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印子新用途举例

五味印子新用途举例

一、五磨饮子新用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黄妍妍[1](2020)在《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越鞠丸是着名滋阴派医学家朱丹溪所创,由川芎、香附、苍术、栀子、神曲五味药物组成。主治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饮食不消,嗳腐吞酸诸证。功用行气解郁。《丹溪心法》中对越鞠丸的论述比较精炼,此方作为丹溪名方,经历了古今临床验证。本文通过研究越鞠丸文献资料,归纳其方证本质,阐述其应用规律,为临床使用本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方剂、方论类、药理研究类、临床医案类、临床观察类文献,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越鞠丸方证进行探讨。1)利用文义解读对方剂、方论类文献逐句分析,了解朱丹溪所处历史背景,归结出越鞠丸创立的历史渊源,及本方的方义;分析本方与其相关方证的鉴别;总结出古代名医对本方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近现代临床医案和观察类文献数据,总结越鞠丸主治疾病谱和临床运用的合方情况。研究现代临床医案类文献,通过运用频次统计、黄金分割法、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法与技术路线,揭示出越鞠丸的方证规律。结果:1.基本病机:气机不畅,气血失和;2.功效:行气解郁;3.疾病谱:统计发现越鞠丸证病因繁多,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妇科疾病为多;4.核心脉症: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脉以弦为主,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5.一般情况:(1)年龄:发病年龄以25岁‐55岁年龄段居多,占78.17%。(2)性别:男女比例为1:2.11,女性患者居多;(3)证型以气郁化火和气滞血瘀兼化火为主,病位以肝(胆)脾(胃)为主;(4)病因:以情志内伤最多,占62.14%;(5)病程:以1-3年最多,占25.12%;6.原方药物使用频次显示香附使用频次最多,川芎次之。原方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剂量相差甚微,皆在10克左右,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到3克;7.常随证加用补虚类(补气类最多)、清热类、行气类药物;从单味药物看,甘草76、柴胡66、半夏54、茯苓42、白芍40、当归38、郁金37、枳壳35、陈皮32、木香32、厚朴30、黄连29、山楂28、延胡索26、酸枣仁25、白术25、丹参24、赤芍22、大黄20、砂仁20等为越鞠丸加味使用频次相对多的药物;8.聚类分析显示核心药物药量会随着其核心脉症而发生变化,本文对主要类群第3类群和第2类群进行了分析,两者的核心脉症都是气机失常、气血失和所导致的全身症状,只是稍有微小变化,故两个类群的药物剂量有相应的细微变化;9.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越鞠丸核心脉症和核心药物关联置信度皆超过61.8%,可推断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具有关联性;10.合方情况:甘麦大枣汤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本研究选取科学的方法对越鞠丸证治规律进行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本方方证。由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失和导致六郁产生,是越鞠丸的基本病机,常见的临床使用指征是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弦脉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故临证多个系统的疾病凡是符合此病机和临床使用指征皆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刘阳[2](2019)在《芍药通便作用及其运用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一方面通过研究芍药的本草学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芍药通便的相关论述。另一方面以近现代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学方法,研究白芍在近现代便秘医案中的临床运用特点,包括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白芍的用量情况,以及白芍在便秘治疗中的配伍应用规律,阐述相关配伍机理,探讨白芍通便作用的机理以及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现代包含白芍的便秘医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符合的医案,将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12016表格中,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所建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软件对所建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关联规则,初步总结出白芍在近现代便秘医案中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白芍的用量情况,分析白芍在便秘治疗中的配伍环境,讨论常见配伍组合及其机理,并探讨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机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女性患者的医案数量要多于男性患者。从235个医案的患者年龄分布来看,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60岁以上患者分布人数为67例,占235个医案的28.51%;2.从疾病统计情况来看,244个医案绝大部分属于功能性便秘,少部分由肠道炎症如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以及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来看,含白芍的便秘医案中出现频次大于10次的证候类型有肝气郁结证、阴虚证、大肠结热证、气血两虚证、肝脾不调证、血虚证,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是肝气郁结证,占全部医案的30.33%,其次是阴虚证,占比23.36%,大肠结热证占比14.75%;3.从症状统计结果可见,出现频次≥10次的症状有29条,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是排便困难、大便秘结、不大便、排便不畅、大便量少、排便无力等主诉症状,伴随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腹胀、纳呆、腹痛、口干、腹痛、乏力等症状。综合舌脉的统计情况来看,出现频次较高的舌脉均表现为偏于阴津亏虚、气机阻滞、气血不足以及热盛津伤的征象;4.在244个医案中有方名记载的医案有215例,共涉及66个方剂的加减运用,出现频次前10位的方剂有四逆散、麻子仁丸、逍遥散、芍药甘草汤、增液汤、润肠丸、四物汤、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桂枝加芍药汤;5.在244个医案中与白芍配伍的组方药类共涉及18类,使用频次前8位的有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泻下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与白芍配伍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有当归、生甘草、火麻仁、柴胡、枳实、生白术、生地黄、厚朴、枳壳、炙甘草等;6.从244个医案中白芍的用量统计情况来看,生白芍的用量范围是6.0-74.0g,用量范围跨度比较大,平均用量为18.8g,中位用量、最常用量为15.0g,常用量范围是12.0-20.0g。炒白芍医案数量较少,其用量范围是9.0-30.0g,平均用量是14.6g,中位用量是12.0g,最常用量是15.0g,常用量范围是12-15g;7.在244个医案中有229例医案配伍应用的是生白芍,仅有15例医案配伍使用炒白芍;8.通过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对244个医案中全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可得出这些医案中与白芍配伍关联度较高的药物有生甘草、火麻仁、枳实、厚朴、生地黄、白术、炙甘草、枳壳等。结论白芍有通便作用,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可能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疏肝调肝、柔肝和脾,二是益阴敛营、滋养阴血,三是芍药有一定泻下作用。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配伍环境、用量、炮制三个方面,其中配伍环境、用量对白芍通便作用发挥尤为重要。赤芍是否有通便作用尚无典型的案例或相关药理学研究。

夏敏心[3](2018)在《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孙思邈,隋唐京兆华原人,孙思邈因幼年多病而发奋学医,着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不朽巨着。孙氏搜集、整理了大量方剂,仅《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已有方剂4500首之多,《千金翼方》中补充了2000余首,可谓集隋唐以前方剂学大成,其所收验方或大或小,从一味药物到几十味药物不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论文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蓝本,从两书中初步选择22个由两味药物构成的小方,从方剂的配伍、古代临床应用、现代应用及研究等方面,对小方展开较深入的讨论。为沉睡在文献中的良方能够重新服务于临床而做一些工作。

刘晶晶[4](2017)在《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综合分析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对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前后的积分、HAMD抑郁量表相关项目评分的变化以及用药后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该法在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病区及门诊收治的中风后呃逆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入选6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组(以下简称中医组)和氯丙嗪组(以下简称西药组)。其中中医组33例,西药组27例。两组疗程均为3周。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量表相关项目积分的变化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 88%,西药组为77.78%。两组呃逆证候治疗后评分比较,中医组为1.55±0.42,西药组为2. 08±0. 31。经过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抑郁情绪、胃肠道症状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呃逆症状和抑郁情绪表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郝静[5](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俞芹[6](2015)在《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总结、传承与发扬谢兆丰老中医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总结谢师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思辨规律及临证经验,予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治疗NAFLD,并评价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便筛选出临床疗效肯定的经验方,为院内制剂进行前期准备。方法:本论文是在谢师的指导下,通过跟师抄方、实时整理病历、听课、反复研习谢师学术经验的论文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结合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对谢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遵循其“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的理论,开展应用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跟名老中医师承学习的必要性,指出谢师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治疗NAFLD。论文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简介谢兆丰教授及其行医与治学理念,探学术根基,源于《内经》,法于《伤寒》,广涉诸家。通过三年跟师学习及中医经典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谢师的学术思想归类为七大特色:以辨证施治为根据;强调分期论治;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师古又不泥古;为病寻药,创制专方;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分别从慢性肾炎,肺痨,肝硬化腹水,小便失常等典型疾病的治疗中展示谢师丰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用药经验部分,介绍了藿香、生薏苡仁、川芎、郁金、佛手、木香、石菖蒲、苍术、仙灵脾等。论文的第二部分(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包括辨证论治、经方应用、自拟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药及有效成分、谢师治疗NAFLD经验的研究等方面。论文的第三部分(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临床研究):散积消脂汤是谢兆丰老中医的验方之一,用于治疗脂肪肝(轻、中度),也是体现谢师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学术思想的代表方。本研究是按照相关的标准,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配合随症加减,如胸闷者加用薤白、瓜蒌等,腰膝酸软者加用川断、寄生、杜仲等,纳差者加用神曲、炒莱菔子、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等,嗳气频作者加用竹茹、旋覆花等,恶心者加用竹茹、法半夏等,转氨酶增高者加用垂盆草、五味子等;对照组予易善复胶囊,每日6粒,分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疗程(1个疗程1个月),并随访3月;两组均配合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等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大常规(血、尿、大便)、肾功能、心电图的情况;采用SPSS15.0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是在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机遇下,对谢兆丰教授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一次较全面的总结。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源于《内经》、法于《伤寒》广涉诸家。目前,治疗NAFLD西药不良反应多,西医缺乏有效办法,而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病证结合的思路出发,临床采用专方论治,是目前脂肪肝治疗和研究的主流。谢师的学术思想可归类为七大特色:以辨证施治为根据;强调分期论治;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师古又不泥古;为病寻药,创制专方;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谢师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超痊愈43.33%(13/30);对照组B超痊愈16.67%(5/3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超影像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27/30)与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有显着的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作用较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有所改善,说明加味散积消脂汤对改善NAFLD(脾虚痰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有一定的疗效;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但组内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散积消脂汤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对照,体重均有减轻(P<0.05),提示加味散积消脂汤与易善复类似,均有一定减轻体重的功效。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LT、AST、GG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TG、TC、HDL-C、LDL-C、 ALT、AST、GGT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有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TG、TC、 HDL-C、LDL-C、ALT、AST、GGT有反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大常规(血、尿、便)、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根据本课题研究成果本人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4篇: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纂要(四川中医2014年32卷11期3-5页)、散积消脂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15年33卷1期79~81页)、泻脾除秽汤(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5月14日第4版)、谢兆丰名老中医自拟方简介(中医药信息2015年32卷5期79~81页)。结论:谢兆丰教授学有渊源,师有所宗,有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人创新观点:基于谢师经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在继承学习及应用谢师验方的基础上,通过温习古典医籍,结合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健脾、理气、化痰、祛瘀”是NAFLD的基本治疗大法,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患者,临床效果较显着,且作用持久不易出现反弹,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曾子芸[7](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梁玲,杨榆青,聂坚,张建英[8](2013)在《五磨饮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五磨饮子出自明代,由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五味中药组成,方中各药等分。《医便》注:"治七情郁结等气,或胀痛,或走注攻冲。"《医方考》:"暴怒暴死,名曰气厥,此方主之。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该方从明代至

田林林[9](2013)在《喘证系列方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喘证系列方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从蛋白质组学研究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患者经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表达改变,评价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传统中医药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和临床支持。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分为4个试验组,试验Ⅰ组为喘证1号方组和对照组各12例,证属喘证(气虚血瘀型);试验Ⅱ组为喘证2号方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证属喘证(阳虚水停型);试验Ⅲ组为喘证3号方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证属喘证(痰热蕴肺型);试验Ⅳ组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例。规范化西药治疗基础上,4组疗程均为两月(干细胞移植组疗程为1-3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评分、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蛋白质组学测定、血常规、肝功、肾功等指标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试验Ⅰ组结果:症候总疗效方面:喘证1号方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1方组改善症状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喘证1号方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喘证1号方症候积分减少更为明显(P<0.01)。主要症状改善方面,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咳嗽、乏力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浮肿、胸片异常、咳痰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大、颈静脉、心悸、尿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喘证1号方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分级改善更为明显(P<0.05)。喘证1号方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其具有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的作用。喘证1号方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NP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者之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喘证1号方降低BNP幅度较大,故对BNP降低有一定作用。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喘证1号方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1号方有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治疗前后舌脉比较,喘证1号方异常舌脉消失率更高。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喘证1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益。试验Ⅱ组结果:症候总疗效方面:喘证2号方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2方组改善症状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喘证2号方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喘证2号方症候积分减少更为明显(P<0.01)。主要症状改善方面,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浮肿、胸片异常、乏力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颈静脉、心悸、尿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大、咳嗽、咳痰无统计学差异(P>0.05)。喘证2号方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分级改善更为明显(P<0.05)。喘证2号方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其有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的作用。喘证2号方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NP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者之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喘证2号方降低BNP幅度较大,故对BNP降低有一定作用。喘证2号方与对照组治疗后射血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2号方有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治疗后舌脉比较,喘证2号方组异常舌脉消失率更高。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喘证2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益。试验Ⅲ组结果:症候总疗效方面:喘证3号方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3方组改善症状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喘证3号方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喘证3号方症候积分减少更为明显(P<0.01)。主要症状改善方面,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咳嗽、咳痰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颈静脉、乏力、胸片异常有统计学差异(P<0.05),浮肿、肝大、心悸、尿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喘证3号方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分级改善更为明显(P<0.05)。喘证3号方组与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3号方有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的作用。喘证3号方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NP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喘证3号方降低BNP幅度较大,故对BNP降低有一定作用。喘证3号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射血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喘证3号方有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治疗后舌脉比较,喘证3号方组异常舌脉消失率更高。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喘证3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益。试验Ⅳ组结果:症候总疗效方面:干细胞移植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与对照组相仿。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症状改善方面,心悸、呼吸困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症状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干细胞移植有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的作用。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NP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细胞移植降低BNP幅度较大,故对BNP降低有一定作用。干细胞移植组与其对照组均有改善射血分数的作用(P<0.05),但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干细胞移植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益。结论:喘证1、2、3、号方是临床治疗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痰热蕴肺型)的有效方剂,在改善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BNP值、LVEF值、6min试验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是慢性心力衰竭一种新的手段,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疗效,其操作过程安全,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

梁玲,聂坚,张建英,楚更五[10](2013)在《五磨饮子考释》文中提出五磨饮子是出自明代的一首方。一直以来,对于本方的最初出处说法不一。通过梳理与五磨饮子方源密切相关的文献着作,整理分析该方最初出处,并对其方名、用法、用量及加减化裁等进行简单释评,为本方的临床使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五磨饮子新用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磨饮子新用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越鞠丸方证基本认识
    1 组成与用法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功效与主治
        3.1 功效
        3.2 主治
    4 病机与治则
    5 药物分析
    6 配伍意义
    7 越鞠丸相关方证鉴别
        7.1 小柴胡汤方证
        7.2 四逆散方证
        7.3 逍遥散方证
        7.4 柴胡疏肝散方证
    8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的理解和运用
        8.1 名医名家对越鞠丸的理解
        8.2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运用的概述
第二章 现代临床医案统计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频次统计
        2.2 黄金分割法
        2.3 聚类分析
        2.4 关联规则
    3 技术路线
        3.1 资料来源
        3.2 资料收集标准
        3.3 文献检索整理流程图
        3.4 数据标化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越鞠丸核心脉症
        4.3 越鞠丸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4.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4.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
        4.6 越鞠丸合方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核心脉症
        5.3 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5.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5.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5.6 越鞠丸的合方情况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越鞠丸临床运用与药理作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芍药通便作用及其运用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便秘中医学研究概述
前言
第一部分 芍药的文献研究
    1 芍药本草学历代沿革
    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芍药的功效主治
第二部分 芍药通便作用的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1.1 《伤寒论》中关于芍药通便的论述
        1.2 本草学着作中关于芍药通便的记载
        1.3 医方、医案中关于芍药通便的运用
    2 现代药理研究
    3 现代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 白芍在近现代便秘医案中的运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信息规范
        3.4 建立数据库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医案基本情况
        4.2 频次统计
        4.3 关联分析
        4.4 含白芍的较强关联配伍组合
    5 小结
讨论
    1 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机理探讨
    2 影响白芍发挥通便作用的因素
    3 创新之处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医案来源
致谢
个人简历

(3)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背景
    1.孙思邈介绍
    2.《千金方》内容概要
    3.小方研究
        3.1 小方起源
        3.2 小方发展
        3.3 小结
第二部分 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内容
        1.1 《千金方》版本选择
        1.2 《千金方》小方选择标准
        1.3 《千金方》小方研究对象
    2.课题研究方法
    3.课题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
    1.紫菀 款冬花
    2.通草 细辛
    3.车前草 桑白皮
    4.大腹槟榔 杏仁
    5.干姜 赤石脂
    6.半夏 干姜
    7.大枣 葱白
    8.黄连 生姜
    9 酸枣 榆叶
    10.香薷 扁豆
    11.白茅根 小蓟根
    12.柴胡 决明子
    13.生地黄 川大黄
    14.生栝楼 黄连
    15.桑根白皮 榆根白皮
    16.茯苓 牡蛎
    17.蛇床子 菟丝子
    18.芦根 茅根
    19.乌梅 黄连
    20.厚朴 大黄
    21.巴戟天 生牛膝
    22.蒲黄 当归
第四部分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问题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柴胡桂枝汤现代临床运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六字诀功法的临床治疗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 前言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
        2.2.2 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
        2.2.3 中医肝胃不和型的证候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标准
        2.3.4 脱落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分组方法
        2.4.2 治疗方法
        2.4.3 疗效判定
        2.4.4 观察指标
        2.4.5 质量控制措施
        2.4.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数据
    3.3 结论
4 讨论
    4.1 关于呃逆病名的历史演变
    4.2 中风后呃逆的病机探讨
        4.2.1 心脑受病神不导气
        4.2.2 肝克脾土胃气上逆
        4.2.3 痰浊中阻胃失和降
        4.2.4 阴虚燥热胃火上扰
        4.2.5 气虚血瘀胃失和降
        4.2.6 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4.3 中风后呃逆肝胃不和病机分析
    4.4 柴胡桂枝汤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的理论探讨
        4.4.1 调枢机以利升降
        4.4.2 调营卫以平冲逆
    4.5 方药分析
    4.6 病证分析
    4.7 六字诀养生法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的理论探讨
        4.7.1 六字诀发展渊源
        4.7.2 六字诀练功顺序
        4.7.3 六字诀的辩证施治
    4.8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介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6)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1 谢兆丰教授简介
        1.2 谢兆丰教授行医与治学理念
        1.3 探学术根基,源于《内经》、法于仲景、广涉诸家
    2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2.1 以辨证施治为根据
        2.2 强调分期论治
        2.3 病证结合,中西合参
        2.4 师古又不泥古
        2.5 为病寻药,创制专方
        2.6 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
        2.7 扶正重在健脾益肾
    3 谢兆丰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3.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
        3.2 肺痨四大症的中医治疗
        3.3 肝硬化腹水消退后的中医治疗
        3.4 升陷汤治疗小便失常
        3.5 出血证治疗八法
        3.6 慢性肝炎从胃论治
        3.7 胃痛从肝论治
        3.8 用药经验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
    1 辨证论治
    2 经方应用
    3 自拟方运用
    4 中成药治疗
    5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6 谢兆丰教授治疗NAFLD经验总结
        6.1 NAFLD病因病机
        6.2 重视调理气机
        6.3 化痰祛瘀贯始终
        6.4 辨症选药
        6.5 散积消脂汤,为谢师验方之代表
    7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加昧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1.6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观测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B超改变比较
        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比较
        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7 随访3个月临床疗效、血脂、肝功能、肝脏B超改变比较
        8 安全性指标检测
    讨论
        1 加味散积消脂汤的立法依据
        2 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作用探讨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7)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9)喘证系列方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标准
        1.1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1.2 喘证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3 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标准
        1.4 生活量表
        1.5 试验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临床资料分析
        3.1 试验Ⅰ组临床资料分析:
        3.2 试验Ⅱ组临床资料分析
        3.3 试验Ⅲ组临床资料分析
        3.4 试验Ⅳ组临床治疗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试验Ⅰ组研究结果
        4.2 试验Ⅱ组研究结果
        4.3 试验Ⅲ组研究结果
        4.4 试验Ⅳ组研究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1.1 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的认识
        1.2 中医对心力衰竭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心力衰竭辨证论治的认识
    2 现在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 中西医结合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4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希望:干细胞移植
        4.1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认识
        4.2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5 生活质量评价
    6 喘证 1 号方处方依据
        6.1 方药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药物分析
    7 喘证 2 号方处方依据
        7.1 药物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药物分析
    8 喘证 3 号方处方依据
        8.1 药物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药物分析
    9 喘证系列方及干细胞移植疗效分析
        9.1 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9.2 改善心功能、BNP 值、6 分钟步行试验、射血分数分析
        9.3 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五磨饮子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1 源流考
2 释评
    2.1 方名释评
    2.2 配伍释评
    2.3 用法释评
    2.4 用量释评
    2.5 加减释评
3 结语

四、五磨饮子新用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D]. 黄妍妍.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芍药通便作用及其运用规律的文献研究[D]. 刘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孙思邈小方选析与应用研究[D]. 夏敏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D]. 刘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D]. 俞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2)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五磨饮子研究进展[J]. 梁玲,杨榆青,聂坚,张建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05)
  • [9]喘证系列方和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 田林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10]五磨饮子考释[J]. 梁玲,聂坚,张建英,楚更五.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01)

标签:;  ;  ;  ;  ;  

五味印子新用途举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