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研究

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研究

一、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洪丽帆,黄红静,刘永和,刘丽燕,郑晓阳[1](202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成品输液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药品说明书没有标注成品输液稳定性的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的成品输液的含量,且是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配置的成品输液,为PIVAS输液配置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输液合理使用。方法使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NS)、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GS)、100 ml 10%GS、100 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进行混合配置,室内灯光下在常温25℃和2~8℃(本文于3℃下测定)于0、2、4、8、24h,采用HPLC测定4组成品输液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常温和2~8℃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在4种注射液中,5%GS与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在PIVAS环境下配置更稳定。结论 HPLC可用于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成品输液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且成品输液适宜保存于2~8℃下。

张彬山[2](2018)在《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文中指出传统静脉药物配置,是由护士在治疗室内配置完成,不仅占用了护士大量时间,而且易受污染。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代化医院开始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即在符合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操作环境下,由专业的药学人员配置输液。由于PIVAS实行集中配置、集中输送,注射液不能及时送达临床。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物化参数可能发生变化。本课题对拉唑类、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H2受体拮抗剂类及其他类共二十五种注射液进行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推测杂质可能结构,并对配伍禁忌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放置不同时间、配置后的注射液的pH值测定,发现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的pH值比固体剂型变化小,即液体剂型注射液更加稳定。其中固体剂型药物拉唑类药物注射液pH值变化率均超过10%,推测可能因为拉唑类药物结构中含有亚砜基,易被氧化成砜基,从而导致酸度增加。通过对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发现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比≥25 μm变化明显。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显着,兰索拉唑注射液在放置3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27,雷贝拉唑钠注射液在配置1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33,均已超过药典标准。通过 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发现拉唑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随放置时间增长而降解明显,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放置12 h后,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放置8 h后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低于90%;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刚配置完成,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就已经低于90%。借助于MS(Mass Spectrometry),推测出AMLZ-1(奥美拉唑钠降解的杂质)等16种降解杂质的可能结构。综上,注射液配置完成后,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成分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拉唑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变化较为明显,不宜久放,建议配置后立即输注到病人体内。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发现正负离子相互作用、pKa及化学反应是影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当配伍药物电离后的主要成分所带电荷相反时,容易相互吸引,导致聚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pKa相差大于3.6时,较容易沉淀;部分药物之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也应引起临床注意。

刘虎军[3](2016)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常见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期为头孢噻肟钠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建立了头孢噻肟钠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其与氨茶碱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含量、外观和溶液p H值的变化。结果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4 h内外观、p H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1 h时配伍溶液出现氨味,4 h时氨味更浓,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p H值虽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在2 h内就明显降低。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 h溶液外观发生了变化,在4 h时溶液变成了粉红色,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头孢噻肟钠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配伍使用,与维生素B6注射液和氨茶碱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若必须与奥硝唑配合,宜在配伍后1 h内滴注完毕。

王雪莉,许爱萍[4](2014)在《头孢孟多酯皮试液有效时间的探讨及应用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头孢孟多酯皮试液的有效时间。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门诊注射头孢孟多酯的患儿2 76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1 380例,实验组1 380例,对照组头孢孟多酯皮试液采用现配现用;实验组头孢孟多酯皮试液采用预先配制好的皮试液,保存于4℃的冰箱8h内使用,使用前从冰箱取出,常温放置15min后使用。比较两组皮试结果、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皮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在4℃的冰箱内妥善保存,其有效时间可以延长至8h。

王雪莉,许爱萍[5](2013)在《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的护理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头孢孟多酯皮试液的皮试结果、护理观察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头孢孟多酯皮试液的安全使用时间延长至8h,该活动方法在医院各临床科室得到推广使用。结论:品管圈活动延长了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傅连忠[6](2013)在《紫外—可见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药物分析中,光谱法作为经典的定性、定量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光化学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光谱分析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以及适用范围广成了药物分析学科领域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之一。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针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市售头孢哌酮钠针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进行了测定。基于Fe3+能氧化头孢哌酮钠的降解产物生成Fe2+,利用反应后生成的Fe2+能与联吡啶配位显色,建立了Fe2+-联吡啶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头孢哌酮钠针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并分别对每个体系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法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结果令人满意。该法为头孢针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的分析测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测试方法,可以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有效补充和对照方法。该法在当前文献中未见报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为从事专业分析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针剂中头孢噻肟钠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市售头孢噻肟钠针剂中头孢噻肟钠含量进行了测定。基于Fe3+能氧化头孢噻肟钠的降解产物生成Fe2+,反应后体系中与磺基水杨酸配位的Fe3+浓度降低,导致体系褪色,据此建立了Fe3+-磺基水杨酸体系褪色光度法测定市售头孢噻肟钠针剂中头孢噻肟钠含量,并对体系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结果令人满意。该法为头孢针剂中头孢噻肟钠含量的分析测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测试方法,可以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有效补充和对照方法。该法在当前文献中未见报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为从事专业分析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3.ICP-AES测定市售中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西洋参、党参、当归、黄芪中砷、镉、铜、铅四种重金属的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由于ICP-AES具有高效稳定,可以连续快速多元素测定,精确度高,线性范围广,可与计算机软件结合全谱直读结果等优点,中草药用硝酸和过氧化氢经电热板消解后,消化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砷、镉、铜、铅四种重金属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四种中药中的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中药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同时,本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中草药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提供研究方法的借鉴。

江志强[7](2012)在《穿心莲内酯类脂质囊泡的研制及其抗肝癌靶向性研究》文中提出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1]。因此,肝癌的治疗成为我国医药工作者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系自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Nees中提取得到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活性,在治疗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上效果明显,使其成为近年来在治疗癌症方面较有发展前途的药物。相关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较明显的抗肝癌活性,但给药后穿心莲内酯主要分布于肾脏,肝靶向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抗肝癌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内酯类,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温度、pH值)的影响阳]。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和开发-种能够增强穿心莲内酯肝靶向性、提高其稳定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类脂质囊泡(Non-ionic surfactant vesicle, Niosome,以下简称囊泡)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其以各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在水合介质中通过自身闭合形成的双分子层囊泡状载体。囊泡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膜,与细胞膜有高度亲和性,可促进药物跨膜转运;囊泡包裹药物后,一方面可以减少药物在达到作用部位前被破坏,增加药物稳定性,同时药物透过双分子层向外扩散,呈现缓慢释放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囊泡粒径实现被动靶向,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在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的靶向性,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是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良好载体。针对穿心莲内酯肝靶向性不明显、稳定性差等缺陷,将其制成囊泡,使穿心莲内酯富集于肝脏,缓慢释药,从而很好地发挥抗肝癌作用。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穿心莲内酯的理化性质、穿心莲内酯囊泡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组织分布特点及体外抗肝癌活性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穿心莲内酯的相关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为穿心莲内酯囊泡的研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穿心莲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42;在各有机溶剂中穿心莲内酯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醇(13.54mg·mL-1)、丙二醇(9.84mg·mL-1)、无水乙醇(8.02mg·mL-1)、正辛醇(1.36mg·mL-1)、三氯甲烷(0.36mg·mL-1);在不同p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在20-70μg·mL-1范围内;25℃各pH值下穿心莲内酯96小时内含量变化较小,但pH9.4下累积降解了15%左右;80℃各pH值下穿心莲内酯24小时内降解均较明显:穿心莲内酯在20%丙二醇生理盐水溶液中随温度的升高,含量有一定程度地减少。以上试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呈脂溶性,略溶于甲醇、无水乙醇、丙二醇,极微溶于三氯甲烷,在水中几乎不溶;穿心莲内酯在25℃下稳定,在80℃下稳定性较差;在20%丙二醇生理盐水溶液中温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2)穿心莲内酯囊泡制备工艺研究。主要包括处方因素优化、工艺条件优化、超声工艺优化等方面。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得到穿心莲内酯囊泡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囊泡,司盘60用量50mg(81.50%),胆固醇用量7.35mg(10.35%),穿心莲内酯用量5mg(8.15%),加有机溶剂溶解,混合均匀,置茄形瓶中混匀,减压除去有机溶剂(50℃,100r·min-1,-0.1Mpa,1h),在瓶壁上形成-层薄膜,加20%丙二醇生理盐水溶液10mL,玻璃球5粒,于45℃下旋转水合(125r·min-1)50min,冰水浴冷却,得穿心莲内酯囊泡混悬液,采用细胞超声破碎仪对其超声处理(100W)10次,5秒/次,即可。按以上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囊泡包封率高(72.36%)、载药量大(5.90%)、分散性良好,粒径符合肝靶向要求,且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3)穿心莲内酯囊泡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囊泡多为球形及类球形粒子,外观圆整,大小较均一,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粒径主要分布在400nm以下范围内,平均粒径为206nm,包封率为72.36%,载药量为5.90%,pH值为8.47,4℃下囊泡稳定,24小时囊泡中药物累积释放度为65%,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法(IR)和差示量热分析法(DSC)对穿心莲内酯囊泡形成进行了鉴定。红外光谱图显示,穿心莲内酯囊泡与原辅料相比有较大差别,穿心莲内酯囊泡指纹区产生了两个强而宽的新吸收峰,穿心莲内酯12,13位双键振动吸收峰1646.94cm-1消失,差示量热分析图谱显示,与原辅料比较,穿心莲内酯囊泡形成了两个吸热峰,且单位吸热量明显减小。从红外光谱图和差示量热分析图可推测囊泡结构已经形成,穿心莲内酯被顺利包入囊泡内。(4)穿心莲内酯囊泡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首先对囊泡组与溶液组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数据及药-时曲线图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DAS2.1.1药动学软件进行拟合,确定两给药组中每种器官最佳房室模型,并求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AUC(0→∞)、Cmax和MRT(0→∞)及靶向评价参数Te与Ce。结果显示,两给药组中的每种器官最佳房室模型为二室开放模型(C=Ae-αt+Be-βt),肝靶向效率Te穿心莲内酯囊泡为3.66,穿心莲内酯溶液为0.62,肝峰浓度之比Ce为2.45,穿心莲内酯囊泡与穿心莲内酯溶液相比,MRT(0-∞)明显增大。以上结果表明,与穿心莲内酯溶液相比,穿心莲内酯囊泡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及较好的缓释作用。(5)穿心莲内酯囊泡体外抗肝癌细胞实验研究。通过MTT法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囊泡对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能明显降低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n=6,P<0.01),空白囊泡对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基本无影响;通过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穿心莲内酯囊泡对细胞Be1-2mRNA和Bax mRNA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囊泡能明显提高HepG2肝癌细胞中Bax mRNA表达量,降低Be1-2mRNA的表达量,降低Bel-2/Bax比值,空白囊泡组对细胞Be1-2mRNA和Bax mRNA两种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囊泡对HepG2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文采用薄膜分散法,成功研制了穿心莲内酯囊泡,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穿心莲内酯囊泡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较明显的肝靶向性及较好的缓释作用,抗肝癌活性明显,达到了研究目的,为治疗肝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在制备穿心莲内酯囊泡的过程中,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针对穿心莲内酯肝靶向性不明显、稳定性差等不足,首次成功研制了穿心莲内酯囊泡。本文研制的穿心莲内酯囊泡质量稳定可控、包封率较高(72.36%)、载药量较大(5.90%),具有较明显的肝靶向作用和较好的缓释作用,为治疗肝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2.对中药囊泡研制中水合介质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验研究中,结合囊泡形成条件与穿心莲内酯的溶解特性,探索性地选用20%丙二醇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水合介质,能最大程度的将穿心莲内酯包入囊泡内,提高了囊泡对药物的包封率与载药量。

郭志刚,吴任宏,丁普,彭国文[8](2011)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文中研究表明在0.6mol/L柠檬酸溶液中,头孢噻肟钠产生一灵敏的还原波,峰电位为-0.55V。峰电流与头孢噻肟钠的浓度在0.346.0mg/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mg/L。该方法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陶鹏丽[9](2010)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分析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抗生素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虽然可以有效防治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有些用药者还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分析依然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这类药物的分析检测。本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综述,介绍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发展前景。第二章至第六章是实验部分,内容如下:第二章研究了头孢噻肟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硫酸介质中,头孢噻肟钠对高锰酸钾-乙二醛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实验考察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3种醛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噻肟钠的质量浓度在2.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4.0×10-6g·mL-1头孢噻肟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47%;在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介质中,头孢噻肟钠的碱性水解产物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噻肟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8~9.0×10-7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8.0×10-9g·mL-1;对5.0×10-7g·mL-1头孢噻肟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75%。利用两种发光体系测定粉针剂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三章研究了头孢曲松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研究发现,在碳酸氢钠-碳酸钠介质中,头孢曲松钠的碱性水解产物对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曲松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曲松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7~8.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8.0×10-8g·mL-1;对2.0×10-6g·mL-1头孢曲松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中头孢曲松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第四章研究了头孢替唑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头孢替唑钠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替唑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替唑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7~1.0×10-4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7.0×10-6g·mL-1头孢替唑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粉针剂及尿样中头孢替唑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五章研究了头孢呋辛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碱性介质中,头孢呋辛钠对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呋辛钠的质量浓度在2.0×10-7~8.0×10-5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8.0×10-6g·m-1头孢呋辛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和尿样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六章研究了美洛西林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碱性介质中,美洛西林钠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美洛西林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美洛西林钠的质量浓度在5.0×10-7~5.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5.8×10-8g·mL-1;对8.0×10-6g·mL-1美洛西林钠进行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1%。利用本法测定粉针剂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第七章是结语,即对论文的总结。

万晶,吕慧怡,张宁,邓卅[10](200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文中认为[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实验法,考察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4℃,25℃,35℃头孢噻肟钠的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头孢噻肟钠的含量。[结果]头孢噻肟钠皮试液4℃时有效期(t0.9)为14 h,pH为4.88,25℃其有效期为(t0.9)4 h,pH值为4.72,其pH值在4 h内保持在稳定范围内。[结论]本品热稳定性较差,4℃恒温保存不宜超过14 h,室温避光不宜超过4 h。

二、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成品输液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1.1.2 试药
    1.2 方法
        1.2.1 系统适应性条件
        1.2.2 溶液的配制
        1.2.2. 1 对照品溶液
        1.2.2. 2 供试品溶液
        1.2.3 阴性样品的测试
        1.2.4 方法学验证
        1.2.4. 1 线性关系的考察
        1.2.4. 2 精密度试验
        1.2.4. 3 重复性试验
        1.2.4. 4 加样回收率试验
    1.3 不同温度下时间的变化对含量的影响
2 结果
    2.1 常温下时间的变化对含量的影响结果
    2.2 3℃下时间的变化对含量的影响结果
3 讨论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1.1.1 建立PIVAS的背景
        1.1.2 PIVAS的概念
        1.1.3 PIVAS的作用与意义
    1.2 国内外PIVAS发展状况
    1.3 配置效期的提出
    1.4 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1.4.1 注射液pH值研究
        1.4.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1.4.3 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研究
        1.4.4 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pH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注射液配置
        2.3.2 注射液pH值的测量
    2.4 实验结果
        2.4.1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2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3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4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5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注射液的配置
        3.3.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测量
    3.4 实验结果
        3.4.1 放置时间对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2 放置时间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3 放置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4 放置时间对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5 放置时间对其他种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置时间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注射液的配置
        4.3.2 含量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2 拉唑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4 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5 其他种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射液降解杂质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注射液配置
        5.3.2 测试条件
    5.4 实验结果
        5.4.1 拉唑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2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
    6.1 前言
    6.2 配伍禁忌现象
    6.3 配伍禁忌分析
        6.3.1 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6.3.2 化学反应对配伍稳定性的影响
        6.3.3 pKa对配伍稳定性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
本论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液相条件
    2.2 专属性试验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进样精密度
    2.5 重复性试验
    2.6 回收率试验
    2.7 在3种常用溶剂中稳定性考察
    2.8 与4种常用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考察
3 讨论

(4)头孢孟多酯皮试液有效时间的探讨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皮试液的配制
    1.4 皮试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的护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
    1.1 对象
    1.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1.2.2 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
        1.2.3 对策实施
2 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3 讨论
    3.1 延长了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
    3.2 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3.3 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紫外—可见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药物分析研究状况
    1.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2 Fe(Ⅱ)-联吡啶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度法测定市售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含量
    2.1 测定原理
        2.1.1 朗伯比尔定律
        2.1.2 头孢哌酮钠显色反应
        2.1.3 头孢哌酮钠含量的测定
        2.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吸收光谱
        2.2.2 反应酸度影响
        2.2.3 反应温度影响
        2.2.4 反应时间影响
        2.2.5 联吡啶用量影响
        2.2.6 Fe3+用量影响
        2.2.7 放置时间影响
        2.2.8 工作曲线
        2.2.9 干扰实验
    2.3 针剂中头孢哌酮钠含量的测定
    2.4 方法验证
        2.4.1 仪器与药品
        2.4.2 色谱条件
        2.4.3 重复性试验
        2.4.4 稳定性试验
        2.4.5 线性关系
        2.4.6 精密度试验
        2.4.7 回收率试验
        2.4.8 样品测定
3 Fe(Ⅲ)-磺基水杨酸褪色紫外-可见分光度法测定市售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
    3.1 测定原理
        3.1.1 头孢噻肟钠含量的测定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吸收光谱
        3.2.2 酸度影响
        3.2.3 反应温度选择
        3.2.4 磺基水杨酸影响
        3.2.5 Fe~(3+)用量影响
        3.2.6 反应时间影响
        3.2.7 放置时间影响
        3.2.8 共存物质的影响
        3.2.9 工作曲线
    3.3 样品检测及回收率实验
    3.4 方法验证
        3.4.1 仪器与药品
        3.4.2 方法与结果
        3.4.2.1 色谱条件
        3.4.2.2 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2.3 精密度试验
        3.4.2.4 重复性试验
        3.4.2.5 回收率实验
        3.4.2.6 稳定性试验
        3.4.2.7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3.5 样品测定
4 ICP-AES测定市售中草药中重金属含量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样品处理
        4.2.1 样品预处理
        4.2.2 样品取样
        4.2.3 干重测定
    4.3 样品测定
        4.3.1 仪器工作条件
        4.3.2 器皿处理
        4.3.3 样品的消化
        4.3.4 绘制标准曲线
        4.3.5 样品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铜含量的测定
        4.4.1.1 标准曲线
        4.4.1.2 铜含量测定结果及精密度比较
        4.4.1.3 加标回收试验
        4.4.2 铅含量的测定
        4.4.2.1 标准曲线
        4.4.2.2 铅含量测定结果及精密度比较
        4.4.2.3 加标回收实验
        4.4.3 镉含量的测定
        4.4.3.1 标准曲线
        4.4.3.2 镉含量测定结果及精密度比较
        4.4.3.3 加标回收实验
        4.4.4 砷含量的测定
        4.4.4.1 标准曲线
        4.4.4.2 砷含量测定结果及精密度比较
        4.4.4.3 加标回收实验
    4.5 测定结果与文献值比较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穿心莲内酯类脂质囊泡的研制及其抗肝癌靶向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引言
第一章 穿心莲内酯处方前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穿心莲内酯表观溶解度测定
        2.2.1 穿心莲内酯在有机溶剂中表观溶解度的测定
        2.2.2 穿心莲内酯在不同pH值下的表观溶解度的测定
        2.3 穿心莲内酯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2.4 穿心莲内酯稳定性试验
        2.4.1 常温下(25℃)pH值对穿心莲内酯稳定性的影响
        2.4.2 高温下(80℃)pH值对穿心莲内酯稳定性的影响
        2.4.3 穿心莲内酯在20%丙二醇生理盐水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稳定性考察
    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穿心莲内酯囊泡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穿心莲内酯囊泡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穿心莲内酯囊泡的制备
        2.1.2 囊泡中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3 穿心莲内酯囊泡中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4 破囊溶剂的选择
        2.1.5 穿心莲内酯囊泡包封率测定方法的考察
        2.2 穿心莲内酯囊泡载药量的测定方法
        2.3 穿心莲内酯囊泡制备工艺研究
        2.3.1 囊泡制备工艺预试验
        2.3.2 囊泡制备方法的筛选
        2.3.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的筛选
        2.3.4 单因素试验
        2.3.5 工艺条件优化试验
        2.3.6 处方优化试验
        2.3.7 超声工艺研究
        2.3.8 穿心莲内酯囊泡的制备工艺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穿心莲内酯囊泡的质量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穿心莲内酯囊泡形态的观察
        2.2 穿心莲内酯囊泡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2.3 穿心莲内酯囊泡包封率的测定
        2.4 穿心莲内酯囊泡载药量的测定
        2.5 穿心莲内酯囊泡稳定性研究
        2.6 穿心莲内酯囊泡体外释放度试验
        2.6.1 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6.2 穿心莲内酯囊泡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2.7 穿心莲内酯囊泡差热分析
        2.8 红外光谱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穿心莲内酯囊泡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动力学的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组织及血样中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组织样品的处理
        2.1.2 血样的处理
        2.1.3 液质联用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方法考察
        2.2 穿心莲内酯囊泡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点的研究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穿心莲内酯囊泡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仪器与试药试剂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2.2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
    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创新点
    三、展望
类脂质囊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2.2 柠檬酸浓度的选择。
    2.3 扫描起始电位对极谱波的影响。
    2.4 干扰离子试验。
    2.5 重现性及稳定性实验。
    2.6 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2.7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试验。

(9)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化学发光分析法
    1.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
    1.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
    2.1 前言
    2.2 高锰酸钾-乙二醛体系测定头孢噻肟钠
    2.3 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测定头孢噻肟钠
    2.4 两种发光体系测定结果的比较
第三章 头孢曲松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头孢替唑钠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头孢呋辛钠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美洛西林钠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1.1 仪器:
    1.2 方 法
        1.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1.2.2 色谱条件:
        1.2.3 系统性实验: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5 精密度实验:
        1.2.6 回收率实验:
        1.2.7 恒温观察实验:
        1.2.8 pH值测定:
2 结 果
3 讨 论

四、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成品输液的含量[J]. 洪丽帆,黄红静,刘永和,刘丽燕,郑晓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01)
  • [2]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D]. 张彬山. 厦门大学, 2018(07)
  • [3]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 刘虎军. 安徽医药, 2016(03)
  • [4]头孢孟多酯皮试液有效时间的探讨及应用效果观察[J]. 王雪莉,许爱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02)
  • [5]品管圈活动对延长头孢孟多酯皮试液安全使用时间的护理观察[J]. 王雪莉,许爱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27)
  • [6]紫外—可见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傅连忠.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7]穿心莲内酯类脂质囊泡的研制及其抗肝癌靶向性研究[D]. 江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J]. 郭志刚,吴任宏,丁普,彭国文.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5)
  • [9]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研究及分析应用[D]. 陶鹏丽. 郑州大学, 2010(06)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J]. 万晶,吕慧怡,张宁,邓卅.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标签:;  ;  ;  ;  ;  

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