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髓外造血组织肿瘤样增生一例

纵隔髓外造血组织肿瘤样增生一例

一、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文,孙明,张黄华[1](2020)在《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6例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病变的CT影像资料、表现特征。结果 6例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CT扫描表现为双侧中下段脊椎旁多发结节、团块状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缘光滑。髓外造血增生组织密度多为均匀,增强扫描持续强化,其中2例伴有骨质受累。结论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慢性贫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农星民,周登镕,岑家定[2](2019)在《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和分析髓外造血(EM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EMH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行胸正侧位片,3例胸部CT,1例胸腹盆腔部CT,6例MRI检查,所有病例表现为椎旁多发瘤样肿块,1例合并腰骶椎管内肿块,1例合并双侧肩胛骨、双侧肋骨旁肿块,病灶边缘光滑,CT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大小不一,可双侧或单侧椎旁发病,2例合并肝脏铁质沉积症,1例肝内低密度结节、脾大,网状骨质疏松,皮质变薄,椎体皮质呈斑片状、筛孔状侵蚀。6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 1 WI、T 2 WI表现均匀等或高信号。结论::髓外造血除肝脾及淋巴结外,脊柱、肋骨、肩胛骨等含红骨髓部位均可出现,病灶呈多发瘤样肿块,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尹攀,于修义,熊伟,赵广[3](2019)在《β-地中海贫血伴纵隔髓外造血胸腔镜手术1例及文献回顾》文中指出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是一种罕见疾病,为骨髓外出现造血成分,其中以腹部髓外造血最为常见,主要累及肝和脾,也可见于肾和肾上腺。发生于纵隔脊髓旁的髓外造血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54岁男性,CT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影像学检查均考虑神经源性肿瘤或淋巴瘤,穿刺病理未能确定诊断,于2017年10月行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髓外造血,进一步查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β基因IVS-II-654 (C-T)突变杂合子,术后随访1年,无胸背部不适,贫血无加重。

石大发,周静宜[4](2017)在《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文中研究指明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不适,胸闷,胸部束带感,无其他不适。患者有长期饮酒、吸烟史,3年前因肝硬化继发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生化检查:红细胞计数(RBC)3.18×1012/L(4.305.80),血红蛋白(Hb)121.80g/L(130.00175.00),红细胞压积36.30%(40.0050.00),平均红细胞体积114.0fL(82.0100),平均血红蛋白量38.3Pg(27.034.0)。影像

周洁,赵彤,邓敏[5](2017)在《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34、CD235a、髓过氧化物酶、CD61、P53、CD30、S-100、CD1a、Ki-67表达;分析临床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BCR/ABL融合基因FISH检测。结果后纵隔病灶穿刺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以红系细胞为主,可见不同阶段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和分叶状体积大的成熟巨核细胞;穿刺活检组织内红细胞多呈岛状分布;免疫组化红系细胞CD235a(+)、髓系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巨核细胞CD61(+),Ki67(+,约90%);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为增生性贫血改变,染色体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未见BCR/ABL融合基因信号。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后纵隔这种少见部位髓外造血的病理诊断。

赵廷宽,张利铭,杨勇,谭国卫,郭华雄[6](2016)在《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2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以骨髓外出现造血组织为特征,是机体正常造血功能受到破坏或需求增加时,骨髓外的某些组织产生造血功能,以弥补骨髓造血功能的不足。髓外造血是一种少见的病理表现,以瘤样增生形成巨大局部肿块形式的较为少见。近年来,我们诊断2例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现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加以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梁登峰,张东升,陈敏东,陈曲海,徐子迅[7](2015)在《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疾病的临床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纵隔髓外造血(EMH)的临床特点,从而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总结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双侧后纵隔骨髓外造血组织多发瘤样增生,并对近10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2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需行手术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确诊髓外造血。结论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是一种罕见特殊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当临床中遇到发生在后纵隔脊柱旁的占位性病变,同时患有贫血的患者应考虑EMH的可能性,给予经皮穿刺或者胸腔镜下活检来取得细胞学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马永红,叶剑定,喻伟,叶晓丹,张杰[8](2015)在《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影像鉴别诊断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髓外造血与2例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分析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观察大体标本及镜下结构。结果胸部髓外造血患者平均年龄43.7岁,男女性别比1.5∶1;髓脂肪瘤患者平均年龄61岁,性别比无差异。髓外造血基础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1例,恶性贫血1例,溶血性贫血3例;髓脂肪瘤基础疾病含糖尿病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5例胸部髓外造血位于双侧脊柱旁,呈多发性,扁丘状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3 cm,其中3例密度不均匀,信号混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为均匀等密度及中等信号,轻度均匀强化。2例髓脂肪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1例单发,1例双侧对称性,类圆形,直径约48 cm,呈等低混合密度及混合信号,以脂肪为主,轻度不均匀强化。髓外造血大体呈红色,镜下不含或含不同比例的脂肪,造血成分多;髓脂肪瘤黄红相间,以黄色为主,脂肪成分为主,含髓系细胞。结论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灶数目、形态及大小、密度、信号、颜色、病理均有差异,可以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正确鉴别诊断。

刘金发,陈亚勤,孟加榕,唐忠辉[9](2014)在《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poiesis,EMH)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异常增殖生成细胞的方式,当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破坏或需求增加,骨髓外的某些组织基于生理性的补偿机制而产生造血功能[1,2]。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系良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而发生于纵隔者极少见[3]。本文报道1例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可减少不必

王金,赵一洁,尚培中,贾国洪,李晓武,苗建军[10](2014)在《氟骨症致脾髓外造血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女,77岁。主因左腹部憋胀5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上腹憋胀,可触及肿物,质韧、疼痛,无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腹泻,未排柏油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脾大,患者未重视,后左侧

二、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患者的CT表现
    2.2 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患者的CT图像见图1
3 讨论

(2)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方法
    1.3 MRI检查
2 结果
3 讨论

(3)β-地中海贫血伴纵隔髓外造血胸腔镜手术1例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影像学表现
    2.2 病理特征
    2.3 治疗

(5)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后纵隔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
    2.2 后纵隔穿刺活检组织学
    2.3 穿刺细胞形态与组织活检对比观察
    2.4 免疫组化
    2.5 骨髓活检
    2.6 骨髓涂片
    2.7染色体分析
    2.8 FISH基因检测
3 讨论

(6)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2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 结果
    2.1巨检
    2.2镜检
    2.3免疫组化
3 讨论
    3.1诊断
    3.2鉴别诊断
    3.3治疗与预后

(7)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疾病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讨论

(8)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 2检查设备与方法
    1. 3阅片方法
2结果
    2. 1病变的部位及数量
    2. 2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信号强化特点
    2. 3手术及病理
3讨论
    3. 1 TEMH的影像特征
    3. 2胸部ML的影像学特点
    3. 3 TEMH与ML、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9)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特点
    2.3 影像学表现
    2.4 病理诊断
    2.5 鉴别诊断
    2.6 治疗

(10)氟骨症致脾髓外造血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四、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椎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诊断[J]. 孟祥文,孙明,张黄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04)
  • [2]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的影像诊断[J]. 农星民,周登镕,岑家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6)
  • [3]β-地中海贫血伴纵隔髓外造血胸腔镜手术1例及文献回顾[J]. 尹攀,于修义,熊伟,赵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04)
  • [4]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一例[J]. 石大发,周静宜. 放射学实践, 2017(10)
  • [5]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J]. 周洁,赵彤,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 [6]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2例报道[J]. 赵廷宽,张利铭,杨勇,谭国卫,郭华雄.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3)
  • [7]纵隔髓外造血瘤样增生疾病的临床探讨[J]. 梁登峰,张东升,陈敏东,陈曲海,徐子迅. 广州医药, 2015(06)
  • [8]胸部髓外造血与髓脂肪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J]. 马永红,叶剑定,喻伟,叶晓丹,张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10)
  • [9]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报道[J]. 刘金发,陈亚勤,孟加榕,唐忠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 [10]氟骨症致脾髓外造血一例[J]. 王金,赵一洁,尚培中,贾国洪,李晓武,苗建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5)

标签:;  ;  ;  ;  ;  

纵隔髓外造血组织肿瘤样增生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