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足菌肿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

足足足菌肿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

一、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清,许祖梅[1](2018)在《足分支菌病16例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足分支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支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均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14例71块骨受累,包括跖骨27块,跗骨31块,楔状骨16块,趾骨9块,胫骨2块及腓骨2块;1例呈单发性骨质破坏,累及第5跖骨基底部;1例无骨质破坏。X线改变为侵蚀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13例关节间隙变窄,4例骨膜反应。结论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贺赟[2](2017)在《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目的总结和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30年暗色丝孢霉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治状况,并对国内外暗色丝孢霉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通过CNKI、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检索1987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本文共纳入文献107篇,共计有116例患者为暗色丝孢霉病。其中暗色丝孢霉病感染临床类型以皮肤及皮下组织型为主,其他感染临床类型包括系统性、角膜型、浅表型感染和甲暗色丝孢霉病等。该病诱因以上皮屏障被破坏、特发性免疫功能异常最为多见,其次为长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提供相关信息但未发现诱因及基础疾病的患者占32.65%(32/98)。病原学诊断主要依据真菌镜检、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分子鉴定,有超过1/2的病例(62株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有近1/3的病例(45株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治疗上我国以系统性抗真菌治疗为主,伊曲康唑为近20年来该病最常用药。107例提供预后信息的患者中因该病死亡10例,占9.35%(10/107);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型死亡率最高,共6例,占此型已知预后人数的75%(6/8)。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感染数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类型以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为主,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较高。各科医生应提高该病各型临床及病原诊断水平,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并积极开展分子鉴定,同时尽可能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第二部分: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暗色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并为建立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的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7属10种50株暗色真菌进行YeastOne药敏试验,并与CLSIM38-A的标准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暗色真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基本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相符,YeastOne方法和CLSI M38-A方法对非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基本符合率较高。结论YeastOne方法测试非棘白菌素类药物时和标准化方法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采用YeastOne方法测试棘白菌素类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时通过观察MEC更准确。

谢祎,侯雪新,徐帅,张景山,刘爱忠,李振军[3](2015)在《53例诺卡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预后。方法检索1998-2013年国内医学数据库所报道的53例诺卡菌感染病例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既往患病的诺卡菌病例为研究组,既往体健的诺卡菌病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53例诺卡菌病例中,31例存在基础疾病。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除凹陷性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2,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TMP-SMX)、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等敏感。两组病例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5)。结论诺卡菌感染部位多见于肺,其临床特点无明显异质性,预后存在明显异质性,复方磺胺甲恶唑仍然是治疗诺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对于可疑病例应及早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叶枫,吴璐璐,苏丹虹,曾庆思,陈荣昌[4](2014)在《肺部暗色丝孢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加强对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200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甄氏外瓶霉所致的肺部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原学资料,结合199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报道的23例有完整资料的暗色丝孢霉病病例进行复习。结果 24例暗色丝孢霉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76岁,平均(40.0±21.8)岁。既往体健者17例,有基础疾病者7例。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18例,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2例,鼻窦和睑结膜感染各1例。单纯临床标本培养阳性的5例中,皮肤脓液1例,肺组织2例,脑脊液2例;单纯病理学阳性1例;组织培养和组织病理同时阳性18例。24株暗色丝孢霉中进行了鉴定分型的有22株,以甄氏外瓶霉为主(7株)。2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18例,抗真菌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局部病灶4例,抗真菌治疗联合XD-635AB光动力激光治疗1例。其中单用伊曲康唑1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结论该系列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史,临床表现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为主,皮损多分布于四肢、面部和胸腹部。最常见者由甄氏外瓶霉引起,其次为疣状瓶霉和棘状外瓶霉。伊曲康唑对大多数病例有效:对于难治性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田恒,董雪芹[5](2013)在《马杜拉足外科诊治原则探讨(附76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马杜拉足的临床发病机制、诊断、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方法对76例不同种属病原菌感染的马杜拉足患者分类治疗。7例局限病变采取完整切除,27例截肢,42例扩大清创术、术后创面开放性或局部封闭负压持续冲洗,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6个月。同时结合文献对该病难治性、高复发、高致残的现状和问题予以讨论。结果真菌感染者占58.9%,其余为放线菌感染。随访57例,时间4~16个月不等,复发率为18.4%,其中绝大多数为真菌感染者,其余未见发病。结论早期诊治,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是原则。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疾病晚期治疗困难,截肢和致残率高,组织缺损修复难度大。

林上奇[6](2012)在《足分枝菌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足分枝菌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的足分枝菌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有不同程度足软组织肿胀、皮肤结节,其中22例有2~4个结节突起伴多处皮肤溃疡;26例有5~10个结节及3~8cm大小肿块,周围皮肤感染;窦道形成:有2~4个窦道18例,5~8个窦道30例,30例有深色脓液流出,18例有黑色"颗粒"物流出。X线征象:16例局限性软组织肿胀,32例弥漫性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累及多个骨者38例,单骨者10例;17例骨皮质毛糙、呈侵蚀性骨质破坏,2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或轻度膨胀性骨破坏,4例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并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中3例(6.27%)有0.8~1.3cm死骨形成;同侧胫骨或股骨扩散感染4例(8.33%)。结论: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林上奇[7](2012)在《罕见成人巨趾症合并跗骨足菌肿一例·病例报道·》文中认为笔者在非洲工作期间,遇见1例成人巨趾畸形合并跗骨足菌肿,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出生后即发现左足第1、2趾粗大畸形,2岁时第3趾也逐渐增大,6岁时左足趾较右侧大一倍以上,随后数年一直缓慢增大,青春期后患足随全身骨骼一起停止生长。患者左足一直无法穿鞋,行走困难,2周前左足中底部内侧皮下发现硬块,轻微压痛,皮肤逐渐破溃有脓液流出。查体:左足巨大、外翻畸形,第1趾上翘不能触地,与第

唐筱正,胡建妙[8](2010)在《足菌肿临床X线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足菌肿的临床X线征像,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足菌肿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33例180块骨受累,其中多骨受侵27例,单骨改变6例。受累部位为跖骨(42块)、楔骨(33块)、趾骨(26块)、舟骨(10块)、骰骨(11块)、距骨(9块)、跟骨(8块)、胫骨(1块)、腕骨(22块)、掌骨(12块)、指骨(6块)。X线改变为侵蚀性骨质破坏2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侵蚀性破坏伴增生硬化3例,增生硬化2例;骨干增粗和皮质增厚5例;骨膜反应6例。9例邻近骨质疏松,7例关节间隙狭窄,受累关节面模糊。2例在病灶内有条片状死骨。结论足菌肿菌病病变范围广泛,易累及多骨,也可发生在手部,骨质以侵蚀性及溶骨性破坏为主要X线表现,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相似,但也各有其不同的特征。

闫洁[9](2009)在《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足菌肿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疾病,该病的世界分布极其不均,南纬15?和北纬30?之间的区域为足菌肿高发区,尤以南亚的印度、非洲的苏丹和南美的墨西哥发病率为最高。据苏丹喀土穆中心医院的保守统计,足菌肿的就诊率大约在300400人/年度。而地处温带和寒带的国家发病率较低,罕见于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602009这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共有足菌肿的报道18例,发病率不足1人/年度。足菌肿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其中以足部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手、四肢、肩背、臀部、会阴。一些罕见部位如胸腹壁、睾丸、女阴、腭部、眼睑、眶内、鼻旁窦、脑、肺、脊柱、胆囊、手术切口处也有报道。头颈部足菌肿的发生率为3.75%,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发生在头面部的足菌肿,80%由放线菌引起,仅有不足20%由真菌引起。尽管头颈部足菌肿发病率低,但后果严重且非常难以治疗。根据致病菌种类的不同,足菌肿分为真菌性足菌肿和放线菌性足菌肿两种。马杜拉分支菌是真菌性足菌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已知的致病菌种有两种: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同质的,不存在多态现象。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异质现象非常明显,很有可能存在其它菌种。系统进化分析甚至显示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距离很远,极大可能不属于一个种属。本课题报道了重庆地区一例罕见的发生在下颌部的真菌性足菌肿,研究该病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和地域的罕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患者下颌部黑色颗粒中分离到一株国内罕见的暗色真菌,常规真菌学无法判知其种属。经ITS区测序发现,该真菌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有最大的相似性,但相似性小于95%,极大可能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菌株编号为TMMU3956。鉴于马杜拉分支菌混乱的分类学范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TMMU3956详尽的形态学、理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动物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为证明它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提供证据,并对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起源和分类学进行探讨。我们以TMMU3956为研究对象,将菌株接种在沙堡氏培养基(SDA)、马铃薯培养基(PDA)、脑心浸膏培养基(BHIA)、察氏培养基(CDA)和玉米培养基(CMA)上行平皿培养和玻片培养,8周后观察菌落宏观形态和光镜、扫描电镜下微观形态。行温度试验、同化试验观察其理化特性。采用改良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38A方案对TMMU3956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试药物包括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和伏立康唑。玻璃珠-盐析法提取TMMU3956的DNA,使用通用引物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的ITS1、ITS2、D1/D2、18S和ITS1+2区,测序后进行BLAST,并选取有代表性的40种真菌性足菌肿致病菌行系统进化分析。最后用TMMU3956感染免疫正常的和免疫抑制的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观察动物致病性。结果显示:光镜与电镜下,该真菌至少观察到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瓶梗产孢和孢子囊孢子产孢。最佳生长温度为37℃,最高耐热温度为42℃。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海藻糖。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高度敏感,特比萘芬中度敏感,对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耐药。未检测到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致病性。18S和ITS1+2区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的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3%,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探针无法扩增TMMMU395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MMU3956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遗传距离最近,同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属于子囊菌门腔菌纲,与TMMU3956相去甚远。根据TMMU3956的形态学、理化特性、rDNA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我们认为该菌株有别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支持该菌株为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致病菌种。

邱乾德[10](2002)在《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8例 6 7块骨受累 ,其中跖骨 30块 ,楔状骨 2 0块 ,骰骨 7块 ,趾骨 5块 ,胫骨 3块 ,跟骨 2块。骨质呈侵蚀性破坏 8例 ,溶骨样破坏 3例 ,囊状破坏 3例 ,侵蚀性破坏伴增生硬化 2例 ,增生硬化改变 2例。骨皮质呈不规则增厚 9例 ;骨皮质残缺不齐 7例 ;呈层状及花边状骨膜反应 12例 ;有长短不一的骨嵴 3例 ;邻近骨质疏松 13例 ;关节面模糊11例 ;关节间隙狭窄 8例 ;软组织内有斑点状钙化 2例 ;有 2~ 3cm长的死骨片 2例 ;分叶而界限不清的软组织团块影 2例。 18例在颗粒中均发现菌丝 ,颗粒颜色呈褐色或黑色。结论 足菌肿病变范围广 ,易累及多骨 ,骨质以侵蚀性及溶骨性破坏为主要X线征象。

二、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足分支菌病16例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软组织变化:
    2.2 骨质破坏: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
    3.2 临床表现:
    3.3 X线特征:
    3.4 鉴别诊断:

(2)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全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检测暗色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研究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参加学术会议、活动
致谢

(3)53例诺卡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分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病例一般情况
    2.2 病例临床特征
        2.2.1 临床表现
        2.2.2 发病部位
    2.3 辅助检查
        2.3.1 实验室检查
        2.3.2 影像学改变
    2.4 诊断
    2.5 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
    2.6 预后
    2.7 药敏试验
3 讨论

(4)肺部暗色丝孢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文献复习
讨论

(5)马杜拉足外科诊治原则探讨(附7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2.1 临床症状
        1.2.2 X线表现
        1.2.3 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
        1.2.4 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
2 结 果
3 讨 论
    3.1 苏丹流行病学现状
    3.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3 临床表现
    3.4 诊断和鉴别诊断
    3.5 治疗及预后

(7)罕见成人巨趾症合并跗骨足菌肿一例·病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9)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 的表型及分子特征
    前言
    第一部分 病历资料
        病史与体检
        辅助检查
        诊治经过
        讨论
        第一部分照片
    第二部分 TMMU3956 的形态学和理化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照片
    第三部分 TMMU3956 的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照片
    第四部分 TMMU3956 的药物敏感性和动物致病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足菌肿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发表和完成的文章
英文论着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adurella pseudomycetomatis sp. nov., a Possible Novel Opportunistic Fungus Responsible for Black-Grain Mycetoma
    ABSTRACT
    INTRODUCTION
    CASE REPORT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ACKNOWLEDGMENTS
    REFERENCES
    图片与表格

(10)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结果
    1.X线表现:
    2.组织病理学所见:
讨论
    1.足菌肿命名及分类: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理:
    4.特殊X线征象:

四、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足分支菌病16例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J]. 郭庆清,许祖梅. 福建医药杂志, 2018(02)
  • [2]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年-2017年)回顾性分析[D]. 贺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3]53例诺卡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 谢祎,侯雪新,徐帅,张景山,刘爱忠,李振军. 疾病监测, 2015(01)
  • [4]肺部暗色丝孢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J]. 叶枫,吴璐璐,苏丹虹,曾庆思,陈荣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03)
  • [5]马杜拉足外科诊治原则探讨(附76例报告)[J]. 田恒,董雪芹. 医学综述, 2013(01)
  • [6]足分枝菌病的临床及X线诊断[J]. 林上奇. 放射学实践, 2012(11)
  • [7]罕见成人巨趾症合并跗骨足菌肿一例·病例报道·[J]. 林上奇. 放射学实践, 2012(03)
  • [8]足菌肿临床X线表现[J]. 唐筱正,胡建妙.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02)
  • [9]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D]. 闫洁.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5)
  • [10]足菌肿的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J]. 邱乾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01)

标签:;  ;  ;  ;  ;  

足足足菌肿临床X线表现(附1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