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饵对德国小蠊效果的观察

毒饵对德国小蠊效果的观察

一、毒饵防治德国小蠊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红,张碧尧,王常禄,王德森[1](2018)在《杀蟑胶饵室内药效及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L.)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的致死效果,以及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氟虫腈的抗性,从而为胶饵选择和蟑螂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饲喂法在实验室测定了7种国产杀蟑胶饵及5种美国产杀蟑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5种国产蟑螂胶饵对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以及对5种国产蟑螂胶饵陈化1个月后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并采用点滴法测定了两个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氟虫腈的抗性。【结果】7种中国产胶饵中,5种对德国小蠊抗性和非抗性品系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高于91%。其中韩世和克贝特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显着慢于绿叶、宏宇洁和优士。绿叶、宏宇洁和优士对美洲大蠊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89%。陈化1个月后的胶饵只有克贝特对蟑螂的致死率有较大降低。美国产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率均大于82%。点滴法抗性测定结果显示德国小蠊的两个野外品系(Cincy,Irvington)对氟虫腈生理抗性指数分别是4.3和115.1。【结论】不同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有明显差异。尽管德国小蠊Irvington品系对氟虫腈表现为高抗性,含0.05%氟虫腈的胶饵仍然对它有效。

周明浩[2](2015)在《蟑螂的化学防治和效果评估实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蟑螂是重要的病媒生物。蟑螂防治应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强调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原则。蟑螂的化学防治应关注科学使用各类化学防治药械、重视化学防治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注重特殊场所的化学防治以及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

冯向阳,费守华[3](2014)在《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德国小蠊是城市中最难防治的卫生害虫之一。我国已大量应用胶饵现场防治德国小蠊。该文从目前胶饵的主要成分、使用剂量和方法、现场杀灭效果、适口性、连锁杀灭作用等方面对国内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更科学地使用胶饵技术防治德国小蠊。

李兴文,温秀军,马涛,王蓬[4](2013)在《德国小蠊综合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病媒生物,原产于非洲,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据有关蜚蠊化石考证,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亿多年。德国小蠊适应能力特别强[2、3],德国小蠊在(-5℃~5℃)和(40℃~50℃)的逆境温度范围内生存时间都比其他蜚蠊长[4],经各国贸易往来输送到全球各个角

刘春华[5](2012)在《一种生物源杀蟑胶饵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世界性的重要卫生害虫,它们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生存时间长久。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蟑螂身上带有多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据科学家化验检查,蟑螂体内和身上有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葡萄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等40多种致病菌;有蛔虫、钩虫等7种寄生虫卵和肝炎病毒。由于其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危害,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杀蟑。主要杀蟑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环境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近期人们滥用各种杀蟑剂防治蟑螂,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蟑螂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为了在现有杀蟑剂的基础上,提高杀蟑剂的效果,延缓蟑螂的抗药性,降低成本,本课题通过筛选和室内毒力测定,结合室内药效模拟实验,研制出一种高效、低毒、低成本、延缓抗药性的生物源杀蟑胶饵。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有:通过探讨市场上已有杀蟑剂产品的有效杀蟑成分和引诱成分,结合生物源农药的应用情况,初步筛选出鱼藤酮、苦参碱、茶皂素和硼酸对德国小蠊进行胃毒毒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杀蟑的效果不理想,苦参碱、茶皂素和硼酸可作为进一步复配的药剂。考虑到苦参碱的价格昂贵,最后确定茶皂素与硼酸作为本课题的复配的混剂。进一步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A)和硼酸(B)的三个配比(A:B=1:20,A:B=1:99,A:B=1:9)的共毒系数分别达到141、146和151,远远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求得该方程为:y=-0.191x2+25.708x-712.935,茶皂素与硼酸的最佳配比为3:17,CTC为152。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茶皂素与硼酸复配剂的实际最优配比的共毒系数(CTC)为128。为了证实生物源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引诱和杀灭作用,参考国标GB/T13917.7-2009《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对德国小蠊进行了室内药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3%茶皂素与硼酸的混配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测定达到国家A级标准,可进一步产品化,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郑卫青,陈海婴,柳小青,马红梅[6](2010)在《杀蟑毒饵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晓燕,游红,竹傲,朱福兴[7](2010)在《德国小蠊粪便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测定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效果,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浸泡德国小蠊粪便,得到粪便提取液,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引诱效果。结果低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雄成虫、雌成虫的引诱效果均为最好,诱集率分别为39.72%、40.56%、38.33%和34.17%;其次是高龄若虫粪便提取液,诱集率分别为30.56%、30.56%、27.22%和26.11%;雌雄成虫粪便乙醇提取液引诱效果最差,但雄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雌成虫的引诱率达22.22%,雌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雄成虫的引诱率达24.72%,均高于若虫和同性成虫粪便提取液的引诱效果。在毒饵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低龄若虫或高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时,其诱杀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溴氰菊酯毒饵24h诱杀率由26.00%分别提高到54.00%和48.00%,辛硫磷毒饵24h诱杀率由20.00%分别提高到48.00%和40.00%。结论低龄若虫粪便提取液对不同龄期若虫和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不同性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对异性引诱效果较好。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与毒饵混合后,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王晓燕,竹傲,游红,朱福兴[8](2010)在《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筛选出一种诱杀效果较好的毒饵,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从多种食物材料中筛选出对德国小蠊引诱作用较好的食物,将其与杀虫剂配成毒饵。结果4组食物中诱集效果最好的分别为炒大豆粉、小白菜汁、香蕉和葡萄糖,诱集率分别达到63.33%、59.44%、63.33%和42.78%,将引诱效果较好的4种食物进行最佳引诱试验,发现炒大豆粉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最好,诱集率达到45.66%;香蕉次之,诱集率为25.83%,与溴氰菊酯或辛硫磷混配后,香蕉毒饵的诱杀效果较好。结论通过筛选发现炒大豆粉和香蕉对德国小蠊有很强的引诱性,利用香蕉所配制的毒饵诱杀效果最好。

孙俊,杨维芳,徐燕[9](2009)在《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蜚蠊是重要的病媒生物。现就蜚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危害性和侵害率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入侵物种德国小蠊已成为我国城市蜚蠊群落的优势物种且侵害率呈加重的趋势;综述了我国蜚蠊防治药械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各种药械和防治方法在蜚蠊防治中的作用、发展及实际使用的优劣;介绍了蜚蠊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及致敏方面的现状,再次凸现出蜚蠊重要的医学意义。蜚蠊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防治蜚蠊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蜚蠊挑战的过程,特别是蜚蠊的抗性问题和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实现我国蜚蠊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建议采用以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并重的原则,综合应用法规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遗传防治等措施来控制蜚蠊,特别是要合理地应用各种蜚蠊防治药械,加强蜚蠊防治管理,降低蜚蠊的医学危害。

竹傲[10](2009)在《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世界性的最难治理的卫生害虫之一。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德国小蠊进行有效防治,本文对德国小蠊的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并研究了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靶标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食物和德国小蠊粪便粗提物对它的引诱作用,主要结果如下: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敌敌畏处理后,德国小蠊5龄若虫的耐药性均高于其它龄期和雌雄成虫,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4.16和24.60,辛硫磷和敌敌畏的LC50分别为827.26 mg/L和592.65 mg/L,与1龄相比,其相对耐药倍数分别为1.97、2.46、20.72、17.86,而且雄性成虫的耐药性均大于雌性成虫。混配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辛硫磷按有效成分1:5混配后增效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88.29。氯氰菊酯与敌敌畏(1:5)、溴氰菊酯和敌敌畏(1:5)都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52.05和130.94,而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按有效成分1:5配比后增效作用不明显,共毒系数为119.41。不同龄期、不同性别德国小蠊体内酶活性测定表明,对于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随着龄期的增加,活性逐渐降低且差异显着。雄成虫的羧酸酯酶活性明显大于雌成虫,为雌成虫的1.74倍,其差异显着,但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差异不显着。对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按每μmol/mgpro·min表达活性时,在德国小蠊1、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中,活性几乎没有差异。但若转化成μmol/虫·min表达,其活性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体内酶活性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经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5(5.90mg/L)处理后,羧酸酯酶活性在72h内逐渐降低,比处理前降低了28.02%,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h时略有升高,比处理前升高了19.79%,然后逐渐降低,96h时降到最低;经辛硫磷亚致死剂量LC20(203.77 mg/L)处理后,羧酸酯酶活性在24h时最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降低,同样在96h时降到最低,比处理前降低了27.27%。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72h时降到最低,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了25.03%和20.23%,随后略有升高。在食物引诱试验中,炒大豆粉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最好,诱集率达到45.66%;香蕉次之,诱集率达到了25.83%;小白菜汁的引诱效果较差,诱集率为16.94%;葡萄糖的诱集率最低,为11.67%。将炒大豆粉与香蕉与溴氰菊酯和辛硫磷配成毒饵,诱杀结果表明,香蕉所配制的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在德国小蠊粪便粗提物引诱试验中,首先筛选出乙醇为最佳萃取溶剂,粪便的乙醇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的诱集结果表明,低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的引诱效果都是最好的,诱集率分别为39.72%、40.56%、38.33%和34.17%。在毒饵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物时,其诱杀活性明显提高,低龄若虫的诱杀效果高于高龄若虫。

二、毒饵防治德国小蠊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毒饵防治德国小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杀蟑胶饵室内药效及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虫
        1.1.2 药剂
    1.2 方法
        1.2.1 7种中国杀蟑胶饵和5种美国杀蟑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非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1.2.2 5种中国杀蟑胶饵陈化1个月后对德国小蠊非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1.2.3 5种中国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1.2.4 5种中国杀蟑胶饵对美洲大蠊致死效果
        1.2.5 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杀虫剂抗性测定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致死效果
        2.1.1 7种中国杀蟑胶饵和5种美国杀蟑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非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2.1.2 5种中国杀蟑胶饵陈化1个月后对德国小蠊非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2.1.3 5种中国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抗性品系的致死效果
        2.1.4 5种中国杀蟑胶饵对美洲大蠊致死效果
    2.2 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杀虫剂抗性测定
3 讨论

(2)蟑螂的化学防治和效果评估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的化学防治药械
    1.1 化学杀蟑剂
        1.1.1毒饵
        1.1.2 喷射剂
        1.1.3 烟雾剂
        1.1.4 其他
    1.2 杀蟑器械
        1.2.1 施药器械
        1.2.2 诱杀器械
2 化学防治新技术
    2.1 新型杀蟑药物
    2.2 新型、特殊杀蟑剂型
        2.2.1 杀蟑油漆
        2.2.2 杀蟑毒饵站
3 特殊场所的蟑螂防治
    3.1 超市的蟑螂防治
    3.2 旅客列车、舰船等的蟑螂防治
    3.3 下水道的蟑螂防治
    3.4 其他场所
4 入侵蟑螂的挑战及防治效果的评估
    4.1 评估体系的环节
    4.2 评估环节的实施
        4.2.1 杀蟑胶饵的选择和评估
        4.2.2 杀蟑毒饵的选择和评估
        4.2.3 引入IPM策略中的杀蟑毒饵以及滞留喷射剂对亚洲小蠊的防效评估
        4.2.4 对遮蔽物的喜好评估
        4.2.5 对灯光的驱好性评估
        4.2.6 确定亚洲小蠊的IPM策略

(3)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于胶饵的主要有效成分
    1.1 氟虫胺
    1.2 氟蚁腙
    1.3 氟虫腈
    1.4 氟磺酰胺
    1.5 吡虫啉
    1.6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7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
2 胶饵现场使用的剂量
3 胶饵施用方法的应用
    3.1 常见场所施用的重点区域
    3.2 施用频率
    3.3 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对胶饵药效的影响
4 各种成分胶饵现场杀灭效果
5 胶饵在现场的适口性
6 胶饵现场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研究
7 胶饵现场防治德国小蠊对其种群抗药性的影响
8 应用胶饵现场防治德国小蠊研究的展望

(4)德国小蠊综合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国小蠊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史
    1.2 生活习性
2 综合防治
    2.1 监测
    2.2 环境防治
    2.3 物理/机械防治
    2.4 化学防治
        2.4.1 喷洒剂
        2.4.2 毒饵
        2.4.3 胶饵
    2.5 生物防治
3 抗药性
4 展望

(5)一种生物源杀蟑胶饵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德国小蠊概况
    1.2 生物农药
    1.3 市场上主要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1.4 生物源杀蟑胶饵助剂及剂型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及分析
    3.1 单一药剂试验
    3.2 复配试验
    3.3 室内药效模拟试验
第4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杀蟑毒饵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杀蟑毒饵的组分
    1.1 载体
    1.2 内容物
        1.2.1 基料
        1.2.2 常用有效成分
        1.2.2.1 吡虫啉 (imidacloprid)
        1.2.2.2 乙酰甲胺磷 (acephate)
        1.2.2.3 毒死蜱 (chlorpyrifos)
        1.2.2.4 氟虫腈 (fipronil)
        1.2.2.5 氟虫胺 (Sulfluramid)
        1.2.2.6 茚虫威 (indoxacarb)
        1.2.2.7 氟蚁腙 (hydramenthylnon)
        1.2.2.8 呋虫胺 (dinotefuran)
        1.2.2.9 阿维菌素 (Avermectins)
        1.2.2.10 蟑螂病毒
2 影响杀蟑毒饵效果的几个因素
    2.1 恰当的投放位置
    2.2 引诱力和取食力共同影响杀蟑毒饵的效果
    2.3 毒饵年龄与蟑螂的状态对灭蟑效果的影响
    2.4 多点投放, 有助于灭蟑
    2.5 未曾接触的目标对蟑螂更具引诱性
    2.6 污染会影响蟑螂毒饵的作用
    2.7 蟑螂毒饵在蟑螂间的传毒作用
    2.8 蟑螂毒饵的行为和生理抗性
3 杀蟑毒饵的应用前景

(7)德国小蠊粪便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试剂及仪器
        1.2.1 试剂
        1.2.2 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收集粪便
        1.3.2 有机溶剂的筛选
        1.3.3 粪便乙醇提取液对德国小蠊的引诱试验
        1.3.4 粪便乙醇提取液与毒饵混合后对德国小蠊的诱杀试验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有机溶剂的筛选
    2.2 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粪便乙醇提取液的引诱作用
3 讨论

(8)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试验材料
    1.3 供试药剂
    1.4 仪器
    1.5 诱集试验
    1.6 食物毒饵的诱杀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的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
    2.2 食物毒饵对德国小蠊的诱杀效果
3 讨论

(9)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蜚蠊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2 蜚蠊的侵害率及危害性现状
    2.1 蜚蠊是居室、仓储、车船害虫
    2.2 蜚蠊能危害农作物
    2.3 目前蜚蠊侵害特别是德国小蠊的侵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3 蜚蠊的防治药械、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3.1 法规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化学防治
        3.4.1 药物喷雾或滞留喷洒
        3.4.2 毒饵及胶饵
        3.4.3 烟剂
        3.4.5 其他类
    3.5 生物防治
    3.6 遗传防治
4 蜚蠊在传播疾病及致敏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
5 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文献分析

(10)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及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前言
        1.1 德国小蠊的危害
        1.2 德国小蠊的综合防治
        1.2.1 环境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德国小蠊防治所面临的抗药性问题
        1.4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及其靶标酶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药品及器材
        2.3 酶活性测定主要试剂
        2.4 酶活性测定主要仪器
        2.5 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毒力测定
        2.5.1 KT_(50)测定方法
        2.5.2 LC_(50)测定方法
        2.5.3 击倒和死亡标准
        2.5.4 数据处理
        2.6 不同龄期、不同性别德国小蠊酶活性的测定
        2.6.1 酶活性的测定
        2.6.2 酶液制备
        2.6.3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2.6.4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
        2.6.5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2.6.6 蛋白质含量测定
        2.7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体内酶活性的测定
        2.7.1 试虫处理
        2.7.2 酶源制备
        2.7.3 酶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毒力测定结果
        3.2 辛硫磷和敌敌畏对德国小蠊毒力测定结果
        3.3 混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 德国小蠊不同龄期若虫和雌雄成虫酶活性测定结果
        3.5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3.5.1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CarE活性的影响
        3.5.2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GST活性的影响
        3.5.3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AChE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龄期及性别德国小蠊的毒力测定
        4.2 杀虫剂混配对德国小蠊的杀灭作用
        4.3 德国小蠊不同龄期若虫和雌雄成虫酶活性测定
        4.4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德国小蠊雄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章 德国小蠊的诱杀防治研究
    1 前言
        1.1 食物及聚集信息素对德国小蠊的影响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虫
        2.2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2.1 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测定试验材料
        2.2.2 粪便粗提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测定试验试剂
        2.2.3 试验仪器
        2.3 食物毒饵试验方法
        2.3.1 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测定
        2.3.2 食物毒饵的配制
        2.4 德国小蠊活体诱集效果的检测方法
        2.5 德国小蠊粪便粗提物毒饵的试验方法
        2.5.1 德国小蠊粪便粗提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测定
        2.5.2 粪便粗提物与毒饵的配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测定结果
        3.2 有机溶剂的筛选
        3.3 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活体对德国小蠊的引诱试验
        3.4 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粪便提取液对德国小蠊的引诱试验
        3.5 粪便粗提物与毒饵混和的诱杀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撰写和发表情况
致谢

四、毒饵防治德国小蠊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杀蟑胶饵室内药效及德国小蠊对氟虫腈抗药性研究[J]. 王国红,张碧尧,王常禄,王德森. 应用昆虫学报, 2018(05)
  • [2]蟑螂的化学防治和效果评估实例[J]. 周明浩.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03)
  • [3]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 冯向阳,费守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03)
  • [4]德国小蠊综合研究进展[J]. 李兴文,温秀军,马涛,王蓬.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01)
  • [5]一种生物源杀蟑胶饵的研制[D]. 刘春华. 中山大学, 2012(09)
  • [6]杀蟑毒饵的研究进展[J]. 郑卫青,陈海婴,柳小青,马红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05)
  • [7]德国小蠊粪便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作用[J]. 王晓燕,游红,竹傲,朱福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3)
  • [8]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作用[J]. 王晓燕,竹傲,游红,朱福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2)
  • [9]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 孙俊,杨维芳,徐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04)
  • [10]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研究[D]. 竹傲.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毒饵对德国小蠊效果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