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司东旭[1](2021)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前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CDBA)中医干预方案研究成果,温润方组(Wenrunformulagroup,WRFG)良好控制率75.44%,明显优于常规辨证组(Rout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RSDG)良好控制率 48.33%。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中医干预思路充分反映了中医治疗CDBA的优势与特色。构建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CDBA免疫调控的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课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干预方案,分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四个研究中心,开展同时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三盲的临床实用性随机对照优效设计研究。应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原理系列方药(简称温润方)为中医干预方案。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病例128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WRFG和RSDG。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分布特点,以及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变化趋势,对符合要求的入组患者进行了二次筛选。同时,招募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group,HG),并收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竞争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标本检测,开展“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CDBA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免疫调控研究。结果1病例信息分析本研究根据现有各组血清病例数,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WRFG24例,RSDG 14例、HG 14例。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只有腰膝酸软1(1,2)(WRFG)、0(0,1)(RSDG),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喘息、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SD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咳嗽、咳嗽性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WRFG在喘息、口苦、口干、心悸、纳呆、腹胀、口渴喜饮、大便不调、夜尿频、头晕、腰膝酸软、总分等方面较RSDG症状积分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疗前疗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FEV1%FVC、PEF%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免疫球蛋白2.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2.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促炎白介素3.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2、IL-5、IL-7、IL-8、IL-13、IL-20、IL-25、IL-36y 水平较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 血清 IL-3、IL-4、IL-6、IL-9、IL-33 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7、IL-8、IL-9、IL-13、IL-20、IL-25、IL-33、IL-36γ 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L-2、IL-3、IL-4、IL-5、IL-6水平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3.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4、IL-5、IL-6、IL-7、IL-9、IL-33、IL-36γ 水平较 RSDG 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IL-3、IL-8、IL-13、IL-20、IL-25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3、IL-7、IL-8、IL-13、IL-20、IL-33 水平较 HG 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2、IL-4、IL-5、IL-6、IL-9、IL-25、IL-36γ 水平较 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血清抗炎白介素4.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0、IL-21、IL-27、IL-28A、IL-35 水平较 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9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L-12、IL-37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4.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L-10、IL-12、IL-21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7、IL-29、IL-35、IL-37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8A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 WRFG组在改善哮喘患者喘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总分等全身症状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WRFG“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诊治CDBA的优势与特色。2 WRFG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促炎和抗炎白介素水平升高并接近健康人水平,可能与温润方减轻了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这一基础病理损害,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局部对较高的血清促炎白介素水平耐受性增强,提高了气道对损伤因子的免疫防御及修复能力有关。3 CDBA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基础,炎症、免疫参与了疾病宏观表现的微观病理变化。反之,不同的微观炎症免疫调控失衡状态影响着宏观中医哮喘的病机演变。CDBA存在着“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关键病机共性规律。“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在全面客观认识CDBA脏腑关系与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对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继承、发展、应用,强调以“肺脾为核心”的整体观揭示哮喘发病机制。

宋世斌[2](2020)在《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活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细胞受到病毒等生物诱导剂刺激而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类细胞因子,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由机体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产生,能诱导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Th1型细胞、NK细胞及CTL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与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呈现相关性,IFN和IL-18都具有抗病毒、抗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本实验开展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的相关研究,采用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等技术获得了3个基因,体外制备了藏獒犬3个基因的重组蛋白,验证了其生物学活性,并开展了临床相关实验,丰富了犬细胞因子的知识,对犬疾病的检测和防控以及保障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犬疾病的防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一,从藏獒犬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利用脂多糖(LPS)与植物血凝素(PHA)联合刺激淋巴细胞后提取RNA,经RT-PCR扩增IFN-γ、IFN-α和IL-18基因全长片段,将扩增到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easy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IFN-γ基因与GenBank上登载的犬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6%,开放阅读框为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AA),N端23个AA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编码143个AA,分子量为17.2 kD;克隆的IFN-α基因与GenBank上登载的犬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6.0%,其开放阅读框为564 bp,N端23个AA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编码164个AA,推测的分子量为19.0 kD;克隆的IL-18基因与GenBank上登载的犬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其开放阅读框为582 bp,编码193个AA,N端36个AA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编码157个AA,推测的分子量为18.1 kD。第二,根据克隆的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基因阅读框序列,设计3个基因去掉信号肽的表达引物,克隆去信号肽后的目的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IFN-γ、pET-30a-IFN-α和pET-30a-IL-18,转化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经优化诱导条件后,3个重组菌都能够在温度为37℃,浓度为0.5 mM IPTG的诱导条件下成功的表达,3个重组菌在诱导后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其中pET-30a-IFN-γ重组蛋白在上清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经SDS-PAGE分析,pET-30a-IFN-γ、pET-30a-IFN-α和pET-30a-IL-18表达的蛋白分别约为23 kD、25kD和24 kD,表达的蛋白大约占菌体蛋白30%35%。第三,用镍琼脂糖凝胶纯化层析柱纯化pET-30a-IFN-γ、pET-30a-IFN-α和pET-30a-IL-18重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通过梯度透析复性法复性蛋白。利用抑制病毒噬斑法测定重组藏獒犬IFN-γ和IFN-α的生物学活性,二者都具有抗病毒的活性,而且IFN-α抑制VSV的作用强于IFN-γ,二者的抗病毒活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作用,在高于或低于这个浓度范围时发挥的效果一般;利用MTS法检测重组藏獒犬IL-18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纯化的重组IL-18具有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说明表达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第四,通过对总数为128只犬病毒性传染病病例(包括犬细小病毒病、犬冠状病毒病及犬瘟热3类宠物常见病)的IFN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FN治疗组中3类疾病总计67只,治愈45只,平均治愈率67.2%,对照治疗组中3类疾病总计61只,治愈34只,平均治愈率55.7%,使用本实验获得的IFN-α重组蛋白治疗宠物犬病毒性传染病,能显着提高治愈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效果。本研究克隆了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基因,并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成功的表达了3个基因,纯化、复性了重组蛋白,发现IFN-γ、IFN-α和IL-18基因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开发利用;通过藏獒犬IFN-α重组蛋白的临床病毒性犬病的治疗,验证了藏獒犬IFN的抗病毒活性。藏獒犬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犬种,本研究为犬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相关疾病的检测及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汤益泉[3](2020)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瘦素介导的PI3K/AKT表达上调对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炎症的促进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瘦素的表达及其与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关系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中瘦素的表达及其与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比例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例AR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并分别将其纳入AR组和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瘦素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R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C2及IL-4+ILC2、IL-5+ILC2、IL-13+ILC2的比例,并分析ILC2比例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R组血清瘦素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0.2±3.4 ng/mL vs 3.3±0.8 ng/mL),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PBMCs中ILC2、IL-4+ILC2、IL-5+ILC2、IL-13+ILC2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ILC2:0.097±0.068 vs 0.025±0.016,P<0.05;IL-4+ILC2:0.074±0.046 vs 0.027±0.015,P<0.05;IL-5+ILC:20.081±0.053 vs0.017±0.006,P<0.05;IL-13+ILC2:0.078±0.056 vs 0.016±0.006,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R中上调的血清瘦素水平与PBMCs中ILC2的比例呈正相关趋势(r=0.59,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AR患儿血清中瘦素表达上调,且其与ILC2比例和功能表型相关,提示在AR发病过程中瘦素对ILC2细胞的调控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瘦素对ILC2的调控和相关机制目的:探讨在AR发病过程中瘦素对ILC2的调控和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从正常成人PBMCs中分选出ILC2细胞并进行培养,分别加入PBS、细胞因子组合(包含IL-33(10ng/ml)、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10ng/ml)、IL-25(10ng/ml)和IL-2(50ng/ml))、瘦素、瘦素+anti-leptin、瘦素+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瘦素+AG490(JAK抑制剂)、瘦素+SB203580(MAPK抑制剂)刺激后,采用正氚化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3H-Td R)检测各组ILC2的增殖,采用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C2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蛋白浓度,采用RT-PCR检测各组GATA3、RORα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各组p AKT的相关表达。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采用PBS、卵清蛋白(OVA)、瘦素、瘦素+anti-leptin、瘦素+LY294002对AR小鼠模型进行致敏。记录小鼠挠鼻及打喷嚏次数,采用ELISA检测各组AR小鼠中OVA特异性Ig 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C2的比例变化。结果:3H-Td R结果显示:经瘦素刺激后ILC2增殖能力升高(P<0.05),且该过程受LY294002抑制;ELISA与RT-PCR结果显示:经瘦素刺激后,外周血ILC2培养液中IL-4、IL-5、IL-13的蛋白浓度与GATA3和ROR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该现象仅受LY294002抑制;Western Bolt结果显示:经瘦素刺激后,ILC2培养液中p AKT相关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AR小鼠模型中,经瘦素致敏的AR组小鼠挠鼻、打喷嚏次数及OVA特异性Ig 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该现象受LY294002抑制;此外,给予瘦素刺激的AR组小鼠,外周血ILC2比例较PBS组显着升高(P<0.05),且anti-leptin、LY294002可抑制这一现象。结论:在AR的发病过程中上调的瘦素可激活GATA3和RORα基因表达并促进ILC2的增殖及ILC2相关炎症反应,且这一过程是通过PI3K/AKT途径实现的。

梁子明[4](2020)在《基于二氧化铈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鼻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过量的活性氧(ROS)积聚会导致体内产生氧化应激,进而触发多类疾病,包括炎症和癌症等。炎症是生命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物性防御反应。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炎症,在经过医学和外科治疗后仍有复发的趋势,这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由于当前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策略来实现多模式炎症治疗。近年来,纳米酶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中,我们开发出一种简单、可重复的方法制得多功能Au-CeO2双面神纳米粒子(JNPs),其能够消除体外及细胞内多种ROS、装载并持续释放抗炎药(丹参素钠),且可应用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指导的“纳米酶-药物”协同鼻息肉治疗。此外,得益于两个协同作用:双面神结构的Au和CeO2区域之间协同的ROS清除特性以及抗炎药物和整个纳米酶(Au-CeO2 JNPs)之间的协同抗氧化功效,使得与CeO2 NPs和Au-CeO2 JNPs相比,相同浓度的装载丹参素钠(DSS)的Au-CeO2 JNPs表现出更强的抗炎性能。重要的是,把Au-CeO2 JNPs加入人鼻息肉上皮细胞(HNECs)后,细胞内R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降低,表明了潜在的鼻息肉治疗作用。因此,这种新型的纳米酶-药物协同纳米体系为炎症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工作中,先以SiO2为模板合成CeO2中空纳米粒子,再制备CeO2@PAA纳米粒子。然后,Mn2+在PAA上水解得到CeO2@PAA-Mn纳米粒子。最后,多巴胺(DA)在PAA-Mn上通过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PDA)纳米粒子,从而得到CeO2@PAA-Mn@PDA纳米粒子,水洗后便得到CeO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PDA纳米粒子和Mn元素的存在可分别用于光声(PA)成像和磁共振(MR)成像,PDA的碗状结构及CeO2的中空结构则可用于DSS的装载。制得的CeO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可用于体外ROS清除及PA和MR双模成像指导的HNECs内ROS清除并抑制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此外,这种“蛋黄-蛋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将抗氧化纳米酶CeO2与非酶抗氧化生物分子PDA结合在一起,具有协同的鼻息肉治疗效果,比单一纳米材料具有增强的抗氧化性能。

刘金鑫[5](2020)在《IL-37-Mex3B-TLR3轴在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慢性鼻窦炎(CRS)可以分为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CRSs NP)及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CRSw NP),CRSw NP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又可以分为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的慢性鼻窦炎(Eos CRSw NP)及非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Non-Eos CRSw NP)。Eos CRSw NP主要表现为2型免疫反应及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上皮细胞来源的TSLP可以加重Eos CRSw NP的2型炎症反应,而病毒ds RNA是刺激上皮细胞产生TSLP的重要上游发病因素,而它们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抑制性细胞因子IL-37在CRS,特别是Eos CRSw NP中的表达、调控及其相关的抑炎机制。方法:我们运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方法,检测IL-37,IL-18Rα,IL-1R8,Mex3B,TLR3及TSLP在正常组,Eos CRSw NP,Non-Eos CRSw NP和CRSs NP四组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培养人原代鼻粘膜上皮细胞(HNECs)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以及用不同类型细胞因子刺激探究抑炎因子IL-37的调控。通过基因转录组测序方法探寻IL-37发挥抑炎作用的下游靶点。为了探究Mex3B在IL-37发挥抑炎功能的作用,我们将BEAS-2B细胞转染小干扰RNA(si Mex3B)敲低Mex3B以及转染慢病毒(Ltv-Mex3B)过表达Mex3B。最后,我们运用小鼠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抑炎因子IL-37的上述功能。结果:在组织及上皮细胞中,IL-37在Eos CRSw NP、Non-Eos CRSw NP和CRSs NP三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IL-37在鼻腔灌洗液中的含量却在Eos CRSw NP组中最低。调控实验结果显示2型炎症因子(IL-4和IL-13)虽可以增加IL-37的产生,但也能抑制IL-37分泌到细胞外。HNECs可以表达IL-37的两个共受体,分别是IL-18Rα和IL-1R8。因此我们外源性给予HNECs人源性的重组蛋白IL-37b后去进行基因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IL-37可以抑制RNA结合蛋白Mex3B的表达,后者为Toll样受体(TLR)3共受体。TLR3是病毒ds RNA的识别受体,在Eos CRSw NP上皮细胞中表达增加。IL-37b可以抑制由病毒类似物Poly(I:C)引起的HNECs以及小鼠鼻粘膜上皮细胞中TSLP的增高。将BEAS-2B细胞中的Mex3B敲低或者过表达,均能减弱IL-37b的上述抑炎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在Eos CRSw NP组中,鼻腔灌洗液中IL-37的含量与上皮细胞中Mex3B的表达,鼻腔灌洗液TSLP含量以及组织HE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均呈显着负相关。结论:在Eos CRSw NP组中由于分泌物中IL-37含量的降低导致其不能抑制由2型炎症环境引起的Mex3B表达的增高以及TLR3通路的激活,进而引起TSLP产量的增高,从而加重Eos CRSw NP中2型炎症反应及嗜酸粒细胞炎症。背景:慢性鼻窦炎(CRS)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很多患者经过以抗炎药物和手术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反应不佳。因此,深入研究CRS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建立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CRS预测模型,为早日实现CRS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尤为重要。方法:根据EPOS 2012标准诊断CRS,并将434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保守的药物治疗后症状仍不完全好转,因而进行了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根据EPOS 2012对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及随访。难治性CRS由EPOS 2012提出的标准确定。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来对鼻粘膜炎症细胞进行计数,并利用Bio-Plex悬浮芯片的方法检测鼻粘膜组织样品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中国成年CRS患者并利用临床和分子指标建立一个难治性CRS的预测模型。结果: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测模型为:y=–2.527–0.05×age–1.414×性别+1.184×AR+1.062×术前手术史+0.002×MIP-1β–0.006×IL-10+0.199×CT评分(男性和女性性别分别被定义为1和0;以伴随AR为1,不伴随AR为0)。将cut-off值定为0.215,则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73.5%,总准确率为77.3%,AUC值为0.877。一个独立的验证队列被用来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验证队列中,该模型的灵敏度为74.0%,特异性为71.0%,AUC值为0.702。结论:通过7个临床和分子指标一起,其中包括年龄,性别,过敏性鼻炎共病史,既往手术史,双侧CT评分,粘膜MIP-1β和IL-10水平,可以初步预测CRS是否为难治性CR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相对较高。

张佩珊[6](2020)在《IL-9、TSLP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是很难进行准确临床分型,主要是因为诊断本身可能代表一个异质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特的临床实体。目前国际广泛采用的临床分型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与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1],也可根据病理进行病理分型,其中以嗜酸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为研究热点。但至今为止,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尚未明确定义。既往研究学者表明,CRSwNP与CRSsNP的临床两分法最初体现在分子水平上,CRSsNP患者以Th1细胞为主,CRSwNP患者以Th2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2],但随后的研究报道了更广泛的免疫谱,表达了一种嗜中性粒细胞类型的炎症,涉及其他T细胞亚群,如Th1和Th17细胞。也有研究发现鼻息肉组织中Th22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在局部慢性炎症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3]。此外,不同的Th细胞类型在同一组织内的同步表达也得到了证实[4]。所以,单从慢性鼻窦炎(CRS)发展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这一临床分型可能不能充分反映病理生理多样性[5],而既往Th1和Th2疾病的简单分化不包括CRS患者的分子多样性,Th1/Th2/Th17/Th2多种Th通路中细胞因子作用及机理成为现研究的主流方向。Th9细胞亚群以白细胞介素9(IL-9)的高表达为特征,许多疾病中都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IL-9能诱导CRS粘膜上皮细胞生长、腺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并在组织浸润后可发挥促炎作用[6]。也有研究指出IL-9在鼻息肉组织中较无鼻息肉高表达,并且在气道高反应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推测IL-9与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存在因果关系。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皮肤、肠道、肺、眼组织和胸腺的上皮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均可以产生[7]。TSLP通过触发树突状细胞介导Th2炎症反应,增强肥大细胞中IL-1依赖性Th2细胞因子的产生。虽然在鼻息肉(NPs)中发现TSLP mRNA水平升高,但TSLP蛋白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探讨[8]。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IL-9与哮喘的关系及机制和TSLP与肥大细胞的相关性,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嗜酸性粒细胞的研究较少,其中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TSLP及IL-9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Th2型炎症因子IL-5及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从而探讨IL-9及TSLP在慢性鼻窦炎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临床资料及实验样本收集:选择合适条件患者入组,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病历资料获得主诉、最后诊断、病理号、病理结果等,获取检验检查资料。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获取6例CRSsNP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的筛窦粘膜组织,61例为CRSwNP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对照组6例为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中隔或下鼻甲粘膜取出组织浸泡在RNAlater保护液中并在-80摄氏度冰箱保存待分析。2、临床病情评估资料收集:入组患者术前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得分,术前副鼻窦CT Lund-Mackay得分,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数据,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数据。3、组织学分析:根据患者入院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的组织H&E染色,在高倍镜下对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及比值计算。4、组织匀浆液制取:切取一定量的组织,加入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的RIPA裂解液,剪碎后,放入组织研磨仪制取组织匀浆液。离心,取上清液存储于-80℃保存备用。5、组织匀浆液的蛋白质浓度定量:用BCA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对组织匀浆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进行检测。6、组织匀浆液中细胞因子检测:用Luminex多因子检测试剂盒对组织匀浆液中的IL-5、IL-9、TSLP等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7、数据分析:对伴与不伴鼻息肉分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在组织、鼻分泌物、外周血中比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CRSwNP中IL-5、IL-9、TSLP水平间的相关性;结合术前CT得分,术前内镜得分情况;分析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不同截点时IL-5、IL-9、TSLP的表达情况与CRSwNP临床评分间的相互关系。8、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和SPSS 18(SPSS,Inc,Chicago,Ill)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柱状图表示,柱状图表示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未配对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 2尾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组间比较时,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来确定组间的显着变异性。然后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基线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CRSwNP组比CRSsNP组、对照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显着升高,但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2、IL-5与IL-9及TSLP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IL-9与TSLP存在高度线性相关。3、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截点为10%,<10%为非嗜酸浸润组,>10%为嗜酸浸润组,非嗜酸浸润组、嗜酸浸润组对比对照组的IL-5、IL-9、TSLP表达升高,术前CT及内镜得分升高。嗜酸浸润组对比非嗜酸浸润组,IL-5表达升高,但IL-9、TSLP未见升高,CT及内镜得分未见升高。4、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截点为30%,<30%为非嗜酸浸润组,,>30%为嗜酸浸润组,非嗜酸浸润组、嗜酸浸润组对比对照组的IL-5、IL-9、TSLP表达升高,术前CT及内镜得分升高。嗜酸浸润组对比非嗜酸浸润组,IL-5表达升高,但IL-9、TSLP未见升高,CT及内镜得分未见升高。5、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截点为50%,<50%为非嗜酸浸润组,,>50%为嗜酸浸润组,非嗜酸浸润组、嗜酸浸润组对比对照组的IL-5、IL-9、TSLP表达升高,CT及内镜得分升高。嗜酸浸润组对比非嗜酸浸润组,IL-5、IL-9、TSLP表达升高,CT及内镜得分升高。结论:1、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与鼻息肉发病存在一定关系。2、IL-5、IL-9、TSLP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强,可能在慢性鼻窦炎中IL-9、TSLP也如IL-5具有触发及增强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作用,发挥Th2通路作用,从而加重鼻息肉症状。3、当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程度较重(≥50%),IL-9、TSLP才表现显着升高并与CT、内镜得分对应,IL-9、TSLP可能在难治性鼻窦炎中的发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孙雪芳[7](2019)在《IL-2、IL-18在嗜酸粒细胞性及中性粒细胞为主型的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中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病理类型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IL-2、IL-18在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2、IL-18与CRSwN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我科行鼻内镜术患者的鼻息肉组织,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400倍镜光学显微镜下,筛选出中性粒细胞为主型鼻息肉40例,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48例,作为两个研究组,收集同一时期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手术患者的部分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空腹血常规、鼻窦CT及吸入物过敏原检测。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组间性别、NEU百分比、EOS百分比、SNOT-20主要症状,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出IL-2、IL-18在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本次实验中将NP中嗜酸粒细胞/总炎性细胞>10%,用作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ECRSwNP)的标准;中性粒细胞/总炎性细胞>4%,作为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NCRSwNP)的诊断标准。就CRSwNP的特点、临床表现,对NCRSwNP和ECRSwNP患者进行比较。在性别、NEU百分比、EOS百分比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尚不能认为二者在性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方面有明显差别。在SNOT-20量表评分最主要5项症状上,NCRSwNP与ECRSwNP患者流脓鼻涕症状评分的中位数值分别为[2(1,2)]和[1(1,2)],P(P=0.00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CRSwNP患者比ECRSwNP患者患流脓鼻涕症状更重。两组患者在其余四项症状即咳嗽,夜间睡眠质量差,打喷嚏,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上均无明显不同。就CRSwNP病理学特点,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中IL-2、IL-18的阳性率。IL-2在NCRSwNP、ECRSwNP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NCRSwNP阳性率(65%)明显高于ECRSwNP(37.5%)阳性率,且P<0.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8在NCRSwNP、ECRSwNP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NCRSwNP阳性率(45%)明显低于ECRSwNP阳性率(75%),且P<0.01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RSwNP有其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特性。与对照组比,IL-2在NP中低表达,且主要与NEU有关,表明IL-2可能是促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型的CRSwNP发展的病因之一。IL-18在NP中高表达,且主要与EOS相关,表明IL-18可能是促成以嗜酸粒细胞为主型的CRSwNP发展的病因之一。IL-2、IL-18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这为以后CRSwNP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其治疗,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型鼻息肉的治疗指明新方向。

王志超[8](2019)在《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分布及功能》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一种由多个因素和机制紊乱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鼻窦和鼻腔黏膜局部加重的免疫应答反应。TIPE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是一种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功能的新型蛋白。但是到目前为止,TIPE2在人的呼吸道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并不清楚。【研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免疫组化技术以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TIPE2在鼻窦黏膜中的表达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使用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进行了细胞实验的研究,同时使用了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进行了诱导和干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鼻内镜评分以及CRSwNP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评分都进行了细致的统计。【研究结果】与非嗜酸粒细胞性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os CRSwNP)进行比较发现,在嗜酸粒细胞性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 CRSwNP)中TIPE2的表达是显着升高的,尤其是伴有哮喘的Eos CRSwNP患者,升高更为明显。而TIPE2主要是由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表达,而选择性活化的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Eos CRSwNP中是明显升高的。细胞实验结果表明,TIPE2主要表达于经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和IL-13诱导的THP-1细胞,而不表达于经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IL-17A所诱导的THP-1细胞。鼻窦黏膜中IL-4和IL-13基因水平的表达量与TIPE2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的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在鼻黏膜中表达TIPE2的细胞数量,尤其是共表达TIPE2、CD68和CD163三种指标的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与鼻黏膜中嗜酸性细胞和总的炎症细胞的数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也与CRSwNP患者的疾病病程、CT评分、嗅觉评分以及息肉大小评分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论】CRSwNP中的TH2(T-helper 2)型炎症类型诱导了巨噬细胞表达TIPE2,而表达TIPE2的M2型巨噬细胞具有潜在的促进CRSwNP患者嗜酸性炎症的作用。【研究背景】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主要特点是高表达IL-10,其在人类的炎症性疾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M2型巨噬细胞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 NP),尤其是在嗜酸性粒细胞性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 CRSw NP)中是明显增多的。但是,在CRSw NP中,M2型巨噬细胞表达IL-10的这一显着功能的研究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鼻窦黏膜中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进行了的检测。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是一群在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中产生的细胞系,利用多种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干预进而用来研究巨噬细胞的分化和IL-10的表达。CRSw NP患者的鼻息肉大小、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临床症状也都经过评分而用来研究临床相关性。【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Control),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的数量、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和CD68共染的经典活化的M1型巨噬细胞的数量以及CD163+CD68+M2和CD206+CD68+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在嗜酸性鼻息肉和非嗜酸性鼻息肉中都是增多的。但是,相对于非嗜酸性鼻息肉,嗜酸性鼻息肉表现为更少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同样的,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比值在非嗜酸性鼻息肉中也是明显增高的,而在嗜酸性鼻息肉中是明显下降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在嗜酸性鼻息肉中M2型巨噬细胞是增多的。可是在嗜酸性鼻息肉总的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IL-10的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并不高。表达IL-10的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和CRSw NP患者的总症状评分、鼻息肉大小评分、总CT评分以及总炎症细胞的数量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THP-1体外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多聚肌苷酸(Poly I:C)可以下调由THP-1分化而来的M2型巨噬细胞表达IL-10的能力。【研究结论】M2型巨噬细胞表达IL-10的功能缺陷加重了嗜酸性鼻息肉患者的局部炎症。

秦奋,吴小松[9](2018)在《炎症介质在不同表型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环氧合酶2(COX-2)及一氧化氮合酶2 (NOS-2)在嗜酸性鼻息肉、嗜中性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黏膜组织共60例,其中嗜酸性鼻息肉患者20例(A组)、嗜中性鼻息肉患者20例(B组)、无鼻息肉患者20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鼻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腺细胞中IL-1β、TNF-α、COX-2、NOS-2及NF-κB的表达。结果 A、B两组患者中所有类型细胞的IL-1β、TNF-α、COX-2、NOS-2及NF-κB的表达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TNF-α在所有类型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基质细胞,IL-1β在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腺细胞,NF-κB在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COX-2在腺细胞及基质细胞中高表达,相比于上皮细胞和腺细胞,NOS-2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高表达,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患者中的COX-2在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NOS-2在腺细胞和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中所有指标均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最强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标志物参与了嗜酸性及嗜中性鼻息肉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缺陷在鼻息肉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张蕾[10](2018)在《白介素-3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炎症反应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和Th2型细胞因子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微生物刺激引起的Th2细胞因子为主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基础,但无特定病原体或外源性刺激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目前认为宿主异常的免疫反应是炎症长期持续的基础。Th2型细胞因子的过表达在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激活途径可能是与IL-33结合IL-1家族细胞因子IL-1蛋白受体有关。当外源性刺激如:机械损伤、病毒感染、吸烟、空气源性过敏原等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和坏死时,上皮细胞会释放IL-33,但是,IL-33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与其长度有关,并且可以通过裂解凋亡细胞分泌的caspase-1来降低和灭活IL-33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凋亡细胞能灭活IL-33和防止2型免疫反应的发展。建立动物模型,对于生物体内基因水平及蛋白功能的研究都比较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CRSwNP小鼠模型来研究IL-33在CRSwN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目的:1.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研究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3.阐明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研究方法:一.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1.选择2016年4月2016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35例CRSwNP患者和同期上颌窦囊肿患者10例,并分为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既往均无过敏性疾病,同时在4周前均未使用过抗生素;2.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人员组织中IL-4、IL-5、IL-13、IL-22、IL-33、CCL-11和CCL-24的表达量;二.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1.采用qRT-PCR检测IL-33 mRN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模型小鼠组织中的表达量;2.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蛋白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模型小鼠组织中的表达量;3.采用ELISA检测IL-33阻断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血液中IgE的表达水平;4.采用qRT-PCR检测IL-33阻断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IL-4、IL-5、IL-13、IL-22、CCL-11和CCL-24的表达水平。三.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中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1.采用qRT-PCR检测IL-33阻断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NF-κB、MyD88和TLR7 mRNA的表达水平;2.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阻断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NF-κB、MyD88和TLR7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多种炎症因子高表达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IL-4、IL-5、IL-13、IL-22、IL-33、CCL-11和CCL-24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IL-4、IL-5、IL-13、IL-22、IL-33、CCL-11和CCL-24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多种炎症因子释放通过HE染色显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炎症反应,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可以发现多种炎症细胞,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同时采用ELISA分析小鼠血液中s IgE在对照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和IL-33阻断组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sIgE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P<0.05),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相比,IL-33阻断组明显抑制了sIgE的表达(P<0.05)。这一结果提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模型建立成功。为进一步分析IL-33阻断后的影响,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模型建立12周后检测对照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和IL-33阻断组小鼠鼻粘膜组织中IL-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模型构建12周后,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相比,对照组和IL-33阻断组鼻粘膜组织中IL-3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IL-33阻断后能够明显抑制Th2细胞的数量(P<0.05)。为探讨IL-33对Th2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对照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和IL-33阻断组小鼠鼻粘膜组织中IL-4、IL-5、IL-13、IL-22、CCL-11和CCL-2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建模12周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中明显上调IL-4、IL-5、IL-13、IL-22、CCL-11和CCL-24 mRNA的表达水平(P<0.05),而IL-33阻断组能够明显反转这一趋势(P<0.05)。3.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组织中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为进一步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中参与了前炎症细胞因子的炎症相关因子的调控,采用qRT-PCR检测对照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和IL-33阻断组中NF-κB、MyD88和TLR7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中NF-κB、MyD88和TLR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在阻断IL-33后,NF-κB、MyD88和TLR7 mRNA的表达水平在IL-33阻断组中明显低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P<0.05)。为进一步确定其对NF-κB、MyD88和TLR7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水平。同qRT-PCR结果相近,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中NF-κB、MyD88和TLR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然而在阻断IL-33后,NF-κB、MyD88和TLR7蛋白的表达水平在IL-33阻断组中明显低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P<0.05)。结论: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存在明显高表达,并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多种Th2细胞因子的释放。因此IL-33可能成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一个药物治疗靶点。

二、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前言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免疫调控特征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3 免疫调控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需求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前言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观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特征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病机演变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4 中医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作用
        5 中医通过免疫调控影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
        6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的优势与特色
        7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理论研究
    1 “脏腑整体辨证”观
        1.1 整体观念
        1.2 脏腑辨证
        1.3 “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
        2.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2.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的临床应用
        3.1 “温润辛金培本”治则理论基础
        3.2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系列疗法
        3.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内服方药
        3.4 温润方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与西医免疫调控的异同
        4.1 免疫调控失衡的认识思路不同
        4.2 免疫调控的方法有别
        4.3 免疫调控的目的一致
    5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研究一 基于RCT的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收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促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抗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特色与创新
    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附件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附件2 试验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即SOP管理)
    附件3 各中心血清采集及哮喘控制情况

(2)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活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犬干扰素研究进展
    1 IFN概述
        1.1 IFN分类
        1.2 犬IFN理化特性及基因组成
        1.3 IFN的空间结构及受体研究
        1.4 IFN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
    2 犬IFN基因工程研究
        2.1 犬Ⅰ型IFN基因工程研究
        2.2 犬Ⅱ型IFN基因工程研究
        2.3 犬Ⅲ型IFN基因工程研究
        2.4 犬长效IFN研究
    3 犬IFN临床应用
        3.1 治疗犬病毒性传染病
        3.2 治疗犬皮肤性疾病
        3.3 治疗眼科及其他疾病
    4 犬IFN应用展望
第二章 白细胞介素18研究进展
    1 IL-18概述
        1.1 IL-18的发现、结构、特性
        1.2 IL-18受体及信号传导途径
        1.3 IL-18结合蛋白
    2 IL-18生物学作用
        2.1 IL-18抗肿瘤作用
        2.2 IL-18抗感染作用
        2.3 IL-18免疫调节作用
    3 IL-18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1 IL-18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3.2 IL-18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3.3 IL-18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3.4 IL-18与肿瘤疾病的关系
        3.5 IL-18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关系
    4 IL-18应用展望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章 藏獒犬IFN-γ和 IFN-α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淋巴细胞的体外刺激活化
        2.2 RT-PCR扩增藏獒犬IFN-γcDNA
        2.3 重组质粒的酶切及PCR鉴定
        2.4 藏獒犬IFN-γ序列测定及分析
        2.5 藏獒犬IFN-α序列测定及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藏獒犬IFN-γ和 IFN-α基因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藏獒犬pET-30a-IFN-γ和 pET-30a-IFN-α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2.2 藏獒犬pET-30a-IFN-γ和 pET-30a-IFN-α重组蛋白Western bloting分析
        2.3 藏獒犬pET-30a-IFN-γ和 pET-30a-IFN-α重组蛋白纯化分析
        2.4 藏獒犬IFN-γ抗病毒活性检测
        2.5 藏獒犬IFN-α抗病毒活性检测
        2.6 藏獒犬IFN-α抗病毒临床应用
    3 讨论
第五章 藏獒犬IL-18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藏獒犬IL-18基因的克隆
        2.2 藏獒犬IL-18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2.3 藏獒犬IL-18基因比较分析及进化分析
        2.4 pET-30a-IL-18 重组质粒的鉴定
        2.5 pET-30a-IL-18 重组蛋白表达及Western bloting分析
        2.6 pET-30a-IL-18 重组蛋白纯化结果
        2.7 藏獒犬IL-18基因生物学活性鉴定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3)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瘦素介导的PI3K/AKT表达上调对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炎症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瘦素的表达及其与II型固有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瘦素对II型固有淋巴细胞的调控和相关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成绩
致谢

(4)基于二氧化铈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鼻息肉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活性氧
        1.2.1 活性氧简介
        1.2.2 活性氧与炎症
    1.3 纳米材料
        1.3.1 纳米材料简介
        1.3.2 纳米酶
        1.3.2.1 铈基纳米酶
        1.3.2.2 碳基纳米酶
        1.3.2.3 铁基纳米酶
        1.3.2.4 金纳米酶
    1.4 CeO_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4.1 沉淀法
        1.4.2 燃烧法
        1.4.3 溶胶-凝胶法
        1.4.4 水热法
    1.5 基于CeO_2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5.1 炎症治疗
        1.5.2 癌症治疗
        1.5.3 药物装载与传递
    1.6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Au-CeO_2双面神纳米粒子作为纳米酶-药物协同抗炎纳米体系用于鼻息肉治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试剂
        2.2.2 表征仪器
        2.2.3 Au-PAA JNPs的合成
        2.2.4 Au-Ce(OH)_3 JNPs的合成
        2.2.5 (Au-Ce(OH)_3)@SiO_2 NPs的合成
        2.2.6 Au-CeO_2 JNPs的合成及表面修饰
        2.2.7 CeO_2 NPs的合成
        2.2.8 超氧自由基的清除
        2.2.9 过氧化氢的清除
        2.2.10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2.2.11 药物装载与体外释放
        2.2.12 体外细胞毒性
        2.2.13 HNECs的分离和培养
        2.2.14 细胞内ROS的清除
        2.2.15 SOD和MDA检测
        2.2.16 RT-PCR技术
        2.2.17 CT成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设计
        2.3.2 Au-CeO_2 JNPs的表征
        2.3.3 Au-CeO_2 JNPs对体外ROS的清除
        2.3.4 Au-CeO_2 JNPs对DSS的装载与体外释放
        2.3.5 Au-CeO_2 JNPs的细胞毒性评估
        2.3.6 Au-CeO_2 JNPs对细胞内ROS的清除能力研究
        2.3.7 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分析
        2.3.8 RT-PCR分析
        2.3.9 Au-CeO_2 JNPs的CT成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用于双模成像指导的鼻息肉治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试剂
        3.2.2 表征仪器
        3.2.3 SiO_2纳米粒子的合成
        3.2.4 CeO_2中空纳米粒子的合成
        3.2.5 CeO_2@PAA纳米粒子的合成
        3.2.6 CeO_2@PAA-Mn纳米粒子的合成
        3.2.7 CeO_2@PAA-Mn@PDA纳米粒子的合成
        3.2.8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的合成
        3.2.9 超氧自由基的清除
        3.2.10 过氧化氢的清除
        3.2.11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
        3.2.12 药物装载与体外释放
        3.2.13 体外细胞毒性
        3.2.14 细胞内ROS的清除
        3.2.15 SOD和MDA测试
        3.2.16 RT-PCR检测
        3.2.17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的体外PA和MR双模成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设计
        3.3.2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的表征
        3.3.3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对体外ROS的清除研究
        3.3.4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对DSS的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
        3.3.5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的细胞毒性分析
        3.3.6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对细胞内ROS的清除能力评估
        3.3.7 SOD活力和MDA含量分析
        3.3.8 RT-PCR分析
        3.3.9 CeO_2@PDA蛋黄-蛋壳纳米碗的体外PA和MR双模成像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IL-37-Mex3B-TLR3轴在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IL-37-Mex3B-TLR3 轴在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和生物学指标预测难治性慢性鼻窦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抑制性因子IL-37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荣誉
致谢

(6)IL-9、TSLP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慢性鼻窦炎(CRS)的研究状况
    1.2 慢性鼻窦炎(CRS)的相关分组
    1.3 IL-9、TSLP在 CRS中的研究状况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2.3 临床资料收集与病理检查
    2.4 样本组织匀浆液制取
    2.5 BCA蛋白定量检测
    2.6 细胞因子免疫检测
结果
    3.1 BCA蛋白定量检测结果
    3.2 多因子检测结果
    3.3 本课题实验结果汇总
讨论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IL-2、IL-18在嗜酸粒细胞性及中性粒细胞为主型的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NCRSwNP特点及临床表现
    2.2 病理学特点
附图
3 讨论
    3.1 NCRSwNP的临床特点
    3.2 NCRSwNP与 IL-2、IL-18 的相关组织病理学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分布及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概述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M2 型巨噬细胞过表达TIPE2 与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嗜酸性炎症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嗜酸粒细胞性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M2 型巨噬细胞存在表达IL-10 的功能缺陷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和获得荣誉
参与课题
致谢

(9)炎症介质在不同表型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组织来源
    1.2 病例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组织中IL-1β表达水平比较
    2.2 三组患者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比较
    2.3 三组患者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比较
    2.4 三组患者组织中NOS-2的表达水平比较
    2.5 三组患者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比较
3 讨论

(10)白介素-3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炎症反应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qRT-PCR检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3.3 Westernblot检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中的表达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模型建立
        3.2 IL-33阻断对sIgE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IL-33阻断后IL-3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3.4 IL-33阻断对Th2细胞数的影响
        3.5 IL-33阻断对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IL-3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小鼠中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IL-33阻断后对NF-κB、MyD88和TLR7mRNA表达的影响
        3.2 IL-33阻断后对NF-κB、MyD88和TLR7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四、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D]. 司东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藏獒犬IFN-γ,IFN-α和IL-18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活性鉴定[D]. 宋世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3]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瘦素介导的PI3K/AKT表达上调对Ⅱ型固有淋巴细胞炎症的促进作用[D]. 汤益泉.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基于二氧化铈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鼻息肉治疗中的应用[D]. 梁子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5]IL-37-Mex3B-TLR3轴在嗜酸粒细胞性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D]. 刘金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IL-9、TSLP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张佩珊.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IL-2、IL-18在嗜酸粒细胞性及中性粒细胞为主型的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中的表达[D]. 孙雪芳.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8]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分布及功能[D]. 王志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炎症介质在不同表型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J]. 秦奋,吴小松. 海南医学, 2018(19)
  • [10]白介素-3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炎症反应影响及机制研究[D]. 张蕾. 中国医科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IL-1β和IL-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