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

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

一、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郭宏伟,付维利,刘小北,谭文翔[1](2022)在《1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分析》文中提出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诊治体会。回顾2009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诊治资料。R0切除12例,R1切除6例,肿瘤未切除放置T管支撑引流1例。16例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7个月;1例R0切除患者至今生存期49个月;2例R1切除术后放疗,迄今28、45个月尚未见肿瘤转移及胆道梗阻。术前三维重建技术确定肿瘤与肝内外血管、胆管的关系,更准确地判断肿瘤切除切净的可能性,切缘不净(R1)患者术后放化疗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年丰,冯思佳[2](2021)在《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V1)胆管肿瘤诊治的解读》文中研究表明胆管恶性肿瘤大多为胆管上皮腺癌,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不同部位的胆管癌在临床表现上不同,诊治也存在差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每年更新发布《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为全世界肝胆肿瘤治疗提供指导。本文将围绕最新的《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V1版》,对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进行解读。

熊世锋,邹浩[3](2021)在《淋巴结清扫在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总体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治疗方式。胆道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机会以及预后不良。为了降低肿瘤转移及复发的可能,术中往往需要清扫淋巴结,但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对于胆道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意见尚未统一。因此,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对淋巴结清扫在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李伟男,李敬东[4](2021)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与难点》文中提出肝门部胆管癌是起源于起源于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以及三者汇合区的恶性肿瘤。Gerald Klatskin于1965年首先在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报道,故又称Klatskin瘤[1]。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的50%~70%,总体发病率较低,但预后较差。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规范化诊治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2-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

包巴图[5](2021)在《PD-L1和EGF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辉[6](2021)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差异,初步评估腹腔镜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围肝门胆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肝功能情况(TBIL、ALT、AST、AL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漏、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28)和腹腔镜组(n=24),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结果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肝门胆管癌21例(Bismuth分型I型10例,II型7例,III型3例,IV型1例),侵犯肝门的胆囊癌2例,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1例;开腹组肝门胆管癌24例(Bismuth分型I型8例,II型5例,III型7例,IV型4例),侵犯肝门的胆囊癌2例,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2例。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392.12±75.00min vs 317.22±47.27min),而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245.29±133.23ml vs 444.45±277.81ml;3.29±1.35d vs 4.11±1.21d;11.59±1.66d vs14.26±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胆漏腹腔镜组2例、开腹组3例;腹腔出血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术后肺部感染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3例;术后肝功能衰竭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1例;腹腔镜组无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而开腹组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腹腔感染。其中胆漏、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而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要显着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3、7天TBIL、ALT、AST、ALB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中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等的近期治疗效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高丽[7](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肝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在治疗ICC上是有争议的,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但是很少有研究专门评估腹腔镜手术在ICC中的作用。而这最主要的原因或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方面ICC发病数量较低。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ICC发病的隐匿性,大多数病人在初次诊断时即失去了手术机会。第三,由于ICC患者特殊的肿瘤学特征,经常需要行肝大部切除术,并且需要进行大血管和胆管的重建,以及清扫足够的淋巴结,而在腔镜下完成这些操作挑战较大。目前为止,相关的病例及报道仍然较少。因此,对于该技术治疗ICC的效果目前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希望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因ICC接受肝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开腹肝切除术及腹腔镜肝切除术两组,对两组之间一些可能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变量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匹配后的样本再次进行分析,数字变量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正态分布)或中位数(四分位范围)(非正态分布)。X2或Fisher精确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而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连续变量。卡普兰—迈耶法(KM)用于获得累积存活率。为了克服可能的选择偏差,使用对数秩检验比较PS匹配组之间的存活曲线,设置卡钳值=0.1,双尾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匹配均选择nearest匹配法,统计分析均使用专用软件(R软件,Matchlt包,适用于Windows)进行。由此来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长短期结果。[结果]:1:1匹配后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开腹组37例,腹腔镜组37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特征方面均无差异,手术难度相关的因素匹配结果满意,而切除范围、是否有结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既往腹部手术史方面的匹配效果也令人满意。两组的基线特征匹配良好。比较明显的差异是LLR组有较少的术中出血量[OLR组364.1ml vs LLR组242.4ml,p=0.008],较低的术后严重并发症[OLR组8(22%)vs LLR组2(5%),p=0.041]和较短的住院时间[OLR组 11 天 vs LLR 组 9 天,p=0.022],但在住院费用[(60925 ¥ vs 61429 ¥,p=0.953)]上并没有差异。术后反映肝功能的一些指标,如ALT,AST,TBIL,PLT,ALB,PT在术后1,3,6天均无明显差异(除外第3天的PLT)。其余围术期指标未见明显差别。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OS组p=0.82 VS RFS 组 p=0.41)。[结论]:与接受开腹治疗的ICC患者相比,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在出血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时间等短期结果上有优势。在长期结果上,两者无明显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远期的并发症。这可能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来供给更多证据。

刘文东[8](2021)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开始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而行腹腔镜或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旨在评价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21年4月的30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R0切除率、携带胃管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肝功能变化、住院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均无死亡。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Bismuth-Corlette分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完成腹腔镜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10.71±4.92cm vs 24.625±2.1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R0切除率、携带胃管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13.29±4.14天vs 17.50±4.69天),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相当的,但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具有腹壁切口小、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完善的术前评估、适当的病例选择下,肝门部胆管癌可以作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李传涛[9](2021)在《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近10年在我科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血常规及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以及术前NLR和PLR是否对T分期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由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实术前NLR和PLR对T分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由ROC曲线可知,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4.12和184.56。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NLR与肿瘤位置(χ2=5.622 P=0.018)和T分期(χ2=8.501P=0.004)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术前PLR与T分期(χ2=9.350 P=0.002)、肿瘤大小(χ2=4.720 P=0.030)和淋巴结转移(χ2=6.692 P=0.010)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无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NLR与T分期(OR=2.999,P=0,026)和肿瘤位置(OR=0.346,P=0.032)有关联;术前PLR与T分期(OR=3.635,P=0.007)和肿瘤大小(OR=1.728,P=0.031)有关联,与淋巴结转移转移无相关性,P>0.05。术前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95%CI 0.727-0.894,P<0.01)和0.794(95%CI0.708-0.880,P<0.01),表明术前NLR和PLR对不同T分期有预测价值。结论术前NLR和PLR是一种简单、便捷、实用的检测指标,可以用于术前对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的评估,同时对不同的AJCC T分期有预测价值。

辛颖慧[10](2021)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目的:通过对不同层厚图像的比较,推荐高分辨薄层磁共振扫描的最优层厚,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图像对于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 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76例胆管系统相关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 Philips 3.0T Ingenia磁共振高分辨增强扫描检查,除常规扫描序列外,在延迟期和肝胆特异期采集三种不同层厚(1.0mm、1.2mm和1.5mm)的高分辨轴位和斜冠状位图像,斜冠状位指平行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的层面。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共同对三种层厚的高分辨扫描图像显示胆管的清晰度和辨识能力进行分析,对三种层厚的高分辨扫描图像的胆管显示情况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高代表图像对胆管的显示能力越好)。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优高分辨率层厚组。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分别依据常规图像、常规图像+最优高分辨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并对疾病的良恶性进行判断,记录诊断信心值(1-5分,分值越高越有信心)。入组患者的疾病良、恶性诊断通过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经临床诊治后随访证实。分别比较两位观察者通过常规图像、常规图像+最优高分辨图像作出的诊断的准确率。对两位观察者均诊断正确的病例,对两位观察者的诊断信心值进行比较,并对两位观察者的诊断信心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76例,包括良性疾病患者37例和恶性疾病患者39例。三种不同层厚图像的综合图像质量评分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层厚两两比较:层厚1.2mm图像评分(4.12±0.80)和层厚1.5mm图像评分(4.05±0.82)均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2.93±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2mm图像和层厚1.5mm图像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7),但层厚1.2mm图像评分(4.12±0.80)高于层厚1.5mm 图像评分(4.05±0.82)。三种层厚图像对于胆总管及肝总管、胆囊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处的显示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1.2mm图像对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32±0.57)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1±0.76)和1.5mm图像评分(3.04±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5mm图像对肝左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04±0.77)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1±0.76),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95)。层厚1.2mm图像对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24±0.73)高于层厚1.0mm图像评分(3.00±0.73)和1.5mm图像评分(2.89±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层厚1.0mm图像对肝右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评分(3.00±0.73)高于层厚1.5mm图像评分(2.89±0.78),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两位观察者通过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得出的诊断准确率[97.4%(观察者1)和96.1%(观察者2)]高于常规图像组的诊断准确率[96.1%(观察者1)和94.7%(观察者2)],而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观察者分析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的诊断信心值[4.82(观察者1)和4.77(观察者2)]高于常规图像组的诊断信心值[3.52(观察者1)和3.86(观察者2)],且二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图像+高分辨图像组两位观察者诊断信心值间的一致性(K=0.778)高于常规图像组(K=0.457)。结论:三种不同层厚高分辨增强扫描图像的综合图像质量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层厚1.5mm图像和层厚1.2mm图像的评分均高于层厚1.0mm图像。对于左、右肝管二级分叉及远侧胆管的显示,层厚1.2mm图像优于层厚1.0mm和层厚1.5mm图像。因此,我们建议将1.2mm层厚作为胆系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扫描的推荐层厚。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扫描图像对细节的显示更清晰、明确,可以提高观察者的诊断信心。第二部分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目的:探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以提高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和病史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了层厚为1.2mm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检查(Philips 3.0 T Ingenia磁共振扫描仪)。增强磁共振检查使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注射液(Gd-BOPTA,商品名:莫迪司)或钆塞酸二钠注射液(Gd-EOB-DTPA,商品名:普美显)。采用mDixon序列在对比剂注射后分别采集动态增强各期的1.2mm轴位高分辨图像:动脉期(15-25s)、门脉期(60-70 s)、平衡期(2min)和延迟10 min以及肝胆特异期(使用莫迪司为90 min,使用普美显为20min);在对比剂注射后的平衡期(3min)和肝胆特异期(使用莫迪司为90 min,使用普美显为20min)采集1.2mm斜冠状位高分辨图像,斜冠状位是指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分叉所在的层面。两位腹部影像学专家进行图像分析。(1)胆管系统: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体系,比较MRCP与MRCP联合高分辨增强扫描图像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判断的准确率。同时对胆管系统不同部位的受累情况进行具体评价,总共将胆管系统分为6段进行评价。(2)血管系统:依据国际胆管癌组织分期系统标准对肿瘤累及血管的情况进行评价。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系统的评价范围均包括4段,血管系统受累情况分析采用4分评分法。为探讨适用于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的血管受累标准,设置“180度标准”和“90度标准”,分别代表将肿瘤与动脉或静脉的接触周径>180°或90°定义为血管受累,并对两个标准的诊断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MRCP联合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Bismuth-Corlette分型判断准确率(97.2%)高于MRCP的准确率(86.1%),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的加入提高了对肿瘤累及胆管范围的判断准确率(p<0.05)。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胆管不同部位受累情况评价的总准确度为97.7%(211/216支胆管段),观察者之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p<0.05)。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对肿瘤累及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情况评价的总准确度分别为96.5%(139/144支门静脉段)和94.6%(139/147支肝动脉段),观察者之间均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p<0.05)。在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上显示肿瘤与血管接触周径为90°~180°的血管段(3例门静脉段和5例肝动脉段),均经手术记录和病理诊断报告证实血管受累。在门静脉系统和肝动脉系统的评价中,两种标准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系统p=0.25,肝动脉系统p=0.062),但“90度标准”的诊断准确率(门静脉系统98.6%和肝动脉系统98.0%)高于“180度标准”的准确率(门静脉系统96.5%和肝动脉系统94.6%)。结论:高分辨增强磁共振能够在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胆系和血管受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提高术前判断肿瘤分型和分期的准确度,并能够为临床选择最优治疗方法提供帮助。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图像,我们推荐将肿瘤与血管的接触周径>90°作为判定血管受累的标准。

二、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1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术前影像学诊断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2.2 术后生存
3 讨论
    3.1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
    3.2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2)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V1)胆管肿瘤诊治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危险因素及分期
    1.1 危险因素
    1.2 分期
        1.2.1 肝内胆管癌分期:
        1.2.2 肝外胆管癌分期:
2 诊断与术前评估
    2.1 实验室检查
    2.2 影像学检查
    2.3 有创检查
    2.4 基因检测
    2.5 术前评估
3 手术治疗
    3.1 肝内胆管癌
    3.2 肝外胆管癌
    3.3 随访
4 非手术治疗
    4.1 化疗
    4.2 放疗
    4.3 靶向治疗
5 小结

(3)淋巴结清扫在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GBC淋巴结清扫
    1.1 GBC淋巴结转移评估
    1.2 GBC淋巴结清扫范围
2 ICC淋巴结清扫
    2.1 ICC淋巴结转移评估
    2.2 ICC淋巴结清扫范围
3 pHCC淋巴结清扫
    3.1 pHCC淋巴结转移评估
    3.2 pHCC淋巴结清扫范围
4 DCC淋巴结清扫
    4.1 DCC淋巴结转移评估
    4.2 DCC淋巴结清扫范围
5 总结与展望

(4)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与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前评估及手术规划
二、肝门部结构的显露
三、R0切除
四、血管和胆道切除、重建,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和神经丛廓清

(6)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准备
        2.4.1 术前检查
        2.4.2 围术期准备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病人管理
    2.7 资料收集
    2.8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对比
    3.2 围术期资料对比
    3.3 围术期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3.3.1 围术期TBIL变化情况对比
        3.3.2 围术期ALT变化情况对比
        3.3.3 围术期AST变化情况对比
        3.3.4 围术期ALB变化情况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术前胆道引流
    4.2 围术期结果分析
        4.2.1 手术时间
        4.2.2 术中出血
        4.2.3 R0 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4.2.4 术后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
        4.2.5 术后并发症
        4.2.6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4.3 手术难点讨论
        4.3.1 围肝门区的处理
        4.3.2 胆肠吻合
        4.3.3 尾状叶切除
        4.3.4 血管切除重建
    4.4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腹腔镜技术在围肝门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7)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述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
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围手术期处理
    3.研究资料的采集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10)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的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常用分型分期系统及胆管系统MR成像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1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分析[J]. 郭宏伟,付维利,刘小北,谭文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2(01)
  • [2]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V1)胆管肿瘤诊治的解读[J]. 李年丰,冯思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09)
  • [3]淋巴结清扫在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 熊世锋,邹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
  • [4]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与难点[J]. 李伟男,李敬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4)
  • [5]PD-L1和EGF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包巴图.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6]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D]. 刘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7]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对比研究[D]. 高丽. 山东大学, 2021(12)
  • [8]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 刘文东. 山东大学, 2021(09)
  • [9]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D]. 李传涛.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10]高分辨增强磁共振对胆系良、恶性疾病诊断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价值[D]. 辛颖慧. 山东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影像学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