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一、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英道,李海宁,李育英,梁炳松,饶源,陈小玲,张岐平[1](2021)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2015-01—2019-12梧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对照组(n=31)行保守治疗,研究组(n=31)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回顾分析2组患者血管再通、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血管血流变化情况等。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93.5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6.13%(χ2=37.512,P<0.05);研究组患者脑出血、血管痉挛、血栓脱落近期并发症以及脑供血不足、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病变侧颈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均显着慢于对照组,血流阻力显着小于对照组(t=10.809、3.655、9.959,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Vs、Vm、PI、Vd数值均显着更高,RI值显着更低(t=10.255、7.595、10.599、2.332、8.737,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获得更高血管再通率,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提高血管血流速度,有助于远端脑组织低灌注现象的改善,提高总体效果。

秦鲁平[2](2020)在《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灌注变化目的:观察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灌注改变方法:收集无症状的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19例为病例组,行脑CT增强灌注(CTP),以年龄、性别相当的23例无血管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病例组患者分别取两侧颞叶皮层下、额叶皮层下、半卵圆区为感兴趣区脑灌注数值。病例组计算病患侧/健康侧,对照组计算左侧/右侧。同时使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分别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试。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组之间的计量资料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间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间成人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测量部分及操作测量部分均有统计学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感兴趣区脑灌注常数值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TTP、MTT较对照组延长,病例组的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半卵圆中心的CBF、CBV低于对照组。(4)认知功能与脑灌注相关性分析得出,TTP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即TTP延长,认知功能受损较突出。结论:无症状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及脑灌注的下降。第二部分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因症状性脑血管病(脑梗死、TIA等)或体检发现颅脑前循环大血管(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斑块,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为颅脑前循环大血管狭窄并达到行支架形成术治疗标准的患者。在手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对所有患者使用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1)47例患者未见卒中事件发生、无死亡。对患者入院时以及出院时、术后3个月的NIHSS分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入院前后的NIHSS值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由术前的0.79±1.38降至出院后的0.59±1.06;3个月后再次检查,降至0.26±0.50。并且分析发现,手术前狭窄率显着降低(P<0.05),由术前的(83.04±9.41)%降至术后的(19.79±12.81)%。(2)数后1周的言语量表总分、操作量表总分、全量表、言语智商、作业智商与治疗前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数后3个月的言语量表总分、操作量表总分、全量表、言语智商、作业智商显着高于治疗前的分值(P<0.05)(3)对于子项各分值,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再进行测试,发现除词汇子项外,其余子项分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提高(P<0.05)结论:简单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的,在前循环大血管狭窄的患者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有益的。

何云[3](2020)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血管开通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本医院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单纯药物组(行亚急性期脑梗死常规用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成形术),每组患者3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以及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分以及治疗后第7、30、60、90、180天评分,并记录手术成功率、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PWI指标(患侧大脑半球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以及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血管内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单纯药物组患者长(P<0.05);2、血管内治疗组患者血管介入手术成功率为100%,血管再通率、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6.7%和93.3%;单纯药物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症状改善率分别为16.7%、56.7%,血管内治疗组均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血管内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单纯药物组(P<0.01),好转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01),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3、血管内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7、30、60、90、180天患侧大脑半球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NIHSS评分平均改善(3.44±2.15)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m RS评分平均改善(1.63±0.68)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药物组患者(P<0.05);4、单纯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第7、30、60、90、180天患侧大脑半球CBF、CBV、MTT和TTP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NIHSS评分平均改善(2.40±1.71)分,患者治疗后m RS评分平均改善(1.26±0.28)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侧大脑半球PWI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30、60、90、180天评分血管内治疗组患者CBF和CBV高于单纯药物组,而MTT和TTP较单纯药物组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 RS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30、60、90、180天NIHSS评分和m RS评分改变程度均优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实现病变血管再通,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孙术婷[4](2019)在《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支架治疗前后的狭窄率和NIHSS评分、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评估不同中医证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患者289例,剔除33例,故共纳入256例患者。其中风火上扰证32例,风痰火亢证28例,风痰瘀阻证24例,气虚血瘀证40例,痰热腑实证62例,痰湿蒙神证36例,阴虚风动证34例。围手术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血压和心率下降,4例患者出现穿刺口血肿。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发生牙龈出血,有5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支架治疗前狭窄率为(79.43±9.12)%,治疗后狭窄率为(23.51±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证型支架治疗前狭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支架治疗后狭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风痰火亢证与气虚血瘀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3.支架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43±3.48),治疗后为(7.85±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证型支架治疗前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支架治疗后NIHS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风火上扰证分别与阴虚风动证(P=0.019)、痰湿蒙神证(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脑血管支架植入术能有效解除血管狭窄,改善NIHSS评分。2.病变血管与狭窄程度无关。中医证型与血管的颅内颅外分布无关。3.不同中医证型支架治疗后风痰火亢证比气虚血瘀证狭窄率更重,风火上扰证比阴虚风动证和痰湿蒙神证的NIHSS评分改善更明显。

李俊[5](2019)在《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应用星蒌承气汤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星蒌承气汤,观察其对临床短期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根据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估计样本量欲纳入每组30人,在考虑样本脱落率下,估计总纳入70人。选择我院符合颈动脉狭窄急性卒中3d内发病的患者,于发病时间2周或48小时内备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入院后24h内完成MRI等检查及NIHSS评分。不符合CAS手术适应症及纳入标准者不予入组,按就诊顺序及分组设计方案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能坚持治疗者,经脱落处理,满足每组30人或以上。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完善围手术期准备,治疗组给予星蒌承气汤口服满14天。观察CAS术后14d,30d,3个月3个时间结点的NIHSS及mRS评分,检测NSE水平,观察高灌注事件等不良结局及临床预后情况。评价星蒌承气汤干预CAS颈动脉狭窄急性卒中围手术期对短期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70例患者,因不能坚持治疗,经脱落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人,对照组33人,两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在CAS围手术期不同治疗方案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CAS围手术期后两周CRP、血黏度、LDL-C水平均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CAS术后在2周、1月的结点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水平,治疗组比对照组满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S残余狭窄程度有差异;CAS术后3月的短期终点时间的NSE水平、mRS及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S术后2周高灌注事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结点时间的新发脑梗死事件无统计学意义;以两组CAS不同手术时机区分的超早期及延迟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短期终点时间预后(显效vs残疾)3月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入院NSE水平(p=0.01,OR:0.84,95%CI:0.74-0.96)和治疗后CRP水平(p=0.03,OR:2.55,95%CI:1.08-6.02)可能是短期预后的关键预测因素,而残余狭窄亚型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治疗痰热腑实证型颈动脉狭窄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AS围手术期方面,可降低血黏度、CRP、LDL-C、NSE水平,促进CAS术后较早期(1月)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CAS术后短期结点时间(3月)的预后无明显作用。

李严[6](2019)在《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观察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诊断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sICAS)患者120例,入组患者均经颅脑血管DSA检查诊断为责任性颅内血管狭窄,且狭窄率在50%99%(使用WASID试验方法计算责任血管狭窄率)的sICAS患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自愿决定是否选择行颅内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选择行大脑中动脉M1段支架植入术为支架组;63例患者选择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为药物组。两组对象均采用西门子3.0T核磁共振评估患者缺血性卒中情况,通过飞利浦64排螺旋CT行头颈CTA检查及飞利浦Allura Xper FD大C型臂导管机行DSA检查评估及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所有支架置入患者均在我院导管室由课题组人员完成支架置入手术。受试者均在入组后30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评估临床疗效与其他不良临床事件影响。治疗前、治疗后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组和支架组1年内所有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12,19.05%)vs.3,5.26%),x2=3.867,P<0.05],TIA复发率为[(12.70%vs.3.51%),x2=5.980,(P<0.05),非同侧卒中再发率为[(6.34%vs.3.51%),x2=2.650,P<0.05],同侧卒中再发率为[(7.24%vs.5.26%),x2=2.783,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mRS评分增加,与治疗前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架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与支架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3分者,分别为[(23,36.51%)vs.(27,47.37%),x2=3.267,P<0.05],mRS≤2分[(26,41.27%)vs.(34,59.65%),x2=2.6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入组30天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支架组与药物组1年内患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5.26%)vs.(3,4.76%),x2=0.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支架组患者随访1年血管造影狭窄率分别为[(86.35±10.42)%vs.(12.96±3.35)%,t=7.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分别为[(85.51±11.37)%vs.(86.35±10.42)%,t=0.68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管狭窄率分别为[(82.49±11.93)%vs.(12.96±3.35)%,t=0.682],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现支架内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5例,占比8.77%。5.随访3、6、12个月内,药物组新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与12个月内皮层下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与支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组患者治疗后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均下降,但支架组下降幅度优于药物组,2组治疗前、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hs-CRP水平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支架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下降幅度优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与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预防症状性大脑中动脉动脉M1段狭窄患者1年内卒中/TIA再发率,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强化内科药物治疗组;2.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动脉M1段狭窄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合理选择支架治疗与术者熟练操作基础上是安全可靠的,未见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3.单独内科药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管狭窄情况未见明显改善;但强化内科药物治疗联合支架成形术组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降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发卒中发生率;4.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显着增加病变血管狭窄段血流量,降低血清炎性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近期认知功能改善无显着影响。

徐莹,王慧,许肖萍,陈光[7](2018)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的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8),分别给予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范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相比,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QOL评分高,可明显改善预后。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蔡瑞兴,夏范蕾,薛孟周[8](2017)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手术前后分别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测量,经测量和比较可得存在明显差异,手术后管腔内径明显增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NIHSS评分,经评分和比较可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本组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与观察组同一时间进行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0%。经随访,术中有1例发生基底节栓塞,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70%(1/37)。结论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TIA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显着改善预后。

蓝香琳[9](2017)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有症状的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中度狭窄及以上(≥50%)的患者69例,将患者分成药物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纳入32例,药物组纳入37例,年龄在52-7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应用CE-MRA或CTA或DSA检查,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协作组(NASCET)的测量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测量评估。药物组的治疗参考《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以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同时控制脑血管病其他的可控高危因素。支架组的治疗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手术治疗。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头晕、肢体瘫痪、平衡障碍等)的缓解情况,应用CE-MRA或CTA或DSA对患者的血管狭窄变化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支架组患者植入支架前、中、后的病情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最终,支架组有2例患者,药物组有1例患者因未能按规定的方案进行治疗,而从研究中剔除。支架组30例,药物组36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期为19.3±5.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史、入组时椎动脉狭窄程度等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支架组30例患者成功植入椎动脉球囊扩张式支架31枚,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96.77%,支架植入前后前相比,血管狭窄程度从术前76.37±10.06%下降到7.63±4.41%,血管狭窄程度有明显的改善,术后即刻造影远端分支血管显影较前增多,支架植入术前与术后即刻血管狭窄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30天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6.45%),1例穿刺后出现后腹膜血肿、出血性休克,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随访30天、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头晕、肢体瘫痪、平衡障碍等)缓解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两组TIA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时血管狭窄情况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4个月时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6个月、24个月时两组的TIA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0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脑梗死的发生率对比,支架组脑梗死的发生率稍少,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狭窄可改善患者中短期的临床症状。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狭窄,术后1年内有可能减少TIA的发生率。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狭窄与药物治疗对比,术后2年内在脑梗塞的预防上未显示出差异。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期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童晨光[10](2017)在《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同冠状动脉一样,脑动脉介入术后同样面临血管再狭窄的难题,其中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是所有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中最高的。与中药干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报道少,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对现有研究也缺少客观评价,因而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并对现有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同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的影响,并观察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变化。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应用GRADE评分进行证据级别的推荐。结果:共收集到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文献13篇,符合纳入标准并最终进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4项,纳入患者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有可能减少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OR=0.41,95%CI(0.21,0.79)],且无不良反应;在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再狭窄发生可能有所减少,但纳入的研究都存在明显的方法学漏洞,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第二部分: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成功后、并符合气虚证和血瘀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性上,试验干预组同时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则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服药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以及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有3例退出试验,试验干预组再狭窄发生率19.1%(9/47),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28.3%(13/46),试验干预组再狭窄发生少,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试验干预组的脑缺血复发事件较对照组少,6.4%(3/47)vs13%(6/46),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干预组的血瘀证计分和气虚证计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再狭窄的发生与支架类型和术后6个月气虚证、血瘀证计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再狭窄可能与血瘀证、气虚证有关,益气活血中药可以降低患者气虚证、血瘀证计分,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的状态,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有减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可能是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仍需后期进行大样本试验验证。

二、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方法
    1.4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管变化情况比较
    2.3 2组大脑中动脉TCD检查指标比较
3 讨论

(2)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引文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灌注变化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血管开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定义及诊断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评估使用工具
        2.2.5 研究伦理问题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比较
        3.1.1 一般资料比较
        3.1.2 脑梗死危险因素比较
        3.1.3 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
        3.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2.2 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3.2.3 并发症比较
        3.2.4 转归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
        3.3.1 患者近期疗效评估
        3.3.2 远期疗效评估
4 讨论
    4.1 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4.1.1 治疗依据及时机选择
        4.1.2 血管再通及再狭窄
        4.1.3 并发症及预后
    4.2 治疗疗效评估
        4.2.1 血管狭窄程度改善
        4.2.2 动脉血流改善
        4.2.3 神经功能改善与恢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颈动脉闭塞诊疗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4)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参考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9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脑高灌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应用星蒌承气汤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入院诊疗流程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治疗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论文目录
致谢

(6)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范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
3 讨论

(8)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测量结果比较 (表1)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的时间NIHSS评分情况统计比较 (表2)
    2.3 观察组术后随访情况
3 讨论

(9)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标准及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设备材料
    2.2 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
    2.3 其他病史及危险因素评估
    2.4 干预方法
        2.4.1 药物治疗组研究方法
        2.4.2 支架治疗组研究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随访及疗效评估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
    4.2 药物组随访结果
    4.3 支架组随访结果
    4.4 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4.5 支架组与药物组随访事件对比
5 讨论
    5.1 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5.2 后循环血供及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特点
    5.3 后循环血管狭窄的评估
    5.4 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治疗
    5.5 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性
    5.6 支架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
    5.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 中药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 基础实验研究
        1.1 中药可抑制炎症反应
        1.2 中药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1.3 中药可抑制金属基质蛋白活性
        1.4 中药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 临床研究
        2.1 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减少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3 中药可能通过抗炎和减轻血瘀证程度发挥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综述二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3 VAOS的血管内治疗
        3.1 国外研究
        3.2 国内研究
        3.3 小结
    4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中药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观察指标
        1.6 文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观察指标
        2.3 中药减少再狭窄的机理研究
        2.4 支架置入的血管分布
        2.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分析
        2.6 GRAde评分
    3 讨论
        3.1 所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2 所纳入研究存在的病例选择问题
        3.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二 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随机及盲法
        1.6 支架置入治疗
        1.7 干预措施
        1.8 观察方法
        1.9 疗效观察
        1.10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1.11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所置入支架的基线资料比较
        2.3 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基线资料比较
        2.4 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
        2.5 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比较
        2.6 血瘀证、气虚证计分变化的比较
        2.7 影响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8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3.2 文献研究的结果
        3.3 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进行研究的依据
        3.4 采用头颈部CTA检查进行随访的依据
        3.5 祖国医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认识
        3.6 益气活血中药脑心通胶囊的作用
        3.7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3.8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3.9 益气活血中药对VAOS支架置入术后血瘀证、气虚证计分的影响
        3.10 VAOS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本研究创新之处
    本研究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页

四、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分析[J]. 陈英道,李海宁,李育英,梁炳松,饶源,陈小玲,张岐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12)
  • [2]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 秦鲁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血管开通的临床研究[D]. 何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孙术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支架置入围手术期应用星蒌承气汤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D]. 李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对比研究[D]. 李严.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 徐莹,王慧,许肖萍,陈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32)
  • [8]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 蔡瑞兴,夏范蕾,薛孟周. 血栓与止血学, 2017(04)
  • [9]椎动脉支架成形术与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D]. 蓝香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D]. 童晨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2)

标签:;  ;  ;  ;  ;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