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预防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预防

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制(论文文献综述)

谢丽玲[1](2020)在《江苏某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终身带毒,在应激或免疫力低下时发病并排毒,病毒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同群猪。伪狂犬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较难根除,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依靠基因缺失苗和与之相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实施PR根除计划并已取得显着成效。我国借鉴国外成功的净化方案,部分猪场也实现了阳性场转阴。本研究于2015年~2018年间,在江苏某种猪场通过实施疫苗免疫、淘汰PRV野毒感染猪的净化方案,逐步降低PRV阳性率,最终达到PR净化。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次接种勃林格公司Bartha K-61 gE基因缺失苗,种公猪和生产母猪一年4次接种同种疫苗;然后,采用IDEXX公司伪狂犬病毒gpI抗体(gE抗体)检测试剂盒一年4次检测,对检出gE抗体阳性的猪予以淘汰。为了评价该PR净化方案的效果,进一步分析了种猪场近4年的抗体检测数据以及生产数据,每年PRV gE抗体阳性率、PRV gB抗体水平以及种猪生产性能的变化。2015年~2018年间,共检测样品3255份(公猪416份、母猪2839份),检出PRV gE抗体阳性170份(公猪30份、母猪140份),阳性样品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整个种猪群2015年PRV阳性率从18.5%下降至10.29%,2016年阳性率降至3%,2017年阳性率降至0,2018年全年阳性率为0,达到净化预期。其中公猪样品2015年的PRV gE抗体阳性率从21.88%下降至16.67%,2016年降至7.41%,2017年第二季度阳性率下降至0;母猪样品2015年PRV gE抗体阳性率从17.86%下降至9.44%,2016年下降至2.31%,2017年第三季度下降至0。同时为了评价种猪群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后产生的免疫效果,从2017开始检测种猪群PRV gB抗体,结果显示合格率在95%以上,表明接种疫苗对种猪群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水平。对2015年~2018年生产数据分析后发现,母猪分娩率从2015年的83.87%到2018年的90.36%,上升7.73%;产活仔率从2015年的89.59%到2018年的95.56%,上升6.66%;断奶前仔猪成活率从2015年的88.40%到2018年的94.79%,上升7.23%。研究表明,种猪场实施伪狂犬病的净化,可以显着提高生产性能以及仔猪成活率。

和伟[2](2020)在《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文中提出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可感染多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给国内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猪伪狂犬病的疫苗免疫在该病的控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猪伪狂犬病在国内大型猪场仍时有发生。因此,本课题以国内某受伪狂犬野毒感染而生产成绩受到影响的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免疫程序调整、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帮助猪场来控制该病的流行,解决猪场实际问题。1、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通过对该场现场发病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首先发病猪群是育肥猪主要表现出呼吸道症状,随后出现妊娠母猪流产和产房仔猪死亡问题、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和剖检症状判定为伪狂犬感染。为了详细了解伪狂犬病毒在该场的传染源分布情况和在种猪群及育肥猪群传播规律,采用荧光定量的检测方法对整个猪场进行了全面的筛查(包含各阶段猪群、栏舍、环境、饲料、水源、粪便等采样)。结果显示育肥猪带毒量最高,主要集中在60-100日龄33.3%(10/30),随着日龄的增长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100-150日龄PRV病原阳性检出率为10.3%(3/29);150-210日龄PRV病原阳性检出率为5.7%(2/35)。该场母猪群PRV病原阳性检出率从断奶后、怀孕前期至怀孕中期逐渐升高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5/32)、19.5%(7/36)和22.5%(7/31),从怀孕后期至哺乳期的阳性检出率则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7.2%(5/29)和16.7%(6/36)。研究结果证明了该场伪狂犬病的发病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妊娠母猪中期和育肥60-100日龄阶段。2、实验室检测为查明该猪场引起育肥猪喘气、新生仔猪腹泻及妊娠母猪流产的主要病因,本研究采集40份病料(育肥猪8份,仔猪16份,流产胎儿16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规模化猪场临床发病猪样品进行病原检测,该猪场PRV病原阳性率达80%和PCV2阳性率为30%,结合临床表现,可判断PRV是引起该猪场发病的主要原因。随后对从该猪场检测到的PRV野毒进行了g E基因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猪场中流行的PRV野毒属于亚洲分离株基因2.3型变异毒株,与最新分离的SMX2012、GD-FS-2014、GD-JM-2015、He N1-2012、HN1201-2012、HNX-2012、HLJ8-2013毒株同源性最高,高达99.8%,而目前使用的该场使用的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是属于欧美经典毒株基因1型,同源性只有97.4%,相对较差。我们采集该猪场各生产阶段经产母猪群、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进行了PRV-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经产母猪群、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的PRV-g E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30.5%(175/574)、15.4%(44/286)和25.5%(83/324)。在检测PRV-g E抗体同时随机抽取各个阶段猪群样品做中和抗体检测,使用该场分离的PRV野毒毒株作为中和抗体试验的检测病毒。实验结果表明,经产母猪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4.9%(50/91);保育猪猪群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8.0%(38/100);育肥猪猪群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2.8%(56/106)。猪场各阶段猪群中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整体均偏低,中和抗体阳性率均在60%以下。3、免疫程序调整及效果分析该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和发病对生产成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该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进行了重要调整,疫苗选择依据猪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遗传进化关系,选择亲缘关系更近,同源性接近的基因2型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HB-2000株)和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鄂A株)做紧急免疫。通过对该猪场伪狂犬病免疫程序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经产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PRV中和抗体和PRV病原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优化后各阶段猪群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均显着升高(P<0.05)。优化前为54.9%(50/91),38.0%(38/100)和52.8%(56/106);优化后为88.0%(88/100),80%(80/100)和75.0%(75/100)。各猪群PRV野毒阳性率均显着降低(P<0.05)(优化前30.5%(175/574),15.4%(44/286)和25.6%(83/324),优化后为20.3%(81/400),7.8%(22/282和9.2%(30/326)。本研究还对免疫程序优化前后的相关生产数据和临床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母猪流产率、母猪产死胎率、产房仔猪死亡率和育肥猪死淘率,分别由优化前的13.2%(25/190),12.5%(25/200),10.3%(204/1981)和8.4%(130/1550)下降为2.1%(4/190)、3.6%(7/194)、4.7%(89/1894)和3.3%(50/1550),差异显着(P<0.05);生产成绩方面,优化后的PSY和MSY由优化前的20.3和18.7提高到22.2和21.5,差异显着。免疫程序优化对该猪场生产成绩的提高具有显着作用。4、综合防控措施免疫程序调整后,规范生物安全制度对疾病防控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该猪场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物安全措施。第一,加强外部生物安全管理,如猪群、人员、车辆、物质方面。第二,制定场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带猪消毒和空栏消毒制度。第三,强化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第四,规范疫苗免疫操作,严格按照调整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第五,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人员对疾病的认识。综上所述,通过对该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依靠实验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分析PRV野毒在猪场环境和猪群中的分布与感染情况,同时摸清了在生产母猪和育肥猪不同阶段的排毒规律,确定了该场的发病风险点。为解决该场生产实际问题,根据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筛选针对性的疫苗,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最终实现了对该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显着提高了该猪场的生产成绩。

顾阳[3](2020)在《PRV强毒株的分离及其gB、gD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为奥耶斯基病(Aujeszky’s disease,AD),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育肥期猪呈现体温升高、呼吸道感染症状;哺乳期幼仔感染后通常具有较高致死率;怀孕母猪表现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PRV宿主广泛,但猪是已知的唯一自然宿主,也是引起其他动物感染的重要排毒者和疫源,给整个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过经典疫苗株免疫接种的猪场再次出现猪伪狂犬病疫情,经初步研究发现其为PRV变异毒株感染导致,并且病料样本g E阳性率较高。我国之前大部分猪场使用的是敲除g E基因的Bartha-K61等疫苗,这表明传统的经典疫苗已不能对当前PRV感染提供有效保护,因而找出当前流行毒株的变异程度及野毒的感染情况是当务之急。由于常规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无法区分疫苗免疫接种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已知g E基因是野毒感染的标志基因;g H基因是PRV内高度保守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基因,因此根据Gen Bank中猪伪狂犬病毒(PRV)g H、g 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鉴别PRV强毒与疫苗弱毒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从强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2条大小为429bp和355bp的特异性片段,从弱毒株基因组中仅扩增出1条大小为355bp的特异性片段,而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鉴别PRV强毒与疫苗弱毒的双重PCR方法的最低有效检测量为1×102 TCID50/0.1ml。对采自河南省郑州、许昌、濮阳、焦作、洛阳等地市以及山西省文水、河北邯郸的348份PRV疑似病料组织样品进行双重PCR检测,检测病原只需3 h~4 h。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重复性,能够区分基因缺失疫苗接种与野毒感染,为PRV野毒的筛查以及PRV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从河南、山西和河北收集的5份疑似PRV病料组织匀浆液,经无菌处理后接种于ST细胞,提取每一代收获的细胞病毒液DNA,PCR扩增、电泳,结果均为阳性。将培养至第7代的细胞病毒液接种于6周龄小鼠,攻毒48 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62 h时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小鼠168 h后仍无发病和死亡现象。表明所获得的5株分离株为PRV强毒株,将其命名为XC、SX-1、SX-2、HD1和HD2。以XC株为例,进行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PRV理化特性。XC株在ST细胞上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感染ST细胞后第4-12 h时XC株病毒效价逐渐增长,第36 h达到最高峰(TCID50/m L为10 7.49),之后病毒效价开始降低。这与PRV在ST细胞上的生长动力规律相吻合。本试验成功分离5株PRV野毒株,为PRV的分离鉴定及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参照Gen Bank中发表的g B和g D基因序列,使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2对引物,对实验室分离的5个PRV流行株(XC、SX-1、SX-2、HD1和HD2)的g B和g D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出来的5株流行株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较高,对比国内早些年流行株Ea、Fa、SC等,本试验的5个分离毒株g 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共出现5处共同突变,此5处位点都与国内近年流行毒株的氨基酸保持一致;国内与国外毒株比对发现20多处突变。推导g D基因氨基酸序列发现,相对于国内早年流行株,在278位处国外毒株(除Becker和NIA3外)和国内近些年流行变异株出现了氨基酸位点缺失;相对于国外毒株(除Becker和NIA3外),包括5个分离毒株在内的国内毒株共发生了8处位点共同突变。研究结果表明5个分离毒株与国外流行毒株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差异较大,不同地区PRV毒株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并不相同;5个分离毒株与2011年之前国内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2011年以来我国PRV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可以推断出我国在2011年之后可能是由于出现了PRV变异毒株而导致不同地区PR疫情的发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的毒株与之前的经典毒株如Bartha-K61等亲缘关系较远,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国近年各地已经免疫的猪场还是有PRV感染发生。

陈培强,张果,宇凌[4](2020)在《猪伪狂犬病简述》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与净化等方面对伪狂犬病展开阐述,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净化提供参考。

朱贵阳[5](2020)在《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可感染多种家畜。伪狂犬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Herpesviridae,subfamily Alphaherpesvirin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猪是PRV的原发感染宿主,PRV能在感染耐过猪体内建立终身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猪是伪狂犬病的潜在传染源,因此,阻止PRV建立潜伏感染和清除潜伏感染的带毒猪对净化PR至关重要。近年来,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比较高,为了防止仔猪感染而带毒转阳,本研究拟从紧急接种效果,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首免时间,优化免疫程序,从而培育出阴性后备猪,为实现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奠定基础。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疫苗紧急接种免疫效果,选择疑似伪狂犬病的病例采集病料做PCR检测、测序、PRVg 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家兔感染试验。对采集的血液样本做PRVg E抗体阻断ELISA试验。PCR检测、抗体检测和家兔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各阶段发病猪只均为PRVg E野毒感染。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国内毒株HN1201、QYY和JS-2012等毒株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毒株Becker、Kaplan和Kolchis等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将受PRV威胁健康猪只紧急接种PR活疫苗后,没有新病例再出现。结果表明,受PRV威胁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可有效阻止PRVg E野毒感染和扩散。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为了优化种猪场免疫程序,对母猪临产时采血及所产仔猪在7、14、21、28、32、45、60、80和120d时采血,试验场仔猪做了滴鼻免疫效果对比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PRVg B和PRVg E抗体,以研究母猪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SA215株)后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PRVg E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结果显示,母猪抗体水平均较高,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8log2,全部仔猪均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日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1d母源抗体滴度为4.67log2,28d为5log2,32d为3.33log2(<4log2),45d为3.67log2(<4log2)。仔猪PRVg B抗体阳性率在7d、14d、21d、28d和32d均为100%,以后随着日龄增长PRVg B抗体阳性率水平呈下降趋势,45d为67%,60d为33%。仔猪0d滴鼻免疫效果优于不滴鼻免疫,后备猪的PRV野毒感染率会下降,抗PRV感染能力提高。综合考虑仔猪PRV母源中和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与转阳率,确定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程序为:滴鼻免疫日龄0d,剂量1头份,首次肌注免疫日龄21d,剂量1头份,二次肌注免疫日龄60d,剂量1头份。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五个不同种猪场进行验证和推广。通过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解决了PRV引起种猪群的呼吸道疾病,控制了PRV感染后引起公猪群、后备母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降低了PRVg E野毒感染率,阻止了后备猪群PRVg E野毒感染转阳,进而通过淘汰阳性经产母猪,补充阴性后备猪,从而达到控制与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PR的控制与净化效果显着。

马铭[6](2020)在《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文中指出目的:猪群的健康稳定是规模化猪场长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障猪群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和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D)是目前对养殖场猪群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疾病,猪群若被感染,其死亡不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还能够损害养殖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次实验从猪场病毒病的预防着手,为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提供积极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进一步为猪场构建更加完善的免疫程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圆环病毒的免疫水平,再通过疫苗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对免疫程序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确保猪群的健康,防止疾病发生。本研究以哈密、克拉玛依、博乐的三个规模化猪场的3万余头猪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春秋两季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不同日龄的猪血清作为样品,通过ELISA法进一步测定CSFV、PRV、PRRSV和PCV2中的免疫抗体,再通过其消长规律进一步调整相应的免疫程序。结果:1.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2019年全年CSFV、PRV、PRRSV以及PCV2的抗体总阳性率为83.90%、71.57%、86.17%、87.25%,均超过了国标要求70%的合格率,其中CSF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A场,其次为C场、B场,PR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C场,其次为B场、A场,PRRS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A场,其次为B场、C场,PCV2抗体阳性率最高为A场,其次为B场、C场。2.2019年秋季相比较于春季,根据抗体阳性率及变异系数发现A场猪群在413周龄、B场710周龄及C场4-7周龄仔猪存在猪瘟野毒感染的风险;A、B、C三个场的能繁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等均存在PR野毒感染的风险;PRRS方面,A场秋季S/P值大于2.5的猪群较多,病毒活跃,感染风险大,B场春秋两季检测S/P值均小于2.39,维持阳性稳定状态,C场秋季10周龄后的仔猪S/P值均大于3.0,说明此阶段PRRS感染风险大;PCV2方面,A、B、C三个场的抗体阳性率及S/P值均分布均匀,免疫效果好。3.通过抗体消长规律、变异系数、感染风险分析,对各场疫苗程序进行调整,其中母猪按现有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仔猪按照以下程序操作:A场:0-3日龄(PR,0.5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各1头份,左右颈部肌肉注射),23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60日龄(CSF,2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B场:0-3日龄(PR,0.5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其中PCV2肌注1头份,PRRS肌注0.5头份),28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5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60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7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C场:0-3日龄(PR,1头份,滴鼻),14日龄(PCV2,PRRS各肌注0.5头份),21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45日龄(CSF,1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70日龄(PR,1头份,肌肉注射)。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对新疆三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的CSFV、PRV、PRRSV、PCV2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为科学免疫及综合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程杰[7](2020)在《安徽省滁州地区部分养殖场2018年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文中提出为掌握滁州地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为该地区的猪瘟和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在滁州地区的全椒、天长、凤阳、来安、南谯、明光6个县(市、区)选取养猪场、生猪屠宰场共30个,于2018年春、秋季采集猪血清样品548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猪瘟抗体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如下:猪瘟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0.29%(440/548),高于国家标准(70%);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为11.68%(64/548),感染率较高。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县(市、区)、不同规模、不同饲养方式、不同日龄、不同代次及不同企业性质分类,对2018年滁州地区部分养猪场、屠宰场血清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比较,得出:1.春、秋季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相当(±2.05%),春季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相比于秋季较高(14.99±1.92%>5.97±1.68%);2.不同地区间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差异较大(最高97.73±2.27%、最低62.87±3.75%),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差异显着(最高54.55±7.59%,最低0%);3.养殖存栏量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85%以上),同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也较高(12%以上)。

李岩[8](2020)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文中指出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Aujeszky’s disease)是一种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众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及一些禽类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是一种能感染神经系统的疾病,感染后几乎所有的动物会出现发热、瘙痒、脑脊髓炎等症状以及死亡。猪是该病的自然宿主,也是感染后唯一可存活的宿主。猪伪狂犬病是影响全球猪养殖业的主要的传染病之一,给世界各国的猪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此,世界各国对此病十分重视,并开启和实施了根除伪狂犬病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美国、德国、瑞典、丹麦、英国等国家,实现了家养猪群中伪狂犬病的净化。自2011年起,猪伪狂犬病出现新的变异株,该病在全球,尤其是我国,引起新一轮的暴发,此后,有着不少的PRV变异毒株被分离和鉴定。黑龙江省是一个养猪大省,部分地区也存在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在黑龙江省进行伪狂犬病毒的分离,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流行情况,研发以流行毒株制备的疫苗,为疫病的防控提供帮助。本研究从黑龙江哈尔滨市周边已经进行伪狂犬疫苗普免的养猪场中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流产仔猪的颌下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经PCR鉴定为存在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然后将病料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并采用PCR鉴定、血清中和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以及负染电镜的观察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致病性、生长特性等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分离株的g E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通过g E基因来了解分离株的分子特点;还对分离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分离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病料接种细胞后,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细胞病变,如圆缩、拉网、细胞融合等细胞病变,PCR鉴定结果为PRV阳性、病毒能被伪狂犬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病毒接种的细胞直接荧光反应有阳性信号以及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的病毒为PRV,并将此分离株命名为Hrb-2018株;该分离株接种家兔、小鼠以及断奶仔猪后,感染动物全部死亡,并均表现出典型的伪狂犬病临床症状,表明该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力;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分离株的最高病毒含量要高于经典株,病毒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也较经典株的时间短,表明分离株具有更强的细胞适应能力。所扩增的g E基因ORF全长1737bp,编码578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在98.3%~99.7%,氨基酸同源率在97.7%~99.3%。构建的遗传进化树表明,分离株与国内2011年之后分离的毒株在一个小的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内较为经典的分离株如EA株等处于一个较大的进化分支内,其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基因II型。与国外的分离株,如Becker株,则处于两个不同的大的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所分离株确为变异株。进一步对g E基因推到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分离株在第48位、492位各插入1个D天冬氨酸,以及488位V-I的变化,符合2011年后PRV变异株所具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用分离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断奶仔猪后,能产生良好的中和抗体水平,攻毒后,免疫组的猪除个别的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外,无其他任何临床症状,而未免疫的猪则全部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神经症状甚至死亡,表明用分离株有着良好的免疫原性;抗原差异性分析实验结果中,不同毒株在中和抗体水平以及攻毒保护率上均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疫苗的初步应用效果良好。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采集的病料中所分离得到的是猪伪狂犬病毒,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细胞适应性,为2011年起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毒株,该毒株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与我国广泛使用的疫苗株存在抗原差异,制备的灭活疫苗初步应用效果良好,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筛选疫苗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病原诊断等提供了有价值的毒株。

杨婉婷[9](2020)在《2018-2019年山东地区猪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各种疾病不断涌现,严重危害着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常见的三类疾病,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危害最大。其中猪呼吸道类疾病发生最为普遍。在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过程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如CSFV、PRRSV,PCV2及PRV的提前或者潜伏感染是重要的病因之一。免疫抑制性病毒能够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更多的疾病,所以对猪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对2018-2019年山东省部分地区猪场进行猪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出山东省猪群呼吸道疾病感染现状及病原的遗传变异,促进对目前CSFV、PRRSV和PCV2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以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奠定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调查结果为:1.2018-2019年期间,主要运用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共对2650份猪组织和猪鼻棉拭子,进行PRRSV、CSFV、PCV2和PRV共4种病原核酸检测。被检PRRSV、PCV2、CSFV和PRV的个体阳性率分别是3.81%(101/2650)、8.45%(224/2650)、4.42%(117/2650)和0.07%(2/2650)。数据分析显示,春秋季节各个猪群病原阳性率差异参差不齐,总的来说秋季发病率略高于春季,不同猪群中普遍存在PRRSV、CSFV和PCV2感染,不同地域被检测样品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对扩增的9条猪瘟病毒的E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HCLV疫苗株相比,这些毒株均存在11处氨基酸位点突变。对9条猪瘟病毒5’UTR和E2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这9条病毒均属于2.1d亚群,与Shimen株、HCLV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综上说明山东省猪瘟流行毒株已经朝着远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方向进化。3.PRRSV部分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以ORF5基因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有11条归类为谱系1,与NADC30样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其他9条属于谱系8,其中8条与JXA1高致病性毒株处于同一分支,表明山东省以NADC30型PRRSV流行为主。nsp2具有很高的变异性,nsp2变异可以导致新型HP-PRRSV毒株出现。对nsp2基因研究发现,本研究中基因序列nsp2的HVR中氨基酸存在缺失和插入,这都可能导致高致病性毒株的出现。4.PCV2全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对所测得的22条PCV2全基因序列进行归类,发现PCV2b和PCV2e为山东省主要流行毒株。与疫苗株相比,本试验毒株存在多处氨基酸位点突变,尤其是变异度较高的区域是否能够导致当前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仍需进一步研究。抗原指数预测分析发现,PCV2e亚型毒株的抗原指数与4株疫苗株差异最大,这提示了在免疫疫苗之前,我们需要对该地区对PCV2基因亚型进行流行性分析,特别是如果流行PCV2e亚型时,需要考虑是否免疫当前商品化疫苗。

冯艳霞[10](2020)在《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猪伪狂犬病是养猪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致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一旦发病就会导致母猪流产或者出现产下死胎的情况。成年猪感染该病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是却会导致猪群内其他猪感染;如果是刚刚出生的猪仔感染该病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死率可高达95%。本文就针对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症状以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某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1 伪狂犬病
    2 伪狂犬病毒
        2.1 PRV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
        2.2 PRV的复制
        2.3 PRV的变异毒株
    3 PRV的致病机制
    4 PRV的流行病学
        4.1 宿主范围
        4.2 传播方式
        4.3 临床症状
        4.4 病理变化
    5 PRV的诊断与检测
        5.1 PRV的ELISA检测
        5.2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5.2.1 人工感染家兔实验
        5.2.2 细胞培养PRV试验
        5.3 中和试验(SNT)
        5.4 免疫荧光法
        5.5 PCR技术
    6 防制
        6.1 规范引种
        6.2 疫苗免疫
        6.3 生物安全防控
        6.4 监测抗体水平动态
第二章 试验研究江苏某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器材
        1.2 猪伪狂犬病疫苗
        1.3 试剂
        1.3.1 PRV gpI(gE)抗体检测试剂盒
        1.3.2 PRV gB抗体检测试剂盒
    2 方法
        2.1 实验猪场
        2.2 猪场PR净化方案
        2.2.1 猪场PR净化的评定标准
        2.2.2 PR的免疫净化路线
        2.2.3 猪场PR感染程度
        2.2.4 猪场PR净化实施方案
        2.3 猪场PRV免疫和感染情况监测
        2.3.1 样本的采集
        2.3.2 检测方法
        2.4 PR净化后阴性场的维持
    3 结果
        3.1 2015年~2018年种猪PRV-gE抗体检测情况
        3.1.1 2015年种猪PRV-gE抗体检测情况
        3.1.2 2016年种猪PRV-gE抗体检测情况
        3.1.3 2017年种猪PRV-gE抗体检测情况
        3.1.4 2018年种猪PRV-gE抗体检测情况
        3.2 2015年~2018年种猪PRV-gE抗体阳性率趋势变化
        3.3 2017年~2018年期间检测种猪PRV-gB抗体情况
        3.4 PR对猪场生产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1 文献综述
    1.1 PR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1.1 PRV的基因组结构
        1.1.2 PRV的蛋白质
        1.1.3 致病性和毒力
    1.2 流行病学
        1.2.1 伪狂犬病的流行特征
        1.2.2 流行病学历史
    1.3 PRV疫苗研究进展
        1.3.1 经典的减毒活疫苗
        1.3.2 基因工程疫苗
        1.3.3 DNA疫苗
        1.3.4 基因重组疫苗
        1.3.5 PRV疫苗的免疫途径
        1.3.6 PRV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
    1.4 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控
        1.4.1 伪狂犬病的诊断
        1.4.2 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试验研究部分
    3.1 材料
        3.1.1 猪场选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4 主要试剂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PRVgE抗体检测
        3.2.2 中和抗体检测
        3.2.3 病原学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该猪场发病猪主要疾病调查
        3.3.2 血清学检测各猪群 PRV 感染情况
        3.3.3 该猪场PRV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3.4 PRV在猪群中的排毒规律研究
        3.3.5 猪场PRV传染源的来源与分布排查
        3.3.6 各猪群中和抗体监测
        3.3.7 免疫程序调整与优化
        3.3.8 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3.3.9 优化免疫后中和抗体监测及病原携带率分析
        3.3.10 优化免疫后经产母猪与育肥猪排毒情况对比分析
        3.3.11 优化免疫后死亡猪病因分析
        3.3.12 优化免疫后生产数据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规模化猪场病原学调查结果与讨论
    4.2 猪场PRV传染源的来源与分布排查
    4.3 PRV在猪群中的排毒规律研究分析
    4.4 优化免疫程序后中和抗体监测和病原携带率检测
    4.5 猪场生物安全漏洞筛查结果分析
    4.6 经济效益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PRV强毒株的分离及其gB、gD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PRV的病原学
        1.1 PRV的分类地位
        1.2 PRV的病毒粒子结构
        1.3 PRV的理化特性
        1.4 PRV的血凝性和培养特性
        1.5 PRV的病原性及致病机理
    2 PR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2.1 PRV的基因组特性
        2.2 PRV的主要基因及其功能
    3 猪伪狂犬病毒病的诊断方法
        3.1 临床诊断
        3.2 解剖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3.3 分子病原学诊断
        3.3.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3.2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3.4 血清学诊断
        3.4.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4.2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3.4.3 血清中和试验(SNT)
        3.4.4 乳胶凝集试验(LAT)
        3.4.5 免疫胶体金技术
        3.5 病毒分离
    4 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4.1 灭活疫苗
        4.2 传统弱毒疫苗
        4.3 亚单位疫苗
        4.4 核酸疫苗
        4.5 伪狂犬重组活载体疫苗
        4.6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4.6.1 第一代基因缺失苗
        4.6.2 第二代双基因缺失苗
        4.6.3 第二代三基因缺失苗
    5 猪伪狂犬的流行状况
        5.1 猪伪狂犬国外流行状况
        5.2 猪伪狂犬病国内流行状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与疫苗弱毒PCR方法的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毒、菌株及临床样品
        1.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1.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3 病料的研磨与DNA的提取
        1.4 单项PCR扩增
        1.5 DNA纯化回收,连接及转化
        1.5.1 DNA纯化回收
        1.5.2 连接
        1.5.3 转化
        1.5.4 蓝白斑筛选及测序
        1.6 双重PCR扩增
        1.7 双重PCR的特异性试验
        1.8 双重PCR的灵敏度试验
        1.9 双重PCR的重复性试验
        1.10 临床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毒株PCR扩增结果
        2.2 弱毒株PCR扩增结果
        2.3 双重PCR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2.4 双重PCR检测
        2.5 双重PCR的灵敏度试验
        2.6 双重PCR的重复性试验
        2.7 临床应用
    3 讨论
试验二 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试验动物及临床样品
        1.1.2 试验仪器
        1.1.3 工具酶及试剂
        1.2 病毒的PCR扩增
        1.3 PRV的分离及其gE基因的检测
        1.4 ST细胞中病毒滴度TCID50 的测定
        1.5 接种小鼠试验
        1.6 分离株的理化特性试验
        1.7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组织病料PRV的 PCR检测结果
        2.2 PRV的细胞培养与CPE的观察结果
        2.3 PRVgE基因检测结果
        2.4 PRV病毒含量测定结果
        2.5 接种小鼠试验结果
        2.6 分离株的理化特性试验结果
        2.7 分离株的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 讨论
试验三 PRV分离株gB、gD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毒株、细胞和菌株
        1.1.2 主要试剂设备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 病毒增殖培养及其DNA的提取
        1.4 PRV gB、gD全基因的PCR扩增、克隆与测序
        1.5 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RV gB、gD全基因的扩增结果
        2.2 PRV gB、gD全基因重组质粒的PCR和酶切鉴定
        2.3 gB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4 gB基因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
        2.5 gB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2.6 gD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7 gD基因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
        2.8 gD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4)猪伪狂犬病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1.1 PRV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1.2 PRV的理化特征
    1.3 PRV的致病机理
2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2.3 易感群体
3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3.1 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检测
        3.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1.2 中和试验
        3.1.3 乳胶凝集试验
    3.2 病原检测
        3.2.1 分离鉴定
        3.2.2 组织切片荧光检测(FA)
        3.2.3 PCR检测技术
4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
    4.1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
        4.1.1 生产管理
        4.1.2 防疫管理
        4.1.3 生物安全管理
    4.2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4.2.1 国外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4.2.2 国内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5)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PR病原学
        1.1 PRV的病毒粒子
        1.2 PRV的基因结构特性
    2 PRV理化特性
    3 PRV潜伏感染的特点
    4 PR的疫苗类型
        4.1 灭活疫苗
        4.2 自然缺失弱毒疫苗(活苗)
        4.3 基因工程疫苗
        4.4 几种重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
    5 PR的诊断
    6 PR的流行史
    7 国外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7.1 美国采取PR控制与根除计划简述
        7.2 欧洲国家采取PR控制与净化计划简述
        7.3 日本的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 国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8.1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2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示范场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3 华中农业大学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4 广东省农村农业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5 台湾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8.6 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试验研究
    第一节 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剖检变化
        2.3 PRV PCR鉴定
        2.4 试验场PRVgE基因测序
        2.5 PRVgE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析
        2.6 PRVgE基因的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
        2.7 PRVg E抗体阻断ELISA检测
        2.8 家兔感染试验
        2.9 紧急接种疫苗
        3 讨论
    第二节 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水平变化检测
        2.2 不同首免日龄接种疫苗后10天PRV抗体检测
        2.3 疫苗接种当天及后10天猪只PRV中和抗体平均滴度检测结果对比
        2.4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3 讨论
        3.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3.2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3.3 伪狂犬病理论优化免疫程序和生产实践免疫程序差异很大
        3.4 本试验优缺点
    第三节 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紧急接种PR疫苗,PR临床症状消失,PR得到控制
        2.2 PR净化前后PRVg E野毒抗原阳性率变化
        2.3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PRVg E野毒抗体阳性率变化
        2.4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中和抗体变化
        2.5 PR净化前后母猪群生产性能指标变化
        3 讨论
        3.1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着效果
        3.2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必须同时配合其它综合措施
        3.3 紧急接种PR疫苗,效果显着
第四章 全文总结
第五章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导师及作者简介

(6)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瘟的研究现状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致病机理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变化
        1.6 诊断与防控
    2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现状
        2.1 病原学
        2.2 流行病学
        2.3 发病机理
        2.4 临诊症状
        2.5 病理变化
        2.6 诊断及防治
    3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
        3.1 病原学
        3.2 流行病学
        3.3 致病机理
        3.4 临床症状
        3.5 病理变化
        3.6 诊断及防治
    4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4.1 病原学
        4.2 流行病学
        4.3 致病机理
        4.4 临诊症状
        4.5 临床诊断
        4.6 防治措施
    5 我国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病毒性传染病的现状
        5.1 流行病学
        5.2 疫苗免疫
        5.3 免疫程序
    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实验一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CSF抗体的检测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2 2019 年春季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2019 年秋季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4 免疫程序优化
        3 讨论
        3.1 A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3.2 B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3.3 C猪场猪瘟抗体的分析
    实验二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PR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2 2019 年春季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2019 年秋季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4 免疫程序优化
        3 讨论
        3.1 A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3.2 B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3.3 C猪场伪狂犬抗体的分析
    实验三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PRRS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2 2019 年春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2019 年秋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优化调整
        3 讨论
        3.1 A猪场PRRSV抗体结果分析
        3.2 B猪场PRRSV抗体结果分析
        3.3 C猪 PRRSV抗体结果分析
    实验四 新疆不同地区三个规模化猪PCV2 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个不同地区猪圆环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2 2019 年春季猪圆环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2019 年秋季猪圆环病抗体检测结果
        2.4 猪圆环病毒病免疫程序优化调整
        3 讨论
        3.1 A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3.2 B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3.3 C猪场圆环抗体结果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猪瘟抗体检测方法
作者简介
    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件

(7)安徽省滁州地区部分养殖场2018年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和符号清单
文献综述
    1.1 猪瘟概述
    1.2 伪狂犬病概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8年滁州地区不同季节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2 2018年滁州不同地区间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3 2018年滁州不同规模养殖场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4 2018年滁州地区不同饲养方式养殖场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5 2018年滁州地区不同日龄猪只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6 2018年滁州地区不同代次猪只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2.7 2018年滁州地区不同企业性质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猪瘟抗体结果的讨论
    3.2 关于伪狂犬野毒感染率结果的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1.1.1 易感动物
        1.1.2 传播途径
        1.1.3 国内外流行情况
        1.1.4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情况
    1.2 伪狂犬病毒的病原学
        1.2.1 分类地位
        1.2.2 基因组及其表达的蛋白
        1.2.3 病毒的致病机理
        1.2.4 病毒的理化特性
    1.3 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1.3.1 临床诊断
        1.3.2 实验室检测
    1.4 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4.1 灭活疫苗
        1.4.2 弱毒疫苗
        1.4.3 基因工程疫苗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细胞、毒株、血清和疫苗
        2.1.3 实验动物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6 主要溶液的配置和保存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1 病料的处理
        2.2.2 病料的PCR鉴定
        2.2.3 病毒的分离培养
        2.2.4 分离病毒的鉴定
        2.2.5 病毒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2.2.6 病毒的动物感染实验
        2.2.7 病毒gE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2.2.8 分离病毒灭活疫苗的初步应用
3 结果
    3.1 病料的鉴定结果
    3.2 病料的分离培养结果
        3.2.1 病毒的分离结果
        3.2.2 分离病毒含量的测定结果
    3.3 分离病毒的鉴定结果
        3.3.1 病毒株PCR的鉴定结果
        3.3.2 血清学鉴定结果
        3.3.3 电镜的观察结果
        3.3.4 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
    3.4 病毒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5 致病力试验测定结果
        3.5.1 对家兔的致病力测定结果
        3.5.2 对小白鼠的致病力测定结果
        3.5.3 对断奶仔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
    3.6 病毒gE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3.6.1 病毒gE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3.6.2 病毒gE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3.7 分离病毒灭活疫苗的初步应用结果
        3.7.1 分离株的免疫效果测定结果
        3.7.2 与经典疫苗株抗原差异性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4.2 猪伪狂犬病毒分离株的gE基因
    4.3 猪伪狂犬病毒分离株的免疫原性
    4.4 猪伪狂犬病毒分离株的抗原差异性
    4.5 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灭活疫苗初步应用的效果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2018-2019年山东地区猪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山东省生猪养殖与疫病现状
        1.1.1 山东省生猪养殖概况
        1.1.2 山东省生猪疫病现状
    1.2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的几种病毒性原发病原
        1.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2.2 猪圆环病毒
        1.2.3 猪瘟病毒
        1.2.4 猪伪狂犬病毒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被检样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试验中相关溶液及培养基
        2.1.5 实验引物设计
    2.2 方法
        2.2.1 流行病学相关病料的收集
        2.2.2 病原学检测方法
        2.2.3 病毒目的基因的RT-PCR/PCR扩增与克隆测序分析
3 结果
    3.1 样品的初步临床诊断
        3.1.1 样品采集
        3.1.2 收集到的病料剖检病变
    3.2 病原检测结果
        3.2.1 山东省不同季节猪场病原阳性率检测结果
        3.2.2 山东省不同猪群病原阳性率检测结果
        3.2.3 山东省不同区域病原阳性率检测结果
    3.3 目的片段的扩增
        3.3.1 山东省猪瘟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山东省猪圆环2 型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引发猪呼吸系统病毒病主要病原分析
    4.2 病毒目的基因的RT-PCR/PCR扩增与克隆测序分析讨论
        4.2.1 CSFV部分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讨论
        4.2.2 PRRSV部分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讨论
        4.2.3 PCV2 全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特征
2 病原体
3 病理变化
4 诊断
    4.1 实验室诊断
    4.2 临床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5.2分群饲养,注意对饲养密度的控制
    5.3 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6 结束语

四、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防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某种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研究[D]. 谢丽玲. 扬州大学, 2020(04)
  • [2]某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D]. 和伟.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PRV强毒株的分离及其gB、gD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D]. 顾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4]猪伪狂犬病简述[J]. 陈培强,张果,宇凌. 饲料博览, 2020(09)
  • [5]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贵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6]新疆三个规模化猪场CSF、PR、PRRS及PCV2免疫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免疫程序优化[D]. 马铭.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安徽省滁州地区部分养殖场2018年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D]. 程杰.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8]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D]. 李岩.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9]2018-2019年山东地区猪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D]. 杨婉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10]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 冯艳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5)

标签:;  ;  ;  ;  ;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