制
        9.4.3 净化
        9.4.4 其它治疗措施
    9.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1.1 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史
    1.2 病原学
        1.2.1 病毒分类
        1.2.2 病毒结构及理化特性
    1.3 流行病学
        1.3.1 猪圆环病毒全球流行情况
        1.3.2 传播途径
        1.3.3 易感动物
    1.4 致病机理
    1.5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5.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1.5.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
        1.5.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
        1.5.4 种猪繁殖障碍
        1.5.5 先天性震颤(CT)
        1.5.6 肉芽肿性肠炎
        1.5.7 渗出性表皮炎
    1.6 国内外疫苗发展情况
        1.6.1 全病毒灭活疫苗
        1.6.2 亚单位疫苗
        1.6.3 新型联合疫苗的开发应用
    1.7 国内外免疫方案实施情况
第二章 泸州市PCV-2流行病学调查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试验猪场背景
        2.2.3 样本采集、血清制备和抗体检测
        2.2.4 阳性模板、DNA提取和扩增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病原学检测结果
        2.3.2 血清学检测结果
    2.4 讨论
        2.4.1 母源抗体与猪圆环病毒疫苗接种时间的关系
        2.4.2 不同阶段血清阳性率差异较大
        2.4.3 不同场不同阶段病毒感染差异较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PCV-2感染压力下三种PCV-2疫苗仔猪免疫效益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猪场背景、试验分组和免疫方式
        3.1.3 疫苗
        3.1.4 临床观察
        3.1.5 病原和血清学检测
        3.1.6 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免疫后副反应观察
        3.2.2 血清抽样检测结果
        3.2.3 猪圆环病毒临床案例
        3.2.4 不同感染压力下三种不同PCV-2疫苗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3.3 讨论
        3.3.1 免疫效果与感染状态密切切相关
        3.3.2 疫苗免疫改变血清抗体变化趋势
        3.3.3 不同PCV-2疫苗免疫效果不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PCV-2疫苗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和设备
        4.1.2 疫苗
        4.1.3 猪场背景、试验分组和免疫方案
        4.1.4 免疫后副反应观察
        4.1.5 饲养管理
        4.1.6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副反应
        4.2.2 三种PCV-2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对其生产性能影响
        4.2.3 三种PCV-2疫苗免疫经产母猪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后备母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其生产性能影响
        4.3.2 经产母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圆环病毒2型和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不同组合方式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猪圆环病概述
        1.1 猪圆环病毒病原学
        1.1.1 猪圆环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1.1.2 猪圆环病毒形态与理化特性
        1.1.3 猪圆环病毒2型的主要编码蛋白
        1.2 猪圆环病毒病理学
        1.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1.2.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1.2.3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
        1.2.4 先天性颤抖(CT)
        1.3 猪圆环病毒流行病学
        1.3.1 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及流行情况
        1.3.2 猪圆环病毒的传播途径
        1.3.3 猪圆环病毒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4 猪圆环病毒的致病机理简介
        1.5 猪圆环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6 猪圆环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2 猪支原体肺炎概述
        2.1 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
        2.1.1 猪肺炎支原体的发现与命名
        2.1.2 猪肺炎支原体的形态与特征
        2.2 猪肺炎支原体病理学
        2.3 猪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2.3.1 传染源
        2.3.2 传播途径
        2.3.3 易感动物
        2.4 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
        2.5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5.1 临床诊断
        2.5.2 实验室诊断
        2.6 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2.6.1 国外MPS疫苗概况
        2.6.2 国内MPS疫苗概况
    3 猪圆环病和猪支气管肺炎的混合感染现状
    4 PCV-2灭活疫苗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注射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PCV-2和M.hyo疫苗的不同组合方式免疫
    1 引言
    2 实验的主要材料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动物
    3 实验方法
        3.1 试验分组及免疫方案
        3.2 免疫副反应观察及饲养管理
        3.3 免疫抗体检测
        3.3.1 血液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3.3.2 PCV-2抗体检测
        3.3.2.1 洗涤液的配制、样品的准备
        3.3.2.2 抗体检测操作步骤
        3.3.2.3 判断标准
        3.3.3 M.hyo抗体检测
        3.3.3.1 洗涤液的配制、样品的准备
        3.3.3.2 抗体检测操作步骤
        3.3.3.3 判断标准
    4 结果
        4.1 疫苗安全性观察及对猪增重的影响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1 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4.2.2 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结果
        4.2.3 不同组合方式免疫的综合评估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V-2和M.hyo灭活疫苗混合免疫的临床应用
    1 引言
    2 实验的主要材料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动物及实验场地
    3 实验方法
        3.1 试验分组及免疫方案
        3.2 饲养管理及免疫副反应观察
        3.3 免疫抗体检测
        3.4 生产成绩评估
    4 结果
        4.1 免疫副反应观察
        4.2 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
        4.3 生产成绩评估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 猪伪狂犬病概述
    2 PR病原学
        2.1 分类地位
        2.2 病毒的基本特征
        2.3 分子生物学
    3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1 PR国外流行动态
        3.2 PR国内流行动态
    4 PR诊断
        4.1 病原检测
        4.2 血清学检测
    5 PR的防制
        5.1 国外对PR的防控
        5.2 国内对PR的防控
试验一 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场PR野毒感染情况描述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河南省2015年猪群PR野毒抗体结果
    3 讨论
        3.1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猪群感染PRV野毒感染形式依然严重
        3.2 不同地区PRV野毒感染差异较大。
        3.3 不同规模猪场PRV野毒感染严重,其中小规模血清阳性率最高
        3.4 各阶段猪群PRV野毒感染阳性率不同,公猪PRV野毒阳性率最高
        3.5 当前河南省PR感染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试验二 河南省部分地区2015年猪场PRV野毒株g E基因进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核苷酸序列分析
        2.2 氨基酸序列分析
    3 讨论
试验三 中国猪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我国各地区2005年-2015 年规模化猪场PR野毒抗体分析
        2.2 我国部分地区2005年-2015 年PR野毒g 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 讨论
        3.1 我国猪群2005年-2015 年感染PRV野毒情况
        3.2 河南省2005年-2015 年感染PRV野毒情况不断变化
        3.3 我国不同阶段猪群2005年-2015 年感染PRV野毒情况存在差异
        3.4 我国不同地区猪群2005年-2015 年感染PRV野毒情况不容乐观
        3.5 我国2005年-2015 年感染PRV野毒g E基因进化情况
        3.6 流行原因分析
试验四 规模化猪场PR的防控研究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防控前后PR野毒病原阳性率变化
        2.2 防控前后不同阶段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种猪生产成绩比较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7)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m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净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毒性疫病概述
        1.1 猪瘟病毒
        1.2 猪伪狂犬病毒
    2. CSFV与PRV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1 病毒分离
        2.2 血清中和试验
        2.3 荧光抗体染色法
        2.4 ELISA检测
        2.5 聚合酶链式反应
        2.6 核酸探针杂交试验
    3. 猪瘟和伪狂大病净化方案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内外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经验和思路
        3.2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诊断技术的提升为其净化提供技术保障
    4.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单一PCR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病毒、细胞、质粒及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2.3 病毒核酸的RT-PCR/PCR扩增
        2.4 目的基因的鉴定
        2.5 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单一PCR方法的建立
    3 结果
        3.1 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单一PCR方法的建立
        3.2 CSFV和PRV的PCR产物的鉴定
        3.3 重复性试验
        3.4 临床样本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猪瘟二重RT-PCR和猪伪狂犬三重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病毒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2.3 PCR反应
        2.4 RT-PCR反应
        2.5 模板重组质粒的构建
        2.6 鉴别CSFV强弱毒二重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2.7 鉴别PR野毒与疫苗毒三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2.8 鉴别CSFV强弱毒二重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 结果
        3.1 单一PCR/RT-PCR反应条件
        3.2 鉴别CSF强弱毒二重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3 鉴别PR野毒与疫苗毒三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4 多重PCR对临床病料的检测
    4 鉴别CSF强弱毒二重RT-PCR试剂盒的组装
        4.1 对照的制备
        4.2 mPCR Mix的制备
        4.3 试剂盒的成分及组装
        4.4 试剂盒操作说明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章 五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1 材料
        1.1 病毒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2.3 模板重组质粒的构建
        2.4 鉴别CSFV和PRV野毒与疫苗毒五重PCR反应体系建立
    3 结果
        3.1 鉴别CSF与PR五重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2 鉴别CSF与PR五重PCR反应的特异性试验
        3.3 鉴别CSF与PR五重PCR反应的敏感性试验
        3.4 鉴别CSF与PR五重PCR反应的重复性试验及其产物鉴定
        3.5 鉴别CSF与PR五重PCR方法对临床病料样品的检测
    4 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五重PCR试剂盒的组装
        4.1 对照的制备
        4.2 mPCR Mix的制备
        4.3 试剂盒的成分及组装
        4.4 试剂盒操作说明
    5 讨论
    6 结论
第五章 规模化猪场CSF和PR净化方案及其应用的研究
    1 材料
        1.1 样本来源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全血采集后处理
    2 方法
        2.1 猪瘟和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的探索
        2.2 猪瘟与猪伪狂犬ELISA检测
        2.3 猪瘟与猪伪狂犬病原学检测
    3 结果
        3.1 规模化猪场猪群品种及免疫接种情况
        3.2 CSFV与PRV抗体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本文用到的部分英文缩写及含义说明
附录三 gE-ELISA包被板样品检测结果统计表模板
附录四 gB-ELISA包被板样品检测结果统计表模板
致谢

(8)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及其感染猪场的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待检血清
    1.2 试剂盒
    1.3 试剂盒组成及保存
    1.4 自备材料
    1.5 样品的准备
    1.6 操作步骤
    1.7 计算结果
    1.8 注意事项
2 结果与分析
3 防控措施
    3.1 改善饲养管理
    3.2 预防原则
    3.3 治疗
4 体会

(9)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支原体及猪肺炎支原体的发展史
    2 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现状
    3 病原学研究进展
        3.1 分类及形态特征
        3.2 染色及培养特性
        3.3 病原生化特性及抵抗力
        3.4 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3.5 猪肺炎支原体的粘附性
        3.6 P36 蛋白
        3.7 其他膜蛋白
    4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征
        4.1 易感动物
        4.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4.3 流行特点
    5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5.1 急性型
        5.2 慢性型
        5.3 隐性型
    6 病理变化
    7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8 猪支原体肺炎与猪呼吸道繁殖综合症
    9 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
        9.1 饲养环境的控制
        9.2 药物的治疗
        9.3 免疫预防
第二章 实验部分
    实验一 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2.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2 剖检病猪、采集样品
        2.3 制作病理组织切片
        3 结果与分析
        3.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2 病理剖检结果
        3.3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调查
        摘要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与处理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方法原理
        2.2 样品准备
        2.3 操作步骤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判定
        3 血清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实验三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1 材料及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病料组织 DNA 的提取
        1.5 引物合成
        1.6 目的基因的扩增
        1.7 PCR 产物的检测
        1.8 PCR 特异性试验
        1.9 基因序列的测定和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 特异性检测结果
        2.2 病变组织 P36 基因 PCR 检测结果
        2.3 P97 基因扩增结果
        2.4 同源性比较
        3 讨论
    实验四 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基筛选及分离鉴定
        摘要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菌株及病料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培养基
        1.5 菌株分离与复苏
        1.6 颜色改变单位计数
        1.7 PCR 方法检测
        1.8 病料的处理
        1.9 病原的纯化
        1.10 菌落形态观察
        1.11 PCR 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CCU 计数结果
        2.2 PCR 检测结果
        2.3 菌落形态观察
        2.4 PCR 鉴定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2 症状
3 病理变化
4 综合防制
    4.1 疫苗预防
    4.2 药物治疗
    4.3 综合防制措施

四、规模化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及净化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规模猪场支原体肺炎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D]. 焦秋林.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2]一点式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综合征的检测与防控[D]. 杨雷.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2)
  • [3]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D]. 曲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4]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D]. 张秀.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5]圆环病毒2型和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不同组合方式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D]. 张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6]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D]. 伏鹏.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7]鉴别CSF和PR野毒与疫苗毒m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净化的研究[D]. 李达. 贵州大学, 2016(03)
  • [8]猪支原体肺炎抗体检测及其感染猪场的防控研究[J]. 熊胜利,龙清孟,龚菲. 养猪, 2014(04)
  • [9]新疆北疆地区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李石.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J]. 李学周,唐晓萍. 畜禽业, 2012(07)

标签:;  ;  ;  ;  ;  

规模化养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控制与净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