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临床新用途2例介绍

仙鹤草临床新用途2例介绍

一、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1](2013)在《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焦虑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溃疡性结肠炎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中医科的120例(男59例,女61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在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选用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r Diease Question, IBD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和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作为评价工具。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居住地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家族史、病程和病情程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有下降,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评分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症状、社会能力四个方面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情况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2.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能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3.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的程度。4.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能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刘红姣[2](2008)在《登革热湿热特征及清热利湿法抗登革脑炎脑屏障损伤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登革热迄今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登革热有过许多次大流行。进入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规模不断扩大,流行频度不断增加。最近10年,由于城市化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垃圾处理不当,国际旅游增多,全球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呈不断上升趋势,已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25亿人的健康构成威胁,成为继疟疾之后的最重要的热带病。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在登革热病人的发生率为1.6%~4.3%,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登革病毒性脑炎发病率又增加3~5倍,而登革脑炎患者则更易发展为DHF/DSS。登革热疫苗预防接种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虽近期有多篇文章报道了泰国Mahidol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原代狗肾细胞中培养了活的减毒株,候选的单价、双价、三价和四价疫苗在泰国进行了Ⅰ期和Ⅱ期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由于担心活的减毒疫苗会回复到有毒株,目前正在努力通过DNA重组技术产生单位疫苗。故近期内尚无可供广泛使用的疫苗。登革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故在发热等症出现的早期,如何确诊、如何辨别轻型与重型,并对重型者,特别是已出现登革脑炎症状者,及早合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登革热早期诊断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DV的分离或登革热抗原检测均显苍白无力。因此登革热早期中医证治特点的研究便显得甚为重要。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资料、临床病案及三种复合因素(DV感染、高脂饲料喂养、外环境湿热)共同干预所建立的BALB/C小鼠DV感染湿热证模型的综合研究,探讨登革热湿热特征和清热利湿法抗登革脑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登革热及登革脑炎的防治提供指导。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按由近及远顺序,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病案室采集2002年~2006年登革热病案共1200份。按笔录-梳理(统一辨证)-建库-表列-统计过程分步进行。所有病例经专科教授集中审核,按统一标准重新编制。统一采用SPSSV13.0统计软件包,对登革热发生流行时的气候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中医病位、病性、证型及其变证的证型等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研究先通过4个实验摸索出:①内湿热形成的条件——高脂饲料喂养4d;②在内湿热基础上,外湿热环境及干预时间——温度32±0.5℃,湿度60±5%,干预时间2h;③DV接种方法与接种量的探索——颅内接种,病毒液稀释浓度10-3;④三种因素干预顺序——先高脂饲料、正常饮水喂养4d,第5d给予DV颅内接种+外湿热环境;或DV颅内接种+高脂饲料、正常饮水喂养4d,第5d施予外湿热环境。再采用“颅内接种病毒+高脂饲料喂养+间断湿热外环境刺激”三种复合因素构建BALB/C小鼠登革病毒感染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清热利湿法抗登革脑炎脑屏障损伤的机理。将56只实验用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常规驯养2天后干预。A正常组普通饮食、正常饮水;B单纯DV感染组正常饮食饮水+DV感染;C DV感染+外湿热组正常饮食饮水+DV感染+置于气候模拟仓中;D DV感染+内湿热组高脂饲料、正常饮水喂养+DV感染;E模型组高脂饲料、正常饮水喂养+DV感染+置于气候模拟仓中;F中药1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蒿芩清胆汤灌胃;G中药2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杏仁、滑石方汤灌胃。根据前面造模条件摸索,为了操作方便,模型组及治疗组选用先DV颅内接种+高脂饲料、正常饮水喂养4d,再施予外湿热环境的干预顺序。除正常组外,于第1d 7:30AM开始,所有小鼠均给予DV颅内接种,同时给予相应饮食、正常饮水喂养。分别于第5d、7d、9d 10AM施予外湿热环境(使用前面摸索的条件)。中药灌胃予第5d开始实施,每日两次(9AM、5PM),每只0.4ml/次,连续灌胃4d(第5~8d)。第9d,剖取所有组小鼠肝脏、脑组织,采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放入4℃保存待测。其中A、B组小鼠在自然环境下操作;C、E、F、G组小鼠则在第三次施予外湿热环境干预2h后,直接在气候模拟舱内操作。体重、肛温的检测分别在第1d、5d、7d、9d的7:5 0AM进行。肝、脑内NF-κB和脑内AQP4、MMP9、GLUT1的表达水平的免疫组化检测及肝、脑组织切片由广州达辉生物有限公司完成。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分析结果,数据均以均数加标准差标示((?)±s),采用t检验或q检验,P<0.05为显着性差异。附三种复合因素干预BALB/C小鼠模型建立实验流程简图:研究结果1临床结果1200份病案,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气候环境,总体上病情较轻,重症登革热较为少见。出现脑膜脑炎者均在病程第4~6天发生。临床表现以剧烈头痛,谵妄,神智改变为主,查体可见颈项强直、克氏(Kemig)或布氏(Brudzinski)征阳性。经治疗后,多于2-4天症状明显缓解,无后遗症表现。辨证以湿热为主,湿热病邪是病变过程中主要致病因子。每例患者平均涉及病位3~4个,可能与湿热弥漫,毒邪随之流窜,多脏腑功能受损有关。证型以卫气同病、邪伏膜原等湿热证为主,但有湿热偏重的不同。湿热熏蒸、毒陷清窍则发生登革脑炎。2实验结果造模所用4周龄BALB/C小鼠为幼鼠,正常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体温逐渐略有下降,符合幼鼠发育规律。单独DV感染小鼠,出现一过性活动、进食、摄水量减少。与正常组比较,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肛温骤升骤降,终可至正常。肝、脑组织内NF-κB及脑组织内AQP4、MMP9、GLUT1平均光密度表达水平上调,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着(P<0.05);与单纯外或内湿热+DV病毒感染小鼠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脑组织切片显示:肝、脑细胞轻度受损。这与临床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可自愈。外或内湿热加DV病毒感染小鼠,肛温先骤升骤降,降至一定程度(相当于低热)后,下降缓慢,终可至正常。前者(外湿热+DV病毒感染小鼠)在气候模拟舱内先出现一段时间躁动期,活动、饮水量增多,汗出、体毛结穗,继而进入安静状态,活动减少,散在静卧,然整体来说是活动、进食、摄水量减少,体重下降;后者(内湿热+DV病毒感染小鼠)则先出现活动、进食、摄水量增加,体重增长,皮毛油亮光泽,粪便及排泄物增多,随后表现为蜷缩扎成堆,活动量、进食量、摄水量减少,粪便稀溏。肝、脑组织内NF-κB及脑组织内AQP4、MMP9、GLUT1平均光密度表达水平上调,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着(P<0.05);与单纯DV病毒感染小鼠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肝、脑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中度受损,脑细胞轻度受损。这与临床典型登革热表现类似,因有内或外湿热病邪的干预,病程相对轻型较长,一般预后较好。内外湿热加DV病毒感染小鼠,先出现躁动,进食、摄水量、体重增加,皮毛油亮光泽,粪便及排泄物增多,随后表现为蜷缩扎成堆,活动量、进食量、摄水量减少,粪便稀溏。随着病情的进展,小鼠反应迟钝,体毛开始脱落,体重减轻,进食量及活动明显减少,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等脑部症状表现后,于1~2d内死亡。肛温先骤升,升至一定程度(相当于中、高热)后,缠绵不降。肝、脑组织NF-κB及脑组织AQP4、MMP9、GLUT1平均光密度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5)。肝、脑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体积增大,部分破裂,细胞核周围及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大小不等;脑组织多数神经细胞核固缩,核仁显不清,细胞外空隙明显增宽、间质疏松,显示细胞周围及间质水肿明显。这与临床重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死亡率极高。分别给予蒿芩清胆汤及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杏仁、滑石方汤干预小鼠,于干预后第2d(即第6d)开始,活动、进食、摄水量渐增,粪便渐接近正常,第7天肛温已降到与正常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肝、脑组织内NF-κB及脑组织内AQP4、MMP9、GLUT1平均光密度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肝、脑组织切片显示:肝、脑细胞有少许变化,但大致正常。研究结论1登革热的发生流行与当时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关系密切;湿热体质者为易感人群。湿热体质者在湿温环境中更易出现登革脑炎、DHF/DSS等并发症。登革脑炎证型为湿热熏蒸、毒陷清窍,是DV感染开始至DHF/DSS发生的一个中间过程。2单纯DV感染小鼠,表现类似临床轻型登革热,病程3~5天,即可自愈;外或内湿热加DV病毒感染小鼠,与临床典型登革热表现类似,病程5~10天,预后较好;内外湿热相引加DV病毒感染小鼠,与临床重型登革热表现类似,出现脑炎表现者,死亡率极高。3模型小鼠发病之初,给予蒿芩清胆汤与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杏仁、滑石方干预,可阻止NF-κB、AQP4、MMP9、GLUT1的表达上调,使血脑屏障免受破坏,从而防止登革脑炎的发生。

黄文玲[3](2006)在《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已占到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的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激素替代治疗(HRT)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受到研究者高度重视。虽然有多家研究机构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工作,但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开展。为此,本实验以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发病机制,首次探讨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的影响,以及葛根提取物抑制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基础和体外实验的资料。方法:1、MTT法分别地检测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测定光吸收值,计算抑制率,获得量效数据。取ICB50B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24、48、72、96、120小时后,测定光吸收值,计算抑制率,获得时效数据。2、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固定细胞,RNAase消化半小时,PI避光染色1小时,上机检测,Modi Fit软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绘制DNA分布图。3、RT-PCR法检测葛根提取物、雌二醇、孕激素对Ishikawa细胞ERRα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葛根提取物、雌二醇、孕激素处理Ishikawa细胞48小时后,提取总RNA,进行RT-PCR反应后,电泳、凝胶图像分析仪器采集图像,分析灰度值。结果:1、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葛根提取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最显着的时间是加药后48小时,加药后72小时的抑制率虽然有所上升,

罗桂清[4](2006)在《眼底病中医脾胃证治的探讨(文献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目的在于:(1) 探讨脾胃失常与眼底病发病的相关性 (2) 眼底疾病中医脾胃证治特点。 研究方法:收集、查阅自《内经》开始至明清,历代医家有关眼底疾病的相关论述,系统梳理、分析历代医家对“视惑”、“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眼科疾病病机的认识,从而提出眼底病中医病机的主要特点,并突出脾胃气机升降与眼底病的关系。对眼底病中医治疗方法与用药规律进行探讨 本研究复习了相关文献1378篇(关键词:眼底病,中医.CNKI-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收集1994年至2005年间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有关眼底病中医证治的报道,对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与常用方药进行探讨,从而确定调理脾胃法在眼底病治疗中适用的疾病类型(症状、证候)、常用方药以及配伍规律。 归纳起来,可以看出,中医从脾胃辨证施治眼底疾病的思路不外乎补益虚损与补虚泻实两端。脾虚则升清功能减弱,眼目同样得不到精气的濡润与滋养。因此,通过补益脾胃,一方面可以化生气血,一方面可以升发阳气,使气血足、阳气升,保障了眼目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此外,基于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脾胃虚损还导致痰湿、瘀血、水肿、出血等病理改变的生成。因此,健脾利湿消肿、健脾行气化痰、健脾行气化瘀、补气摄血生血等虚实兼顾的治法在眼底疾病的临床辨治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总之,不论是补益脾胃虚损,还是补虚与泻实兼顾,究其病本,均在于脾虚。因此,在眼底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方面,补益脾胃就成为重要的一环,健脾益气方药的运用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辨治思路,有别于长期以来中医治疗眼底疾病多围绕着调理肝肾选方用药的固定模式,丰富了眼底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手段。结合古今医案的治验分析,也可以看出,调理脾胃是治疗眼底疾病的有效方法。

尹英杰[5](2003)在《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973”课题)关于“异病同治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研究”的子课题,分别从文献和临床的角度对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的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之一。历代医家对六味地黄丸(汤)的功效主治及所适应的”证”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大体可以归纳为五大类:有主张滋补肾阴者,有主张滋补肝肾者,有主张三阴并补者,有主张滋阴降火者,有主张统治痰火者,但在其主要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多种病证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可以说明清以降,历代医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功效才使得六味地黄丸(汤)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而逐渐成为”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之一。通过对1949~2002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六味地黄丸(汤)临床应用的3012篇文章的系统研究,发现本方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男、五官等20多个科别的435种疾病,而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多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l)网络调节紊乱有关,从而建立了六味地黄丸(汤)一肾阴虚证一NEI网络之间的联系。通过文献研究,我们认为六味地黄丸(汤)之所以能够“异病同治”,关键在于抓住了肾阴虚这一主要病机。“病异”而能够“同治”的关键正是因为“病”(指中医学的“病”或西医学的“病”)虽然“相异”但中医的“证”却是相同的,“证”不仅有症状学的改变,而且有其改变的生物学基础,而NEI网络系统的调节紊乱可能是其生物学基础之一。现代医学认为NEI网络的调节正常是机体保持内稳态的重要条件,中医认为一但阴阳平衡被破坏(包括脏腑失调、经络失调、气血失调等等)就会表现出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发生,机体保持阴阳平衡实际上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保持功能平衡,这时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从中药“散弹理论”的角度来看,中药(复方或单味药)的临床应用,实际上是中药进入体内后多靶点作用于失去平衡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从而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使得已经失平衡的机体重新返回稳态,进而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这说明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异病同治”作为一条基本的治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程度上曾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确定的以“辨证”作为临床施治的基本依据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限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可以说是比较宏观而粗疏的,今日的中医临床早已普遍引入了西医辨病的诊断方法,形成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疾病诊断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说是现阶段中西医结合乃至中医临床的主流。“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适用条件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病机(“证”)相同是“异病同治”的前提;二是病证结合是“异病同治”的关键。“异病同治”虽然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法则之一,在继承的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新病种、新矛盾的出现,正确认识和把握其适用范围,辨证地对待这一法则,才能做到继承、发展和创新。 在开展六味地黄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临床试验方案,我们选择2型糖尿病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两个病种,于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在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中医科和夕刁产科门诊进行了六味地黄汤“异病同治”的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糖尿病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综合疗效经单向有序变量的X2检验,P<0.01,有极显着性差异.单一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经单向有序变量的X2检验,结果-2-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六味地黄汤对多食易饥、夜尿频多、。心烦、手足。心热、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日渴喜饮、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具有肾阴虚证特征性症状的疗效上,P均叩.05,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改变值近似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的Wilcoxon检验;P值均P叩.0乙 有极显着性差异。表明六味地黄汤对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组患者的症状综合疗效、单一症状疗效和降低血糖的疗效均优于“非肾阴虚证”患者。两组狐1网络指标疗效比较,经们Icoxon检验,P叩.05,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证和“非肾阴虚证”的 NE网络调节均具有影响作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经单向有序X‘检验,P叩.01,组间有显着性差异。采用“改良的KuPPerPanfi量表”分组计算治疗后单一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等肾阴虚证相关性症状的疗效经单向有序X‘检验,P<0.05,组问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性激素指标疗效比较;经们Icoxon检验;P叩.05,有显着性意义,说明六味地黄汤在对肾阴虚证性激素指标的疗效优于‘啡肾阴虚证”。从两组 NEI指标疗效来看,经W Icoxon检验,P硼.05,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证和“非肾阴虚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 NE网络调节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从六味地黄汤对糖尿病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两个病种“异病同治”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六味地黄汤对这两个病种的肾阴虚证无论是症状学还是特异性指标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

李明[6](2002)在《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小鼠和大鼠为工具,从实验的角度,分别以外周血象WBC、Pt、Hb、R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率;凝血时间作为中医补血、益气、活血、止血的效用指标,观察比较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作用。探讨主方加减对原方功效的影响,以对中医随证加减的内涵提供现代药理学理解,为临床加减化裁成方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采用60Go射线照射法诱导NIH小鼠血虚证模型,观察比较中药四物汤及其加味方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胶艾汤对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WBC、Pt、Hb、R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WBC、Pt、Hb、RBC均显着降低。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WBC、Pt、Hb、RBC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各组WBC、Hb、RBC亦有显着升高,桃红四物汤组Pt有显着升高,圣愈汤组、胶艾汤组Pt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其加味方各组Pt没有升高, WBC、Hb、RB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小鼠股骨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显着减少。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股骨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各组亦有显着升高。与四物汤组比较,其加味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降低。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亦有显着升高。与四物汤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升高;胶艾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降低。圣愈汤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二采用注射大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诱导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中药四物汤及其加味方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胶艾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凝血时间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有显着的降低;圣愈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显着的降低;桃红四物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降低的趋势,在切变率为1s-1时有统计学意义,在切变率为200-1、30-1、5-1时无统计学意义;胶艾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桃红四物汤组、<WP=4>胶艾汤组无显着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血浆粘度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血浆粘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血浆粘度有显着的降低;胶艾汤组血浆粘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胶艾汤组无显着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红细胞聚集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圣愈汤组有降低的趋势,亦无统计学意义;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显着的降低。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显着降低,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非常显着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红细胞压积有显着的降低;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也有显着降低;胶艾汤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加味方中以桃红四物汤组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显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凝血时间显着延长;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也有显着延长。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中的加味方基本能保存主方的基本功效,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从一个侧面初步印证了中医组方变化中随证加减变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临床加减化裁成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恩树[7](2001)在《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文中认为

倪鹏松[8](1994)在《参苓白术散老方新用》文中指出参苓白术散老方新用福建省立医院(350001)倪鹏松参苓白术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组成:党参、茯苓、炒白术、扁豆、淮山、莲子肉、砂仁、薏苡、桔梗、红枣、炙草。笔者用本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略举3例介绍如下。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郭廷赞[9](1991)在《清经散新用举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清经散出自《傅青主女科》,由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组成。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分热盛,迫血妄行,经期超前、经行量多之病证。笔者运用该方治疗眼科,五官科出血病证多例,均获良效,现举两例介绍如下: 血灌瞳仁任×女56岁农民于1986年6月初诊。主诉: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加重1个月。患者平素性情暴烈,四个月前突发双目赤痛,左眼视物昏蒙。在当地医疗室给于利福平眼水

二、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 溃疡性结肠炎
        4.2 生活质量
        4.3 穴位按摩
        4.4 情志护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类型
        2.3 病情分期及范围
        2.4 临床严重程度
        2.5 鉴别诊断
        2.6 治疗方面的进展
    3 生活质量的研究
        3.1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内涵
        3.2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3.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研究技术路线图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样本含量的确定
2 抽样方法和分组方法
    2.1 抽样方法
    2.2 分组方法
3 研究工具
    3.1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资料调查表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3.3 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3.4 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
    3.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6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
4 研究步骤
    4.1 准备阶段
    4.2 具体实施阶段
5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质量控制
    7.1 准备阶段
    7.2 实施阶段
    7.3 数据处理阶段
    7.4 科研伦理
结果
    1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6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讨论
    1 护理理论的探讨
        1.1 穴位按摩
        1.2 情志护理
    2 研究资料的一般资料状况分析
    3 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4 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的影响
    6 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所面临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附件

(2)登革热湿热特征及清热利湿法抗登革脑炎脑屏障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登革热及登革脑炎西医研究概况
        1 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
        2 登革病毒的传播
        3 流行概况、特征及影响因素
        4 诊断标准与技术
        5 治疗与转归
        6 预防与免疫
        7 登革脑炎概况
    第二节 登革热中医证治特点研究概况
        1 登革热中医辨治概况
        2 登革热湿热特征分析
        3 小结
    第三节 蒿芩清胆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感染性疾病浅析
        1 蒿芩清胆汤治疗感染性疾病述略
        2 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感染性疾病述略
    第四节 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
        1 脑屏障的发现、组成及意义
        2 决定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
        3 AOP4、MMP9、GLUT1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中篇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3 讨论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三种因素造模条件及干预顺序摸索
        1 高脂饮食喂养形成内湿热的时间摸索
        2 外湿热环境温度、湿度及干预时间的摸索
        3 登革病毒接种方式、剂量的摸索
        4 三种因素干预顺序摸索
    第二节 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感染的可行性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三节 模型的建立及清热利湿法抗脑屏障损伤机理探讨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语
    1 理论研究结论
    2 临床资料分析结论
    3 实验研究结论
    4 创新点
    5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综述二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_α与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体外增值抑制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葛根提取物对 Ishikawa 细胞雌激素相关孤儿受体调节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4)眼底病中医脾胃证治的探讨(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眼底病的中医证治临床研究进展
正文
    (一) 理论研究
        1. 眼底病的中西医概念
        1.1 眼底及眼底病基本概念
        1.2 中西医眼底组织解剖名词对照
        1.3 中西医常见眼底病介绍
        2. 眼底病的中医发病机理
        2.1 眼底病的中医发病特点
        2.2 眼底病的中医病因
        2.3 眼底病的中医病机
        3. 眼底病常见症状的辨证
        4. 眼底病的常见中医辨证分型
    (二) 理论探讨
        1. 从脾胃的升降失常角度辨治眼底病
        1.1 眼与脾胃的关系
        1.2 眼底病常见脾胃证治特点
        2. 脾胃升降失常所引起的证候特点与其他证型的关系,方药运用介绍
        3. 眼底病中医脾胃证治验例介绍
        3.1 古代医案
        3.2 现代医案
    (三)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5)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上篇理论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六味地黄丸(汤)文献研究
        1 六味地黄丸(汤)古代文献研究
        2 六味地黄丸(汤)现代文献研究
        2.1 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进展
        2.2 六味地黄丸(汤)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第二部分 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异病同治”治则的理论研究
    小结
下篇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试验方案
    第一部分 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1 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试验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1.3 观察项目
        1.4 观察结果
        2 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非肾阴虚证”的临床试验
        2.1 病例来源
        2.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2.3 观察项目
        2.4 观察结果
        3 肾阴虚证组与“非肾阴虚证”组疗效比较
        3.1 病例来源
        3.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3.3 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组间疗效比较
        小结
    第二部分 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4 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的临床试验
        4.1 病例来源
        4.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4.3 观察项目
        4.4 观察结果
        5 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非肾阴虚证”的临床试验
        5.1 病例来源
        5.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5.3 观察项目
        5.4 观察结果
        6 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组与“非肾阴虚证”组疗效比较
        6.1 病例来源
        6.2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6.3 肾阴虚证组和“非肾阴虚证”组组间疗效比较
        小结
综合讨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日文摘要
文献综述
    四物汤及其类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物汤及其加味方药效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3.5Gy60Go照射所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
        结果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3.5Gy60Go照射所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个人简介

(7)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口腔炎
2 支气管炎

四、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D]. 杨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2]登革热湿热特征及清热利湿法抗登革脑炎脑屏障损伤机理研究[D]. 刘红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10)
  • [3]葛根提取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黄文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4]眼底病中医脾胃证治的探讨(文献研究)[D]. 罗桂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5]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尹英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6]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D]. 李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02)
  • [7]仙鹤草临床新用2例介绍[J]. 张恩树. 中国临床医生, 2001(01)
  • [8]参苓白术散老方新用[J]. 倪鹏松. 福建中医药, 1994(04)
  • [9]清经散新用举隅[J]. 郭廷赞. 北京中医, 1991(06)

标签:;  ;  ;  ;  ;  

仙鹤草临床新用途2例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