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的医源性损伤

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的医源性损伤

一、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晶,郭子健,张勇,戴赛民,赵长勇[1](2016)在《术中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处理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以"胆总管(胆道)下(远、末)段(端)损伤"为检索词,检索中文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1990年以后发表的所有关于胆道手术术中医源性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及不同处理方式的病死率和再次手术率。结果共34篇文章2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排除14例单纯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后,余219例患者总体病死率为9.6%,再次手术率为17.4%。有21篇文章对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术中发现与术后发现进行了区分,共有145例患者。术中发现并治疗的106例患者,病死率为1.9%,再次手术率为1.9%;术后发现者39例,病死率为43.6%,再次手术率为84.6%。有9篇文章对46例患者术中修补及术中引流的治疗效果做了评估。术中修补21例,加强引流25例,手术病死率及再手术率均为0。结论及时发现并一期处理是治疗术中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胆汁引流与穿孔修补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庞潇[2](2016)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易发因素及防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易发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0年12月-2015年12月近15年有关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文章,对所有文章进行逐一阅读,筛除不附原始数据或同一单位数据被重复引用的文章,最后保留来自28个单位在各级期刊上发表的31篇原始文章,共179例作为分析的资料源;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科检索近15年收治的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病例,共8例作为分析的资料源。制作表格,记录其中的原始数据,最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约90.3%与胆道探查术有关;胆总管下段损伤病例中胆总管结石合并结石嵌顿、黄疸、狭窄的占84.8%,而单纯性胆总管结石只占15.2%;胆总管下段损伤部位以后壁及内侧壁为主,分别为55.9%和25.4%,其次为前壁及壶腹部;术中诊断的胆总管下段损伤79.2%是通过术者的感知首先予以判断的,术后诊断则有54.8%是通过引流液的性状首先予以判断的;在术中发现的13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8.4%,主要为胆漏、肠漏、胰漏、感染、出血,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5%。而在术后发现的34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1.2%,以出血、胆漏、胰漏、感染为主,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7.6%;随访年限9月-17年不等,仅2例反复出现右侧腹痛、腰痛,2例偶发胆管炎,均为术后诊断胆管损伤的患者。结论1.胆总管探查手术造成的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占绝大多数;2.胆总管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病理结构改变、术中是否使用胆道镜都是胆总管下段易损伤的因素;3.术中术者的经验感知,术后引流液的性状对于及时判断有无胆管损伤至关重要;4.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最佳时机,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手术率、死亡率均较术后发现低;5.术中发现的胆总管下段损伤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发现的胆总管下段损伤以前期单纯引流手术效果最好。

庞潇,孔宪炳[3](2016)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胆道再手术》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不同的胆道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例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2例采用胆总管局部修补,3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直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采用充分引流,术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246 d,平均住院时间为31.5 d。结论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破口大小、合并症及发现时间的早晚,对不同病人采取个体化治疗;对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处理至关重要。

庞潇,孔宪炳[4](2015)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诊断及防治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胆总管探查术在各级医院普遍开展和推广,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也日益常见[1-2]。但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有时会给胆总管探查带来潜在风险与隐患,若外科医生操作不当则可引起胆总管下段损伤,且一旦发生,常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及预防措施,希望借此引起外科医生对胆总管探查术中胆总

张家敏[5](2015)在《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总管下段位置深在,解剖结构特殊,与胰腺、十二指肠关系密切,手术常在非直视状态下进行,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医源性损伤,且操作范围较小,一单损伤不易及时发现,且容易合并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引起严重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近年来受到专家学者的日益重视。因此,了解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特点及损伤原因,选用合理损伤分型,规范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术中及时

严强,岑峰,顾凤元[6](2015)在《胆道手术中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处理》文中指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可引起严重后果,一直是外科中的难点,必须予以重视[1]。由于损伤部位隐匿,术中不易发现。即使发现,胆胰肠结合部位于腹膜后一个狭小区域内,对损伤部位暴露十分困难,影响处理[2]。本文就胆道术中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判断以及术中处理作一讨论。损伤原因一、主观医源性因素主观医源性因素有以下4点:1低年资和初学腹腔镜手术医师由于经验不足,高年资医师往往对

程驰[7](2014)在《对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就胆总管下段出现医源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2003-2013年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研究其损伤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修补术后在其胆总管下段后壁再放置T管者12例,先放置T管再进行胆管下段后壁修补术者4例,全部患者均痊愈。结论:操作规范、掌握解剖位置是避免胆总管探查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有效方法。

李欢送,姜新春,齐敦峰,张昕辉,孟凡军[8](2013)在《选择性左手控制技术在减少胆总管探查术中医源性损伤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选择性左手控制技术在胆总管探查术中降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77例选择采用左手控制技术施行胆总管探查术病例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与同期77例非左手控制组胆总管探查术病例资料对比。结果左手控制组较对照组在手术时间[(96.376±24.099)min vs.(96.883±20.809)min)]及术后住院时间[(13.909±10.236)d vs.(13.181±8.465)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883%vs.38.96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左手控制组术中出血量稍多;对照组术中胆道出血5例、胆管下段管壁挫伤6例,左手控制组各为2例;对照组胆管下端后壁穿孔1例及十二指肠侧壁穿孔2例,左手控制组无胆管或十二指肠穿孔病例;左手控制组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及炎性结节各1例,对照组未发现异常病变。结论选择性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医源性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周围组织损伤的概率,有助于胆总管下端隐匿性病变的早期发现。

汤朝晖,黑振宇,翁明哲,林培艺,刘颖斌,全志伟[9](2013)在《胆总管下段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分型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胆总管探查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基本手术方法,胆总管下段分为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在进入十二指肠前,胆管以一定的角度向右后下倾斜,并与十二指肠间形成一个(40.5±4.6)夹角,胆管长(1.67±0.52)cm,仅有部分结缔组织覆盖。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之胆总管末端结石嵌顿、胆管狭窄等病理改变,容易导致胆总管下段探查、取石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引起严重并发症。根据解剖特点及合并脏器损伤情况,胆总管下段损伤大体可分为4型,单纯性胆管损伤、合并胰腺损伤、合并十二指肠损伤及合并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因此了解胆总管下段的解剖特点及损伤分型,采用正确的探查方法及预防、处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王坚,王昊陆[10](2013)在《损伤控制理念用于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治疗临床意义》文中指出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解剖位置较隐匿,常不能在术中及时发现,一旦延误诊断,将产生类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进程,处理困难。如果术中发现胆总管下段损伤,手术原则为尽量修补破口,同时行胆管T管外引流和有效的后腹膜引流。延迟发现的胆管损伤,应采用损伤控制的理念,行胆胰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后腹膜引流和空肠造口,半年后行确定性手术。

二、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2)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易发因素及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病例收集与方法
2 结果
    2.1 损伤原因
    2.2 损伤部位
    2.3 诊断依据
    2.4 手术方式、时机与治疗效果
    2.5 随访
3 讨论
    3.1 胆总管下段易损伤因素
    3.2 胆总管下段损伤诊断
    3.3 胆总管下段损伤修复时机选择
    3.4 手术方式选择
    3.5 预防措施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胆道再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式
结果
讨论
    一、胆总管下段损伤诊断要点
    二、手术要点
    三、手术时机的把握
    四、胆总管下段损伤预防

(6)胆道手术中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损伤原因
    一、主观医源性因素
    二、解剖变异因素
    三、病人及病理因素
损伤的预防
损伤的术中判断及处理

(7)对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损伤原因的分析
    3.2 损伤后的具体表现
    3.3 正确处理方法
    3.4 预防措施

(8)选择性左手控制技术在减少胆总管探查术中医源性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
    二、手术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9)胆总管下段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分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总管下段的解剖生理特点
2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原因及建议分型
3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断
4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10)损伤控制理念用于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治疗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特殊性
    1.1 解剖的特殊性
    1.2 病理生理的特殊性
    1.3 诊断的特殊性
    1.4 治疗的特殊性
2 损伤控制理念应用的必要性
3 损伤控制的术式选择
4 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确定性治疗时间与方式

四、医源性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术中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处理的系统评价[J]. 周俊晶,郭子健,张勇,戴赛民,赵长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6(10)
  • [2]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易发因素及防治探讨[D]. 庞潇.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3]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胆道再手术[J]. 庞潇,孔宪炳. 腹部外科, 2016(01)
  • [4]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诊断及防治进展[J]. 庞潇,孔宪炳. 现代医药卫生, 2015(24)
  • [5]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断和治疗[A]. 张家敏. 2015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肝胆胰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5
  • [6]胆道手术中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处理[J]. 严强,岑峰,顾凤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03)
  • [7]对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J]. 程驰.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1)
  • [8]选择性左手控制技术在减少胆总管探查术中医源性损伤的作用[J]. 李欢送,姜新春,齐敦峰,张昕辉,孟凡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4)
  • [9]胆总管下段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分型的关系[J]. 汤朝晖,黑振宇,翁明哲,林培艺,刘颖斌,全志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05)
  • [10]损伤控制理念用于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治疗临床意义[J]. 王坚,王昊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05)

标签:;  ;  ;  

十二指肠后壁或胆总管下段的医源性损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